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历史文学真实的心理化过程

2019-03-18张珮琦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9年2期

张珮琦

內容摘要:其实真正的来说,对于历史文学的研究属于一项非常复杂而且非常重要的一个难题,古今往来,对于这个方面的研究非常的少,不过对其研究方法来说,基本上是限于美学和历史两种方式,而对于相应艺术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则几乎没有进行相应的涉及。以下本文笔者就主要结合历史文学真实的心理化过程进行详细的分析,简单的论述了在历史文学当中相应的心理化过程。

关键词:历史文学 心理化过程 相应的分析

1.引起真实发动的心理机制分析

相应历史文学作家真实的心理化变化,始终来说是源于作家创作动机所发生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想更好地破解这一心理过程本身所产生的相应变化,首先就必须要破解出引发真实变动的心理机制。那么截止到目前为止,到底什么才是引起历史文学真正发动的内在原因呢?从心理学家的角度来看看,首先应该是作家主体能够更好地凝聚心神、全心全意、聚精会神,不断加强对于历史个体的特别注意。同时这也属于作家在进行求证过程当中的一个基本前提和基本内容,必须要做到这个方面和环节。作家所面对的各种遗文遗物非常多,在这么多的遗文遗物当中,作家不可能将他们的全部注意力都引进到作品当中,基本上注意什么才会选择一些东西,凡是不被专家所注意到的一些历史对象,那么根本就不会在大脑皮层当中形成相应的兴奋中心,那么也就不会有由相应事情所引起的物理反应,很难被人们所记住。相反的来说,如果作家注意到了相应的行为或者是事件,那么就标志着不仅对于该个题材对象有了一个最基本的认识和了解,还有了一种更加深刻了解的愿望,逐渐的就会获得相应的活动动力。比如我国历史文学作家托尔斯泰对相应的战争题材兴趣非常庞大,起初就是由于他对于该段历史当中人民历史作用的深情注意,但是在刚开始的时候,他并没有注意到这个事项,引起他注意并产生创作欲望的只是皆大欢喜式的作品,而不可能是后来非常著名的文学作品。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也曾经说过历史文学创作离不开作家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作家参与到创造当中基本上来源于主体的选择性功能,主体的选择必须要充分的体现出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而且还必须要具有相应的前提条件,这里所说的前提条件,指的就是作家能够使得主体选择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所必须考虑的一些前提内容。

上面的论述总体来说非常笼统,难以被正常接受和理解,但是我们应当看到在大多数情况下,有些作家之所以激发出了对于某一个历史事件的充分注意,并不是因为在读历史资料的过程当中被历史资料的注意力所吸引,而是直接因为在现实当中的某件具体情事,也就是著名作家所说的在现实生活当中得到了某些暗示和启发,并直接导致了文学作品的产生和进步。那么到底应该如何解释该种情况的产生呢,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相应的注意力尽可能表现在感觉的过程当中,也可能表现在相应的思维运动过程当中。感觉性注意是与不同刺激感觉相互联系和制约的,作为最高级形式的理性注意来说,主要是回忆和思想,从脑科学的生理机制来说,则主要是由于人体的脑子并不需要直接面对某种事物所产生的一些刺激反应,基础当中的信息也同样可以产生这种刺激反应。因此,我们可以说历史文学的真正创作动力并不是只有作用于作家感官上的一些对象才可以得到激发,同样也可以由于一些非感性的因素所激发和引导,通过一些实际证明也可以得到这个方面的证据和落实。但是我们仍然应该注意到,同样起步于注意的发动,由于每一个创作家在创作之前所住的生活环境和外界心理压力等等都不相同,不同的作家还会存在着不同的精神劳动,所以就有着难以同意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就会使得他们彼此注意到的一些艺术事项各有差别,创作动机因人而异,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成方式,不仅可以是偶发性的,同样也可以属于一些缓发性。

2.历史文学创作现代化阶段过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分析

作家对历史真实对象引起注意并由此可以启发一些创作动机的产生,那么在产生相应的创作动机之后,接下来就进入到了一种具体的艺术内化环节当中,这种艺术内化主要指的是心理化,显然我们可以看出这一内化过程属于历史文学创作的一个关键环节,简单的来说就是由第一自然逐渐向第二自然进行过度的一个质的飞跃过程。

所谓过程阶段指的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和内容,但是就目前我国整体的研究情况来看,还存在着很多一些不被人所知的秘密,因此,我们也就很难用准确的语言来对其进行相应的描述和分析。不过用发生学的角度来看,我们仍然可以将其划分为两个主要的阶段,对两个阶段来说主要是历史真实到心理历史到审美心理历史。

