APP下载

公选课《微生物与人类》的教学探索与思考

2019-03-18董章勇罗梅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9期
关键词:公选课微生物学案例教学法

董章勇 罗梅

摘要:基于公选课的开设目的,根据开设公选课《微生物与人类》的教学实践,介绍了该门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对教学过程中影片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问题导向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的实施进行了探讨,并对教学考核的实施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公选课;微生物学;影片;案例教学法;问题导向式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9-0251-02

公共选修课是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学生开设的综合教育課程,开设的主要目的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专业面广、综合素质高、具备文理工等多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1-3]。微生物学作为生物学的分支学科之一,研究对象为分子、细胞或群体水平上的各类微小生物。微生物无处不在,我们无时不生活在“微生物的海洋”中。微生物既是我们的朋友,也是我们的敌人。作为人类的朋友,微生物给我们带来了美味的食品,也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很多好处。作为人类的敌人,微生物在历史上带来了很多植物上的重大病害,也给人类带来了很多灾难性的病害。曾经的“香蕉得病后,人吃了会得癌症”的事件、疫苗事件、埃博拉病毒的流行等,这些社会现象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可以说,虽然微生物群体很小,但是它们跟人类的关系极其密切。因此,笔者根据《微生物与人类》这一公选课的教学实践,总结了该门课的教学内容,并归纳了该门课程实施的教学方法,希望可以在完成教学目标、实施教学任务的同时,让学生的学习与创新能力等到提升。

一、教学内容

作为一门交叉性的综合学科,《微生物与人类》这门课程并没有固定的教学大纲,都是各自结合学校及自身情况,设置相关的教学内容。自2015年以来,经过三轮课程的选修,在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每学期约有100名本科学生选修该课程,其中投资、国贸、农经、机械、土木、日语、英语等文科专业学生占很大比重。由于选课学生专业背景的差异,对于微生物的了解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讲授内容上不能按照专业课一般纯粹按照微生物学的知识体系来讲解,而是要在兼顾微生物学发展的背景知识的同时,侧重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上及社会上发生的有关微生物的知识,并形成一定的辨析能力。为此,笔者结合其作为一门公选课及学生来源的特点,基于该门课开设时共计16学时,本门课共设计了7个专题,基于“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也是人类的朋友”这一主线分别进行阐述。课程通过简单介绍相关的知识点,再通过历史事件和时事新闻等案例,或者一些相关影片的观看,进而提出问题,进行讨论或进行随堂作业。经过三年的教学实践,不断地修改教学内容,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理想的课程知识结构。

二、教学手段与方法

由于学生专业背景不一样,且微生物个体小,肉眼难以看见,故在教学时如果纯粹以讲授的方式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时加入了影片教学法、教案教学法、讨论法等多种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可能让学生由被动的吸收微生物学的知识转变为主动的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并渗透到日后的生活中。

1.影视片更直观地展示了微生物知识。由于这门课属于公共选修课,我们十分重视通过影片展示与微生物相关的方方面面。一方面可以在感性上引起学生对微生物的更大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能扩展学生对微生物知识的掌握。比如,在介绍第一个专题“微生物与植物病害”时,播放了科技苑关于“香蕉枯萎病的防治”的影片。片中不仅介绍了关于重大热点病害“香蕉枯萎病”这一引起植物病害的微生物的相关知识,还介绍了生物菌肥在该病土壤改良上的意义。在讲授“中东呼吸综合征”时,引入了一个介绍MERS的动漫视频。在讲授“生化武器”这一专题的时候,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生化武器的威力,播放了热门影片“生化危机:终章”,结合学生对该影片的讨论,实现教学目标。影视片的使用使教学手段更加直观化,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还能更好的把微生物学知识渗透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是在1870年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Langdell C.C.)首创,后经郑汉姆(Doham W.B.)推广,现已被成功推广到世界各地的各个领域的教学上。案例教学法是围绕一定的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生物学可选择的案例内容非常丰富,比如可以引用受人关注的社会事件。如讲授到“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埃博拉病毒时,引了两个社会事件:事件一:1976年首次在苏丹南部和刚果的埃博拉河地区发现埃博拉病毒的存在,此后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埃博拉”由此而得名。在刚果北边城镇首位个案纪录为44岁的教师Mabalo Lokela,当时他的高烧被诊断为疑似疟疾感染,并且接受奎宁注射治疗,这位病人每日回医院就诊观察,一周后却恶化表现为无法控制的呕吐,带血腹泻,头痛,晕眩伴随呼吸困难,并开始自口、鼻、直肠等多处出血,于9月18日过世,病程仅约2周。事件二:2014年,从西非几内亚开始的新一轮埃博拉疫情正呈加速蔓延之势,已导致19497人疑似或确诊感染,其中7588人丧生。由这些社会事件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带着问题进行讨论。(1)埃博拉病毒为什么又叫僵尸病毒?

(2)此次爆发的埃博拉病毒为什么在短时间内造成这么大面积的危害?(3)为什么埃博拉病毒会引起恐慌?通过案例,学生对该僵尸病毒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有学生因此在课后大量查阅相关信息,更进一步的深入掌握该病毒的知识。

案例教学法或通过科学研究中的经典实验,或通过引人关注的社会事件,或通过科学史上的著名事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注重知识、注重能力,重视双向交流,实现教学相长,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知识生动具体、直观易学。

3.问题导向式教学法。问题导向式教学法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式。具体来说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学生原有知识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討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在实施问题导向式教学法时,如讲授“微生物与植物病害”的香蕉枯萎病时,基于理论讲授及影视播放,提出几个问题进行思考与探讨。(1)什么是土传病害?为什么土传病害会很难防治?(2)为什么“吃感染香蕉枯萎病的香蕉会得癌症”会被媒体大肆报告,造成人们的恐慌?你怎么看待这一事件?(3)你会如何着手防控香蕉枯萎病?学生们经过教师理论的讲授,结合视频的观看以及自己的思考,踊跃地讲授自己的看法,提出一些见解。往往学生还能从一些特殊的角度碰撞出新的火花。

三、教学效果的评价

由于“微生物与人类”为全校公选课,往往存在考核困难的问题。笔者最后对学生的考核主要包括两部分:平时成绩占40%,其中课堂出勤率占20%、随堂作业占10%、课堂表现占10%;期末成绩占60%。期末主要完成一个专题综述。论文题目不限定,但必须是与微生物相关的方向,严格按照综述的形式撰写。由于选课人数较多,每次课堂点名是不现实的,故我们采取“随堂作业”的形式进行双重考核。既作为考勤的依据,也作为其随堂作业的成绩。而课堂表现的成绩主要来源于一些课堂讨论的参与。有人可能会提出觉得课堂讨论浪费时间,但与纯粹“填鸭式”的教学相比,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来更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也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参与性,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更大程度的将一些知识点深入到学生的记忆中,比起考完就忘的学习方式可以说是更符合现在的素质教育。

希望通过笔者在教学上的探索与改进,让学生通过公共选修课的学习能够开阔视野,真正的将课堂所学融入自身的知识体系中,进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蒋湘祁,魏书敏,夏丹凤.高校公共选修课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关系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10(3):116-118.

[2]高超,刘微,金高洁.高校地理公选课开设的现状与问题初步研究——以“中国地理概论”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13,22(1):54-60.

[3]孟子烨,孙玉娜.高校公选课教学的一些实践——以贵州师范大学为例[J].高教学刊,2017,(14):125-127.

猜你喜欢

公选课微生物学案例教学法
路易斯·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展微生物学双语教学实践
高校音乐欣赏公选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提高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效果的探索与分析
微生物学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