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模块化平台建设

2019-03-18支治郭世永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9期
关键词:新工科建设学习共同体

支治 郭世永

摘要:面对新工科建設,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培育人才的速度难以跟上新经济发展步伐。在其背景下,我校针对本科车辆工程专业不同特点和不同生源的学生提出“模块化平台”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教师和企业在该平台形成一体化,且在此平台共同发展,发挥各自优势,构筑“学习共同体”,培养出符合新工科建设目标的汽车行业新领域实践创新人才,解决该领域人才缺口的问题。

关键词:新工科建设;模块化平台;学习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9-0070-03

一、引言

作为世界规模最大产业之一的汽车产业面对世界新经济发生重大变革,出现“禁售”、“跨界”、“黑科技”、“无人驾驶”、“高端化”等热门标签,这意味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络化成为必然趋势。在传统工科培养模式下孕育的人才难以满足汽车行业新技术的发展要求。面对广大本科毕业生,企业难以“满足需求”的现象日益普遍。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新工科”的相关措施,打造了新经济、新产业、新模式所需的创新人才,我校积极响应号召,对新工科建设发展要求做出回应,对我校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提出“模块化平台”人才培养计划,努力培育具备实践创新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人才。

二、新工科建设分析

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及席卷全球的新经济的蓬勃发展对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新工科建设的提出正是对这一挑战做出的积极回应[1]。首先,要想深入理解新工科建设目标和任务,必须先理解“新工科”。理解新工科出发点不要孤立地站在传统工科的角度去思考。即使在某种程度上新工科在某些方面包含传统工科,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新工科已经突破了传统工科的界定。“新工科”重心不在于“工科”上,而在于“新”字上。新在诞生的工程学科前所未有,新在传统就学科的转型、改造和升级,新在传统旧学科互相或者多个交叉融合而孕育。

2016年12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工程教育与国家经济发展的联系密不可分且相互推动。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高等教育的实践与改革,因为人才是新经济发展壮大的核心,同时教育面对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也不断完善。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个行业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未知,高等院校应把握未来行业发展方向提前培养能够引领产业发展的卓越人才,无论是哪一所大学,新工科建设和发展落脚点都应放在创新和实践人才培养上。新工科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出的人才能够在以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为特点的新经济发展中得以发挥。在新工科建设下,高校培养的人才首要具备的能力就是创新能力,创新是传统工科转变和新工科产生的重要基础。其次就是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在实战中面对新问题,能够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以及所具备的能力快速做出决策解决问题。总之,新工科建设就是人才队伍建设。从图1可以看出新工科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新工科背景下的模块化平台建设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人才发展战略,2012年我校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专业制订了卓越计划,第一学年第二学期通过综合能力测评(第一学期成绩、笔试、面试)进行选拔工作。将学生分为卓越班和普通班。2017年经山东省教育厅核准,我校汽车与交通学院车辆工程专业“3+2”本科首次招生。针对我校学生的情况,提出了“模块化平台”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表1可以看出既有独立的部分,又有相容的地方。简单而言就是“因材施教”且能“共同发展”。最大化地利用他们各自独有的学习能力,找到一个适合他们自身特点的教学方式。

1.卓越班模块。卓越班的学生对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自然科学和工程基础等工程知识的掌握程度毋庸置疑,对其需要加强的是对复杂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能力。采取“理论与实践运用并行”模式培养,旨在使学生掌握的理论最大化对接新兴产业。使其在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针对卓越班提出以下三个方案:(1)安排教师到企业实践与学习。因为我校教师队伍学历和理论水平较高,汽车行业实践经验有一定的缺乏,目的是使其理论和实践能力都能得到加强,使其有针对性地培养出企业需求的人才。(2)建立企业教师团队。安排企业经验丰富工程技术人员来我校传授知识,对来我校任教的企业教师进行考察,对通过考核的工程教员,学校可通过丰厚的薪水等手段与其建立合约关系,情况许可的话也可以协商调入学校任教。(3)带领学生走入企业,“真枪实弹”地训练。在学习过程中建立以技术项目工作过程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将科研涉及的知识以及相关的复杂问题融入课程或转化为实践项目。旨在培养知识运用和现代化工具使用的实用性人才,为未来新产业发展奠定基础。最后以毕业设计作为项目培养教学的考核。

