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油茶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2019-03-18刘光快彭发基方长富

贵州农业科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茶油油茶广西

刘光快, 陈 竑, 彭发基, 方长富, 黄 进, 李 鑫

(1.广西林业集团有限公司, 广西 南宁 530022; 2.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湖南 长沙 410125)

油茶(Camelliaoleifera)是茶科茶属常绿小乔木,与油棕、油橄榄和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具有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1]。油茶一次种植多年受益,稳定达产后,收获期可达80年以上[1]。长期以来,全国大部分油茶种植产业发展立足于山区、根植于山区、服务于山区,探索出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专业服务队等多种发展模式,成为生态与经济、兴林与富民共赢的成功典范,社会效益明显[2-3]。油茶籽榨取可获得油茶籽油(茶油),茶油中含有90%以上的油酸和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其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可与橄榄油相当,是我国特有的纯天然高级食用植物油[4-7];精炼茶油还可制成高附加值的天然高级美容化妆品、护肤品及洗护用品等,副产品茶枯和茶壳的利用也非常广泛,以茶枯为原料可提取茶皂素,以茶壳为原料可提炼栲胶、糠醛和活性炭等,广泛应用于建材、日用化工、医药和农药等方面,经济效益明显[8-9]。油茶树枝叶繁茂,抗病抗逆性强,可在贫瘠土地上生长,与其他树种一样,具有吸碳释氧、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美化环境及保持生物多样性等诸多森林生态功能,生态效益明显。我国油茶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截至2017年底,其种植面积达437万hm2,以湖南、江西和广西油茶的种植面积最大,这3个省区总的种植面积占全国总种植面积的75%[10-11]。其中,广西共种植有油茶面积45.3万hm2,约占全国油茶总面积的10.4%,年产油茶籽25万t,茶油6.48万t,一二三产业总产值约180亿元,其茶油种植面积、产量及产业产值均居全国第3位[12]。在当前扶贫攻坚战中,油茶树正成为广西山区贫困群众的生态树和摇钱树,为山区群众就业增收、脱贫致富发挥重要作用,油茶产业将成为广西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柱产业、美丽广西建设的新亮点及林业生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但广西油茶产业依然存在着低产低效林多、产业链不长、市场竞争力不强、销售瓶颈突出等具体问题和薄弱环节。为进一步促进广西油茶产业的发展,对广西油茶产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等进行系统分析,提出广西油茶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措施,旨在为广西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1 高质量油茶产业发展的战略意义

1.1 保障国家食用油安全

我国人口多,耕地面积有限,保障粮油安全的任务极为艰巨。我国油料作物种植面积不足0.27亿hm2,食用油70%依靠进口,自给率很低。2017年我国大豆进口总量高达9 500余万t,且还存在上涨趋势[7]。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进一步引发了国内对粮油安全的担忧。广西作为南方重点集体林区和油茶重点产区之一,林地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因此,发展油茶产业,提高油茶等木本油料的种植比重,提升茶油产能,增加食用油供应,可缓解我国食用油进口的依赖,维护国家粮油安全,还可优化食用油结构,提高膳食质量。

1.2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油茶不仅是优良的木本油料树种,还是很好的生态树种,其根系发达,主根可深达1.5 m,耐干旱瘠薄,适生范围广,四季常青,光合作用强,每生产1 t干茶籽,平均可吸收1.63 t二氧化碳,释放1.45 t氧气[12-14],以广西当前年产油茶籽25万t的生产能力而言,可吸收40.75万t二氧化碳,释放36.25万t氧气,生态效益显著。油茶抗逆抗病性强,可利用荒山边地种植油茶,能绿化荒山、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美化山区面貌,还可防火防虫、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农村生态面貌和人居环境,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诠释,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1.3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广西现有旱地面积为135万hm2,其中,梯田、陡坡地面积约占30%,而这些梯田、陡坡地大面积单一种植柑橘、甘蔗和桉树等。据调查,广西目前柑橘种植面积已经超过40万hm2,甘蔗种植面积为80万hm2,桉树种植面积达200万hm2。近年已或多或少出现了柑橘市场动荡、甘蔗效益下滑、桉树问题凸显等现实问题,因此,除着力抓好柑橘高效产出、甘蔗双高示范、桉树结构调整,还应适当调减柑橘、甘蔗、桉树面积,发展油茶产业,促进广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1.4 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

