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文学欣赏教法初探

2019-03-18蔡云婷

教师·中 2019年1期
关键词:文学欣赏高职院校教学方法

蔡云婷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的改革也被提上日程,在不同的年级、学段的教学重点各不相同,在教学要求上也存在深浅之别。对此,教师应立足整体,积极转变教育思想,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基于此,文章将立足于文学欣赏教学现状,对现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教学方法的优化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文学欣赏;教学方法

一、文学欣赏教学现状

现阶段,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严重影响着教学水平的提高与学生综合素养的增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学生没有深刻了解文学审美的内涵,不清楚学习中应遵循怎样的原则与方法。在面对五彩缤纷的文学作品时,学生无法正确判断哪些是美的作品,即便判断出了美的作品,也不知其美在何处,由于无法对作品做出正确的评判,更谈不上用科学的方式进行全面赏析了。二是部分学生对文学欣赏存在态度问题,完全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以感性来代替理性。在对文学作品进行赏析时,对其的认识与评价只停留在表面,无法从审美角度深层次地去挖掘作品的内涵,只是以表面形象为依据来赏析作品,忽视了作品的内在之美。三是部分学生没有熟练掌握文学作品的赏析方法,大多数学生不清楚美丑、价值高度的判断标准,只能通过主观臆断进行赏析,难以把握作品中的本质内涵[1]。

二、文学赏析教学现状产生的原因

(一)学生鉴赏能力参差不齐

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每个学生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在文学鉴赏能力上自然参差不齐,主要体现在理性能力与感官判断不协调等。在文学欣赏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缺少理性判断与辨别能力,导致赏析过程中加入了许多主观情感,加上文学作品被经典光环所笼罩,难免让学生觉得高高在上,产生畏惧、崇敬心理,觉得经典作品完美无缺,有的对其敬而远之,有些根据个人的喜好对其全盘吸收,缺乏客观冷静的判断能力。

(二)高校缺乏系统的审美教育

部分高职院校将教学重心放置在专业技能传授与实训方面,忽视了对学生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文学审美能力不足,不利于素质的全面发展。部分教师在文学欣赏课中,一味地讲授作品中的优点与精华,忽视了对文章欠缺处的科学评判。由于教师自身缺乏对作品的理性评判,导致学生一味地沉溺于对作品的崇敬之情当中,缺乏深层次的理解与剖析。此种文学欣赏教学方式将理性与情感相互分离,不但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平衡发展,也与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目标相背离。

(三)社会过于注重应用型知识

在当前社会大环境下,对应用型知识与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为了培养出更多为社会所需的人才,不断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忽视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性。随着文化市场与网络文学的不断发展,文学生产开始逐渐受到商业利益的影响,使作品的生产质量无法得到切实保障,存在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思想,部分作者过于看重个人利益,全然不顾读者的感受,导致文化活动逐渐丧失伦理色彩,人人均可參与其中,文学欣赏也变得完全开放,甚至处于“放任”状态,诞生了许多思想低下、粗制滥造的作品,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近年来,西方文学艺术逐渐渗透到我国,各类文学思潮涌入,部分作品中展现出的消极、虚无态度对新一代大学生的思想与精神产生了一定的瓦解作用[2]。

三、高职院校文学欣赏教学原则

文学欣赏中包括对文学性质的基本认识,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通过话语体现出来,具有形象化、理性化特征,不但通过文本结构展现出审美的感性形态,同时又蕴含着丰富的理性知识。显然文学是由艺术形象构建而成的,是一个理性与感性共存的世界。因此,在文学欣赏中,教师应遵循理性启发与感性体验相统一的原则,不可忽视理性的作用,否则单纯地依靠个人瞬间感想做出评价,带有较大的主观性,显然是行不通的。文学审美中不但是形象感知,同时也是理性的升华,如若缺少感性的支撑,则理性只能是一些抽象的概念,如若缺乏理性的融入,则感性只能是一堆心理映像。

文学欣赏能力是直观语言与情感体验的结合,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能够使逻辑思维、直觉能力一同得以提升。因此,在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中,教师应充分掌握文学审美教育的理论知识,遵循理性启发与感性体检相统一的原则,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从内心出发,逐渐理解和领悟到作品的深层含义,既要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又要将其对作品的理解引向理性的深度。

