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语文的根深深地扎在生活的沃土上

2019-03-18郭志洪

教师·下 2019年1期
关键词:提炼理解

郭志洪

摘 要: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联系生活,巧妙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联系生活,教会学生提炼素材;贴近生活,让学生学会活学活用。只有让语文的根深深地扎在生活这片肥沃的土壤上,学生才能练就扎实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理解;提炼;活学活用

有人说,离开了生活的语文,那就是一潭死水。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我们想要在语文教学中取得成效,就得把语文的根扎在生活这片肥沃的土壤上。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到底应如何做呢?

一、联系生活,理解课文

教学中,我们要是能够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的语句,结合生活的实际交流读后的感受,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肯定是深刻的。例如,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白塘中心小学(以下简称“我校”)的陈老师在执教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十五课《夏夜多美》的优质课时,为了引导学生能够读出小蚂蚁掉进池塘后又紧张又着急的心情,以及想要尽快地回家时的那种焦急迫切的心情,联系了生活实际来辅助学生理解:

师:孩子们,你们平常有没有观察小蚂蚁呢?

生:有。

师:生活中,如果小蚂蚁遇到一滴水会是怎样的反应?

生1:它会加紧步伐往没有水的地方奔去。

生2:它会着急地快速爬开。

师:那么,小蚂蚁在遇到一碗水又是怎样的反应?

生1:它会更慌张,逃得更快。

生2:它要是掉进去,就死定了。

生3:它非常害怕。

师:那么,如果小蚂蚁遇到一个大池塘,又是怎样的反应?

生1:那它肯定吓呆了。

生2:它会以为那就是大海,太恐怖了。

……

学生通过联系生活的实际,自然真正地体会到了掉进池塘中的小蚂蚁的心情,在朗读课文中小蚂蚁掉进池塘后的片段时,一个读得比一个准确、精彩、生动。有了生活体验,学生们理解课文也就轻松多了,学习起来也就更有兴致了。因为语文没有那么神秘,就在我们生活当中。

二、联系生活,提炼素材

自古以来,学好语文,就是要学会表达。因此,学生学会习作就是语文教学的侧重部分。例如,在一次自由习作中,我们班的郭XX同学的一篇《攝暖》是这样编排的:首先以优美段导入:“往事就像天上的繁星,闪闪发光,每一颗星星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摘下其中一颗,让我的心头泛起阵阵暖意。”接着是写故事的主要内容,主要写的是一个拄着拐杖的老奶奶在走路时不小心摔倒了,一名少先队员看见了,马上把老奶奶扶了起来,并带着老奶奶去了菜市场,准备买一些苹果给老奶奶吃,结果发现口袋里没有钱,就叫老奶奶在市场门口等,自己去捡可乐瓶拿去卖钱后再来市场买苹果给老奶奶吃。最后照应开头:“小小的善举,时时暖人心。”一篇文章看似首尾呼应,故事情节曲折,非常完整,但是,只要我们细细读来,不难发现漏洞百出:①老奶奶摔倒了,是不是应该先检查一下哪里摔伤了?是不是应该求助大人,看有没有必要送医院就诊?②老奶奶到底想不想吃苹果?有没有时间在市场上等少先队员去捡可乐瓶换钱?③一斤苹果多少钱?一个可乐瓶多少钱?得捡多少可乐瓶才能换到买苹果的钱?街上的可乐瓶真的有那么多吗?假如真有那么多可乐瓶,那都是谁丢的?……

从文章的遣词造句、结构安排上看:郭XX同学掌握了一定的写作基本功,但是从客观的角度上看,从对事情的描述上很明显反映出一个问题:该学生的写作与生活实际脱节了。脱离了生活实际的文章是没有真实性的,它的说服力就大打折扣了,甚至漏洞百出。因此,习作是不能离开我们的生活的。

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寻找食物”,积累一些习作的素材。又如我校二年级的郭XX同学的一篇文章《不该有的“○”》能够被《快乐语文》一书选编,是因为他的文章表达的就是他在学习生活中的实际体验。《不该有的“○”》这篇文章梗概是“张老师又布置背诵的作业!自己最怕的就是背诵了,于是绞尽脑汁想到了张老师平时都会在背诵完的学生书上打个‘○,于是为小聪明的自己打了个‘○便开心地去玩了,结果当然难逃张老师的法眼,后悔不已。”小作者就是把自己亲身经历的这件事与自己当时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了,让人觉得那么大的孩子就是会那样想,就是会那样做,小作者把事情描写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产生许多共鸣。

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总会有令人难忘的瞬间,每个人都应通过观察、发现和捕捉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来充实自己的头脑,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进而写出佳作来。

