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国社会风格对韩国汉语学习者的影响

2019-03-18申河润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9年2期

申河润

内容摘要:韩国与中国地理位置上很近,在韩国世宗大王创制韩文之前,一直使用汉字。即韩国自古以来同属于“汉字圈国家”,因此比欧美学生比较容易学习汉语。但只是比较容易而已,实际上存在着几个困扰学习的影响。汉语和韩语相似,但不一样的部分使学习汉语者在语法、词汇上感到困惑,除此之外,韩国的社会风格和文化背景也会影响韩国人学习汉语。本文主要探讨的是韩国的社会环境特点如何影响着韩国人学习汉语、应该如何克服那些负面影响。为此,对此内容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而得出学习汉语的现况,最后进行个人意见总结。

关键词:对韩汉语 韩国社会风格 学习影响

1.引言

影响韩国人学习汉语的因素多种多样。例如,受到韩国人母语的干扰,韩国人难以分清p和f的发音。而且有些从汉字传来的韩语,它们与汉语相似却又存在不同,常常导致学习汉语的韩国人和学习韩语的中国人出现错误。本文主要介绍的是韩国的社会因素对学习汉语的韩国人的影响、以及影响学习汉语的韩国独特的社会背景。

2.影响韩国人学习汉语的因素

2.1韩国的教育方式——填鸭式教育

除了韩国以外,中国和日本(东亚国家)也很长时间都以填鸭式教育為主进行教学。填鸭式教育,是前苏联一位教育家凯洛夫提出的教育方式。这种方式是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方式。因此就是一种以考试为代表的教育方式。这种方式抑制学习者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学习者成为只会考试的机器。[1]

韩中日对学习的热情很高,尤其韩国曾经在英国的国营广播电视台(BBC)被介绍过韩国人对学习的热情。BBC拍了一部关于韩国高中学生的生活、韩国高中学生对高考的压力的纪录片。在韩国相比其他才能,给“为考试的学习能力”高度评价。Scarcella提出,亚洲文化认为书籍是知识和智慧的经典,研读和背诵是获得知识的最佳方式[2]。这样的社会情况导致了追求填鸭式教育方式的现实。

为了解释填鸭式教育方式影响人的学习,要简单地介绍“学习动机”。所有人都有学习动机。分类学习动机的方式每个学者都不同,本文分为了两种动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指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如学生为了获得知识、充实自己而努力读书就属于内在动机。外在动机指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外,人们对学习所带来的结果感兴趣,如有的学生认真学习是为了获得奖励等。[3]

在韩国一般上初中或者高中以后能接触到像汉语或日语之类的第二外语。但是在以高考为唯一目标的教育环境下,对大部分的学生来说,学第二外语只是一个沉重的包袱。甚至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管不顾地采用普遍的填鸭式教育方式,使学生对第二外语更容易产生陌生感,从而让学生不易接受第二外语,连外在动机也不易产生。成人的教学情况也是,大部分的学生为了参加就业或者晋升的考试而开始学习汉语。为参加考试的汉语教学一般采用填鸭式教育方式,是因为使用填鸭式教育方式能教授学生获得标准答案[4]。在这个过程中为考试的外在动机变成为兴趣的内在动机的现象极为罕见。学习者会越学汉语兴趣越下降。

2.2韩国社会风格

2.2.1韩式儒家思想的影响

在儒家思想里面有与教师有关的话语,就是“君师夫一体”,“弟子连老师的影子也不能踩”。即,要将老师像生下自己的父母或者国家的君主一样相待,要尊重、敬重教师到连影子也不要踩的程度。虽然这样的看法到现在逐渐减弱,教师的权威已经向下,到处能看到“教权崩溃”的现象,但是在韩国已经很长时间存在了传统儒家思想,所以还是能常见形成传统的师生关系、追求传统的师生关系的倾向。根据传统儒家思想,教师扮传达知识的角色,学生扮接受知识的角色。根据传统意识,从教师传达到学生的知识是无可置疑的真理,对那些知识怀疑地提问是不容易接受的行为[5]。这样死心眼儿的态度导致了韩国僵硬的师生关系,这样的师生关系对韩国的世界化的第一步——学习外语,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如上所言,僵硬的师生关系摒弃讨论式教学、互相交换意见式的教学,追求单方的教学。普及填鸭式教育方式的原因也与这样的师生关系有关。如此必然会影响教学的效果,影响造成不利于学习外语的气氛,造成了限制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很重要的融会贯通的效果。