油茶整地造林收益大,是贫困农民的致富林。据调查,当前,广西54个贫困县中有51个县种植油茶,面积39.7万hm2,占全区油茶总面积的87.6%[15-16]。油茶产业扶贫覆盖面广、潜力大,脱贫攻坚与广西油茶产业发展密切关联,一方面,发展油茶产业为脱贫攻坚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另一方面,脱贫攻坚为广西油茶产业提供了重要的发展契机。在油茶适生区因地制宜发展油茶产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建立油茶产业脱贫长效机制,可以持续稳定地增加农民收入,长期巩固精准脱贫成效,切实防止脱贫再返贫。广西油茶产业正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和山区脱贫攻坚的重要保障。

2 广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2.1 气候条件适宜,油茶种质资源丰富

优质油茶生长要求的气候条件为年平均气温14~21℃,≥10℃积温5 000~7 000℃,年降水量1 200~1 800 mm,年日照时数1 500~2 200 h[17]。广西地处低纬度,北回归线横贯中部,气候温暖,雨水丰沛,光照充足,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7.5~23.5℃,≥10℃积温5 000~8 300℃,年平均降水量1 694.8 mm,年平均日照时数1 540.4 h;气候条件与优质油茶生长要求的气候条件高度吻合。

广西是全国油茶主产区之一,目前,已有13个市95个县有油茶分布,主要集中在百色、柳州、河池及贺州4市,其中种植面积大于0.67万hm2的县(区)有20个。全区油茶种质资源丰富,自然分布种类有普通油茶(Camelliaoleifera)、小果油茶(Camelliameiocarpa)、广宁红花油茶(Camelliasemiserrata)、陆川油茶(Camelliavietnamensis)、博白大果油茶(Camelliagigantocarpa)、宛田红花油茶(Camelliapolyodonta)、南荣油茶(Camelliananyongensis)等。已通过国家或自治区林木良种审定的油茶良种有32个,主要推广良种9个,分别是岑软3号、岑软24号、岑软11号、3-62、岑软22号、岑软2号、ZJ24、ZJ11和ZJ14,其中以岑软系列为主栽品种[15]。

2.2 低产低效林占比过高,正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转变

广西现有的45.3万hm2油茶林中,70%以上是老幼低产林,其中约有30%是解放初期种植的老龄林,其余部分非良种普通油茶居多,品种杂乱、良莠不齐,林分过密、灌杂丛生,疏于管理、退化严重,病虫害较多、产量较低。另外,广西油茶林主要由农户分散经营,管理粗放,组织化、集约化程度低。许多油茶林处于半野生状态,群众对油茶种植不投入、不施肥、不垦复、不管理,因此,导致广西油茶单产较低,平均产量仅8 kg/667m2左右,与广西优越的自然条件极不相称[12]。

在当前油脂市场的引领下,部分有远见的油茶企业和造林大户正在推动油茶种植基地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模式由单一种植向复合经营转变,经营主体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经营方式也由分散经营向集约化转变。目前,全区3万hm2油茶高产高效示范林由300余家企业或合作社种植管护。百色市2017年新造的0.6万hm2油茶林中,70%由龙头企业、合作社或造林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种植。

2.3 精深加工水平不高,正向标准化、产业化进程推进

长期以来,广西茶油加工以小作坊为主,小作坊超过900家,其压榨茶籽量占总量的46%,均采用土榨法制油,出油率低、杂质多。加工企业仅112家,其中加工能力1 000 t以上的仅13家,小型加工企业的设备及工艺雷同,品种少、价值低、链条短,且以加工低端毛油为主,缺乏高端用油,更缺乏茶籽综合利用精深加工系列产品。

随着科技发展日趋成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油茶市场需求在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关注油茶行业,并跨界进军油茶行业。如广西长江天成投资集团作为百色市最大的房地产企业,自2016年起投资6亿元发展油茶产业,建成2 000 t高端营养山茶油项目;防城港澳加粮油有限工业公司作为大型粮油加工企业,从传统的大豆油、菜籽油加工转向茶油精深加工,培育成“九龙桂”牌系列山茶油,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着手建设油茶基地。