四、高职院校文学欣赏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应用

(一)优化文学欣赏教学内容

优秀的文学作品更容易带给学生精神力量,使其获取到心理启示,对其产生启发与指导作用。在高职院校教学中,通常针对即将毕业的学生开展文学欣赏课程,由于该学生群体即将步入社会,开始人生新的阶段,因此在教学内容上也应进行优化与调整。例如,将《简·爱》纳入教学内容中,使学生能够拥有简·爱的坚强品格;将《活着》选入教学当中,使学生能够拥有初生牛犊不怕虎般的勇气来面对未来道路上所遇到的荆棘与坎坷;将《人生》引入教学当中,使学生深入了解年轻时的选择有时会影响自己的一生,应谨慎地做出每一个选择,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件事;将《人到中年》引入教学中,使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上能够像主人公一样认真负责,为自己谋求更好的发展前景。

这些优秀作品的学习都能够对学生未来的生活与工作产生较大的指导与启迪作用,作品中所展现的精神品格、高尚思想,能够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使其在面对社会中各种诱惑时,心中能够坚守道德底线。大学生的社会经验较少,无法深刻认知人性,而文学作品中一些关于人性的深刻分析能够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的心理与人文素质[3]。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1.多媒体现代技术的应用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先自行阅读,然后为学生播放根据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电影,并引导学生寻找电影与原著之间存在的不同,说一说自己在阅读作品和观看电影后的感想。课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相关作品供其课下阅读,并在下一堂课中互相交流和分享心得。在此教学模式下,不但教师的引导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还能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其主动自觉地投入文学欣赏知识的学习当中。

2.小组讨论教学

现代化教学模式下,教师应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由“主演”转变为“导演”,将小组讨论教学模式应用到文学欣赏课堂中,使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民主和谐的氛围内针对某个文学作品展开激烈的讨论,教师应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使学生能够挣脱束缚、畅所欲言,最后由教师对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与评价。大量教学实践表明,为学生提供相对独立的学习空间,能够使其积极主动地探索事物,并体验到成就感与满足感,从而对文学欣赏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3.作品对比评论

在文学欣赏课程中,教师可以将不同作品中的相似人物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加深学生对人物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将《老人与海》中的老人与《活着》中的福贵进行对比,使人物形象变得更加具体、鲜明,也使学生对两个人物的认识更加清楚、明确;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撰稿,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对比评论,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使其文学功底更加深厚,写作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三)把握正确的价值取向

文学欣赏属于艺术审美活动的一种,在鉴赏过程中会不自觉地根据一定审美观念进行评价。在对某作品进行评价时,应以正确的价值取向明确进行肯定、否定、赞扬、批判,使文学欣赏的精神食粮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对此,教师应准确把握文学欣赏教学规律,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利用富有生命力的文学作品来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与思想观念,使文学欣赏教学的真正目的得以实现[4]。

另外,针对部分学生对文学作品存在盲目崇拜、全盘接受心理,教师应对其进行正确引导,使其树立批评意识。文学源于生活,无论作者所写的题材、風格如何,最终均能够反映出作者所处时代及其审美思想、价值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把握作者的经历、所处时代、思想等,这样才能够使文学欣赏变得更加立体多维,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与精神实质,达到理性与感性的统一。

(四)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优秀作品

阅读是文学赏析的必备条件,通过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能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否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只能是被动接受,无法将自己的思考与想法融入其中,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的提升。对此,教师可以在每学期初为学生列一个优秀作品的推荐阅读目录,并且将作品的简介标注其中,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从中挑选作品阅读。目录中的文学作品要涉及各个历史时期、包含多个领域与风格,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在优秀作品的熏陶下提升品位、获取人生智慧。

综上所述,文学欣赏课程是高职院校重要课程之一,它与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符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创新和优化教学模式与方法,与时俱进,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从文学欣赏中获取更多的精神食粮,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成为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乔海珠. 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文学欣赏》课教学改革初探[J]. 中国校外教育,2013(30):139,142.

[2]何红梅. 高职院校文学欣赏模式化教学探析[J].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2(6):60-61,68.

[3]徐丽君. 遵循鉴赏规律培养审美素质——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文学欣赏”教学[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7(6):48.

[4]吴永红, 常安群. 高职院校文学欣赏公选课教学新探[J].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1-32.

猜你喜欢

文学欣赏高职院校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中职语文文学欣赏策略探析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