2.2.2在乎他人对自己的想法的倾向

描述韩国的表现中有一句“美丽的韩国”。哪个国家人不喜欢“完美”呢?都想符合美的标准。但韩国比其他国家想符合标准的欲望更强,更在乎周围人对自身的看法,过分关注自己的表现以及他人的表现。这有两种原因。第一,韩国是个权威主义社会。权威主义或威权主义指政府要求人民绝对服从其权威的原则,而不是个人的思想和行动自由。因此韩国与其他国家相比,更倾向于认为下属要服从有权威的人。在此有权威的意思是,在某一方面比他人出色,那就会有权威。因此为了比他人出色很留意他人的状态,这样的特点自然发展成很在意别人眼神的独特习惯。第二就与韩国传统的生活景象有关。韩国自古以来一直保持集体生活景象。因此,相比于“我”倡导“我们”的倾向更强,倾向于成帮结伙,对自己一个人的生活感到孤独。因为如此,在韩国“ —(表示一个人的行为)”这个词一直很火,因为韩国人的眼里一个人做某个事情的样子不太正常,然后一般韩国人称呼自己的国家的时候都说“我们的国家”,不是说“我的国家”。从此能看到韩国人的集体性生活习惯。这样具有集体性的社会使韩国人很在乎他人对自身的看法。这些特征就影响了韩国学生参加教学的方式和学习的方式,尤其在口语学习当中。即便外语学习重要的部分是用目的语表达自己的意见,但韩国的许多学生为了说标准答案,死记标准例子,重视背诵词汇,对在别人面前说话感到紧张。韩国学生因怕说错而不敢开口,将教师或者熟人帮他们纠正当作羞愧的事。这就是典型的不利于学习外语的现象。

3.问卷调查及分析

为了把握韩国人受到的影响和学习汉语的现况,现针对韩国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参与调查的韩国人一共有53位,其中6位属于初级(学汉语不到1年)、40位参与者学习汉语学了2~5年、7位被调查者学习汉语已经超过5年了。首先对开始学汉语的契机的问题,回答“感兴趣”的参与者为37.74%,占了最大部分。其次是“家人或老师的推荐”,占了33.96%。为“就业或晋升”开始学汉语的参与者为28.3%。实际上,项目间的差异不大。但按照动机的来源区分的话,62.26%的参与者一开始学汉语的时候,都具有外在动机。

上课中,如果老师说错或者与自己的意见不同的话,50.94%的参与者要“下课后,单独找老师问”。“要立即提问”的参与者为26.42%,“要默认”的参与者为22.64%。由此可见,要与老师讨论老师错误的部分的学生达到77.36%,占大部分,但因为上课时提出的话,会引人注目,所以超过一半的学生想下课后再找老师讨论。然后因为不允许对老师的话顶嘴的韩国社会风格,要默认的学生也占得不少。64.15%参与者对在韩国的老师的印象是“严肃并难相处”,可90.57%的参与者希望老师具有的素质却是“随和、开放”。虽然不能将所有的老师的性质概括为两三类,但大多数参与者遇见过的老师属于“严肃、难相处”的老师。相反他们想遇到的老师是“随和、开放”的老师。

上汉语课的时候,向老师积极提问的参与者仅为43.4%,不太积极的参与者为56.6%。超过一半的参与者上课时具有消极的态度,他们回答不习惯积极地参与、不愿意积极地参与。在课堂不想做引人注目的行为的参与者达到73.58%。52.83%的参与者回答“与中国人交流的时候,感到焦虑”,“在课堂发言的时候,感到焦虑”的参与者达到71.7%。据此,可以知道大多数的韩国人处于该用汉语的时候就感到焦虑。感到焦虑的最大原因是“对自己的答案没有自信”。