2.普通班模块。一进入大学就在卓越计划选拔时落选进入普通班,由此可知每个人的学习能力不同,有的是因为跟不上学习能力较快同学的节奏,有的则是没有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根据其特点构建循序渐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基础阶段:工程基本能力培养。安排两年的时间,学习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和理论力学等基础课程和基础专业课程。①加强基础能力的培养,培养自学和主动学习能力,为成为学科领域人才打造基础。知识体系环环相扣,没有基础知识的积累,就不会发生量变。②加强学生对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工具的认知。

(2)专业阶段:工程专业基础培养。安排一年的时间,进行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等专业课程学习。在专业课学习期间,全面开放实验室,对普通班学生进行实验教学,对于每一门理论课都有相应的实验教学。能够应用多学科知识及基本原理,选择与使用恰当的现代工具,系统深入地识别、研究、表达、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2]。(3)实践阶段:研发创新能力培养。安排一年时间,以毕业设计为中心展开培养,学生去与我校长期合作的国内企业进行工程实践和毕业设计。毕业设计题目可由企业和教师一起出题,既在学生研究范围之内,又离不开企业培养人才计划。学校派指导教师和企业派工程人员都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培养学生实践和科研能力,同时也增加学生对企业内部了解和适应能力。最后毕业论文答辩由教师和企业工程人员进行考核。

3.“3+2”模塊。“3+2”模块是学生一开始在高等专科学校或者在职业技术学校就读,也属于大学生范畴,不同点就是在本科就读的年限。专科主要培养技术型人才,最终目的是实用化,经中等教育培养出具有大学知识和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他们学习知识主要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因此专科学生毕业后一般是直接走向工作岗位,但是培养出的学生与企业需要的人才脱节,不能很快适应其岗位。

针对“3+2”学生年限只有两年的情况,不能采取全面式教学。采取定向性教学和产教融合,因为其在专科阶段对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入学时就对“3+2”学生进行论文开题,以开题方向为轴展开培养,与普通班实践阶段融合,旨在让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和企业实践来学习和完成专业相关课程,认识到基础和专业课程的重要性。对基础专业知识学习更加关注和更有动力,对论文要求的设计、分析、计算的软件学习更具有目的性和实用性。设计软件为CATIA、AutoCAD等,分析软件为ANSYS、HyperMesh等,计算软件为C语言、MATLAB等,学会使用现代工具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

4.考核平台。模块化平台除了国家教育制定考试学分制度外,同时设置基础和专业课程相关考核。对于基础课程设置竞赛考核,胜出者奖励丰厚诱人的奖学金。专业课阶段建立“输出考核”制度,即面对教师出题,自己能够用专业术语表达出来,因为输出是最好的内化方式,不能太重视输入而忘记输出。输出才是我们学习的本质。旨在将该平台普通班、卓越班、“3+2”学生一体化,增加其之间的竞争力以及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的熟练度。

四、模块化平台构筑“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的建立是教学转型的重要标志,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对新时期教育教学提出的必然要求[3]。对于不同特点的普通班和卓越班本科生、不同来源的“3+2”专科生以及教师是模块化平台构筑学习的共同体。在该平台既可以因势利导,又可以凸显各自的特色和特性,互相影响,同时可以综合能力互补,吸取不同群体的滋养。从图2可以看出它们既有融合部分,又有独立部分。模块化平台在实践或者解决复杂问题环节可以共同合作与学习,同时又可以进行个性化的培养以及借鉴和互鉴。学习集体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它与传统教学的主要区别在于学生与教师进行交流,同时又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建构知识体系,分享知识。在沟通交流和解决问题中,学习者可以看到不同的信息,看到理解问题的不同角度,同时也能发展自己的思维。在这样的学习共同体中可以实现“共赢”,更能有效地培养新工科的建设人才。

五、结语

“模块化平台”的建立及实践措施,完善新工科建设背景下车辆工程专业不同特点以及不同生源的学生学习问题,解决了现在传统教学体系与新工科建设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同时,提高了学生工程理论与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符合新工科建设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适应能力,推动新经济的改革与发展,贴近企业和未来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林健.面向未来的中国新工科建设[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7,(2).

[2]林健.如何理解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基于《华盛顿协议》的界定和要求[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5).

[3]林莘.基于学习共同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教育评论,2018,(4).

猜你喜欢

新工科建设学习共同体
浅析新升本地方本科院校在新工科建设中的几点思考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新工科构建
面向可持续竞争力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的计算机通识性课程建设
“新工科”建设的五个突破与初步探索
学习共同体视域下高中生物课堂的“问题教学”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