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我非常注重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写一些生活中发生的真实的事及自己当时的真实感受,也可以写些爷爷奶奶、父母、朋友等其他人遇到相同的事有什么不同的真实感受。日记可长可短,关键要求学生们写真实发生的。此外,我还注重引导学生收看电视新闻、收听广播、阅读报刊等,并经常集中在一起交流各自感受,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这样,学生的生活阅历渐渐的丰富了,文章表达也就真实可靠了。

三、贴近生活,活学活用

对于小学生来说,读是写的基础和前提,写是读的深化和升华。只有把读和写紧密联系起来,相互作用,同步发展,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教学中,教师应利用课文这个语言载体,从课文本身的内容出发,设计与课文有密切联系的“写”的训练内容,将阅读、写作、思维训练融为一体,在读写训练中发展学生思维。

(一)找准训练点,举一反三

克鲁普斯卡亚说过,模仿对于儿童,正如独立创造对于成人那样同等重要。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在写作形式、构思思路、语言组织、表达形式等方面给学生找一个训练点,给学生一个阶梯,适当降低写作的难度。

例如,学生们学习了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落花生》一文后,我适时地让学生抓住生活中一种熟悉的植物来写,有的学生写小草,写它虽然身躯柔弱,但是生命力却极其顽强;有的写文竹,写它“婀娜多姿,翠色欲滴,似碧云重叠,葱茏苍翠,文静优美”的美丽姿态;有的学生写三角梅花,写它“凌寒独自开”的坚强秉性……找准了训练点,学生都能从日常生活中找到写作素材,并能在指定时间内完成这些片断,学习效果非常好。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过后,他们更加喜欢上观察身边的植物、探究植物的奥秘了。

(二)领会课文意境,改写文本

我们都知道“学以致用”,每一篇文章都是非常好的训练范文,巧妙地抓住文本的空白进行改写训练,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改写,是在原文的基础上,改变文章的体裁、结构或叙述方法等,充分发挥想象,对原文进行重组、加工的一种训练形式。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时光老人的礼物》一课时,先让学生反复诵读,理解时光老人的特点,紧紧地抓住文中的中心句,让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明白惜时如金的道理。然后分析诗歌的写作特点,让他们用叙述或描写的手法,把诗歌写成凝练而押韵的诗句。我鼓励他们通过展开丰富的想象,恰到好处地补充细节,把丰富的内容生动地表达出来。有位学生是这样写的:“春天到了,大地像盖了一条翠绿色的丝巾。时光老人把东风带来了,带给了沉睡中的树枝。树枝从睡梦中醒来,慢慢地伸展出嫩绿的枝条。鸟儿们快活地飞上了蔚蓝的天空。时光老人把青草带来了,他带给了无边无际的翠色欲滴的原野,许多鲜花绽开了笑脸,向时光老人打招呼……”组织学生进行这样的读写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学生对自然界万物产生探究的欲望。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总会有令人难忘的瞬間,每个人都应通过观察、发现和捕捉来充实头脑,进而写出佳作来。所以,教师要注重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三)强化课外阅读训练,丰富习作

如果一个人欠缺生活的经验,对书本知识掌握得较少,那么他在写文章的时候肯定会腹空笔涩,不知道该如何着手写作。我们应该知道,世界上很多的名篇佳作,其实都是源自作家自身的实际生活。正所谓,生活是怎样,人的心境就是怎样的。曾经有人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个在生活中历经打磨、历经种种的智者聊天,聊他的人生、聊他的故事。聊着聊着,你也仿佛曾经经历过,你的心境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也有人说,要想有美好的创作,一定得多阅读。那么,我们语文老师在平时应当如何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强化训练呢?①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有必要在平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以课本为范例,教给学生总结学习的方法习惯,让他们运用自己掌握了的阅读能力投身书海中,自己去积极涉猎,体验形形色色的人生感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②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我们也应该巧妙地结合课标的要求,适当地向学生推荐一些课外必读及选读的书目,让他们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阅读。③语文教师还应当结合智慧阅读平台,每个月定一个时间,以阅读大闯关的形式,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测验,评选出“读书大王”,并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励学生自觉参与课外阅读。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大量地去阅读古今中外名篇佳作,才可以有效地扩宽知识面,扩大生活视野,真正热爱生活、热爱语文、热爱创作。

总之,生活是习作的沃土,让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让习作的根植于“生活”这片乐土,真正拥有“我手写我心”“我笔诉真情”的冲动,这样的习作才会充满情趣,焕发生命的光彩。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只有让语文的根深深地扎在生活这片肥沃的土壤里,学生们才能练就扎实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蔡清田.教育行动研究[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0.

[3]王铁军.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与应用[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提炼理解
例谈“一文一字尽风流”
关注数学思考 提升数学本质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感悟数学思想,领略数学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