总之,参与调查的韩国学生学基本上都具有外在动机,而且外在动机转变成内在动机的情况极少。根据调查结果,不出所料,在韩国人脑海里韩国老师的印象是不利于外语学习的倾向于严肃的老师,相比其他亚洲国家学生更想避免遇到“因与众不同而引人注目”的情况。这些因素影响了韩国学生所采用的学习方法,而不合适的学习方法则影响了外语水平。

4.改善方案

4.1替换教育方式及教授学习策略

为了克服填鸭式教育方式的弊病,至少在外语教学中要追求启发式教育方式。启发式教育指能指导、启示和激发学生主观上能动的学习和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的教学模式。启发式教育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导者的地位,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地发展学生智力,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2]。教师通过启发式教育应该鼓励学生的主体的思考,帮助学生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

4.2清除不合理的韩式儒家思想的残余

首先要正视儒家思想带来的影响,弹性地接受积极的部分,积极地弥补消极的部分,努力融洽僵硬的师生关系。虽然学生要敬重教师是不变的真理,但对于“敬重”要下与现在不同的定义,需要从“顺应”、“服从”到“互相交流”、“教师要引导,学生要积极反应”的变化。

为此,需要多安排讨论式教学和参与性教学。教师作为帮助者,在旁边帮助学习者的学习。教师要鼓励学习者的提问和疑問,要欢迎多种多样的意见和想法,倾听学习者的话。学习者要不怕关于不懂的地方的提问,在与教师平等的位置一起带动自己的学习。教师在课堂反映学习者的反馈也是助于师生之间顺利沟通的方法之一。学习者感到在课堂上能及时反映自己的意见,学习者会更积极地参与教学。即使真理永远不变,时代却有变。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而重新解释真理的努力。

4.3改变在乎他人看法的倾向

因为韩国学生在学习当中也很在乎他人的看法,很留意他人对自己的想法,所以显示出消极参与教学的样子。韩国学生被一定要说出标准答案的强迫观念困扰着,所以更偏好填鸭式教育方式。对站出来表达自己的意见的教学方式感到焦虑,偏爱团体活动,不愿出头露面。他们一直想“如果我大声说出,他们认不认为我太嘚瑟”,“我答错的话怎么办”,“不想引人注目”。其实,教学中学生可以那么想,但问题是他们产生这些焦虑后不知道怎么处理这些焦虑和感情。这会干扰学生发挥自己的潜力,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因此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怎么处理自己的感情,而学习者采取情感策略恰当地处理自己的感情。通过处理焦虑,会不再在意别人的看法。

5.结论

随着中国的发展,在韩国对汉语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对外汉语专业的老师在中国教韩国学生学汉语或者在韩国教汉语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这样的情况下,本人认为对外汉语专业的老师不能忽视影响韩国人学习汉语的因素。研究过程中得出了韩国人因教育方式、思想和大众的倾向,而处于不利学外语的环境。与因为韩国和中国地理位置很近,风俗也很相似,所以肯定会容易习得汉语的预想不同,韩国学生觉得汉语比任何语言更难以习得。此原因可以这样解释,不利于学习外语的影响力比有利于学习汉语的影响力更强。因此,教师对韩国人进行汉语教学的时候,改善上述因素的话,韩国人的汉语水平进步得比任何国家的学生会更快。本人希望针对韩国人进行汉语教学的老师考虑此文提及的困扰韩国学生的因素,适当地设计汉语教学。

参考文献

[1]王艳娟.“填鸭式”教育退出舞台的必然性[J].现代教育,2012(Z3):96-96

[2]雷春华.亚洲学生外语学习策略使用状况及其对策[J].考试周刊,2012(50):84-85

[3]张庆宗.外语学与教的心理学原理[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4]柏木钉.大学生为什么不会提问[N].人民日报,2012年5月28日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