首先我们说的是第一阶段,当主体对于对象产生相应的注意之后,那么就激发了相应的创作欲望,就可以全心全力的投入到作品的创作当中,而且还可以更好的将历史对象的心理话、情绪化逐渐的变成感受的历史内容,还可以加入一些复杂的情感,对于每一个作家来说,都有一个充满自觉能力的心理场,而且对历史对象的反应也属于一种主观性的反应。历史的真实性也只有经过心理和心灵化的环节才可以成为更好的艺术,我们经常说类似文学的真实性指的就是历史真实的能动反映,这样说非常笼统,没有一定的确定性,但是极大的促进了创作者的心理活动和巨大的创作行为。从相应的主体到创作角度来看,还应该包括到了心理历史这个环节。其次就是作家进入到具体的艺术体现活动当中,生成的心理历史可以更加全面的走向审美物态化,转变成具体可感的内容和形式的结合体。心理历史作为艺术美的一种内容和体现,应用在了作家的头脑当中,所以不能形成真正的艺术实体。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要借助于外界的物质材料和服务手段来对其进行更好的固定,只有这样,才可以作为审美对象而具体实际存在,有着极大的作用和意义价值。

在这两个阶段当中,按照相应的创作心理学来讲,前者可以称为艺术构思阶段,后者主要称为艺术的行为阶段。相应的艺术构思指的是一种意志在笔前的创造性构思,这种构思加工改造的材料当然不是客观事物本身,主要指的是大脑当中已经存在的关于各种客观事物的种种反应。如果这种心理活动在加工过程当中能够符合客观事物的各种联系和规律,那么就可以逐渐地构建出各种新型事物的蓝图,再对此进行不断地改造和了解,逐渐创造出各种新型事物。艺术行为指的就是将创造性构思付诸于实践的一个过程,从相应的心理学来说,指的就是大脑能够准确指挥各种器官自动化的一个问题。第二阶段主要是以艺术媒介进行相应的变形和变化,指的是在相应心理变形的基础上,可以更好的用文字或者是画面来体现出相应的内容和思想,那么不言而喻,这种变形可以更加远离了各种历史的原型,对于各种心理变化进行了更加深刻的变形。从创作角度来看,也可以说是主体的二次创造。单单的依靠第一个阶段来说还远远不够,只有同时再将它进行进一步的物态化,才可以赋予历史对象具体饱满的生命实体。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相应的变形并不是一项非常简单的工作,而属于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涉及到了比较多的内容和环节,而且还需要作者付出非常艰辛的艺术劳动,才可以达到理想的彼岸,任何一些急躁的情绪都不能达到最后的作用效果,一些不可取、与事实不相符同样也不能创造出一些相应的优秀作品。

3.前在经验对于一些创造心理的主要影响分析

所谓的前在经验,在哲学上叫做感性认识或感觉经验,这属于认识领域当中的一个热点内容。通过相应的实践可以证明,这种前在经验对于作家真实的创作心理来说非常重要,并非属于无关紧要的环节。为什么前在经验会对于作家的创作心理产生这么大的影响,按照文艺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来说,作家如果要想创造出更加真实生动的艺术形象,首先就必须要依靠大脑当中的一些直接经验和记忆,这属于保证历史文学创作具有历史感的一个基本内容。当然在创造形象和求真的过程当中,作者经过调查而获取的一些资料也非常重要,但是这些作用只有在直接表象系统的基础上才可以得到有效的发挥,具体的来说就是,直接表象属于具体亲切感、富有感性的一个表项内容,直接表现在艺术创作过程当中起到了骨干的作用效果。比如一些历史作家在进行创作文学的时候,都是通过借助丰富的历史材料,并且还充分地调动艺术想象来进行不断的概括,但是就他们来说,感受最深刻的还属于与潜在经验相通的那部分环节,因为不管他们获得怎样丰富的见解表象,也不管他们的艺术想象如何活跃,这部分内容都属于他们作品当中最具有光彩的一个片段之一。

4.结束语

以上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认识到的一些环节对于历史文学创作当中的真实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主要提出了心理化过程变化的两个主要阶段,但是在这两个阶段当中,相应的心理化过程内容探讨还不是十分的清晰,仍然还需要更多的学者进一步分析和了解。

参考文献

[1]金开诚.《文艺心体学概论》,第302一303页.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