2.4 品牌培育力度不够,正向多样化、大众化发展

目前,广西油茶加工销售企业仅100余家,且以小微加工企业居多,企业运营、品牌打造各自为阵,没有形成合力,品牌培育力度不足,导致全区茶油品牌虽多但影响力小,缺乏知名品牌,全国十大茶油品牌中,广西处于缺位状态。

随着茶油精深加工水平的日渐完善,标准化、品牌化的生产企业与日俱增,如广西三门江生态茶油有限公司,除生产加工“桂之坊”山茶油主要产品以外,还通过茶油精炼后制成天然高级美容化妆品、护肤品、洗护用品、孕婴用品等,形成“茶大夫”日化、护肤品牌,品牌日趋多样化、大众化。

2.5 产品销售瓶颈突出,正在形成合力、集中发力

目前,我国茶油仅占植物食用油总消费的1.9%,人均年消费量仅为0.4 kg,远低于发达国家人均年占有橄榄油20 kg的水平。以茶油为代表的木本食用油市场空间巨大,但茶油销售市场较混乱,产品丰富但价格参差不齐,真假掺杂且难以分辨,茶油销售价格从60元/L到400元/L不等,这样的差价让消费者难以适从,严重影响茶油市场秩序,形成有市场空间,但无市场接受的尴尬局面。当前广西茶油销售模式单一,小作坊以当地销售为主,现榨现卖,部分企业以口口相传的销售方式为主,少数企业采取会员制、订单生产、高端定制等模式,作为商品却未走上货架,销量低,未形式有效的销售模式,销售瓶颈突出。

当前市场环境中,单个企业要在全国油茶市场内形成影响力已经越来越难。目前,广西以“做大做强广西油茶产业”为目标,由政府主导,通过品牌整合形成合力,并通过主流媒体和宣传片等渠道彻底改变当前油茶产业“多而散、小而弱”各自为阵的局面。

3 广西油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经营分散,管理粗放

据调查,广西全区乃至全国的油茶林主要分布在偏远山区,交通不便,林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在现有的油茶林中,70%以上是老幼低产林,其中约有30%是解放初期种植遗留下来的老龄林,其余绝大部分是20世纪60—70年代种植的非良种普通油茶,品种杂乱、疏于管理,退化较严重,病虫害较多、结果较少,严重影响林农经营管理的积极性,导致油茶产量较低、效益不高,部分油茶林几乎绝收。

3.2 成本投入不足,资金瓶颈突出

油茶属于经济林树种,高投入带来高产出。据测算,新造油茶林从整地种植到第4年挂果收获,需投资约5 000元/667m2,低产林改造平均投入成本约1 000元/667m2,而当前多数经营主体和农民因资金不足,投入远远达不到建设平均要求,虽现有的补助项目种类较多,但标准普遍过低,资金缺口大,实际投入不足,产量达不到预期效果。

3.3 老龄林占比过高,产量偏低

广西全区70%以上油茶林是老幼低产林,其中约30%是解放初期种植的老龄林,长期疏于管理,导致产量不足、效益偏低。

3.4 机械化程度低,人工成本占比高

广西油茶产业机械化研发及普及率低,人工成本居高不下。当前,油茶生产仅在种植整地环节有机械化介入,在抚育、修剪、打药等环节,均以投劳为主,茶果采收更是如此,因其“花果同期”特性,机械化研发及推广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整个种植和收获过程机械化程度较低,人工成本占比过高。

4 油茶产业发展的对策

4.1 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形成规模化种植

做大做强广西油茶产业,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是唯一出路,而土地流转是基础,即将部分农民的土地集中到另一部分有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油茶经营者手中,扩大经营规模。广西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特征,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少、优质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成为广西的基本区情,因此,通过行政手段或企业行为,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减少土地的弃耕抛荒,是提高单位土地产出率、提升油茶种植效益的必由之路。通过建立健全合理的土地经营流转机制,研究制定油茶土地流转的方式和程序,并加强引导、加大投入,采取互换、转包、转让、租赁等多种形式,实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模式,加强油茶的连片种植、规模经营。

4.2 建立开放性投融资模式,多渠道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油茶培育周期长、资金投入大,做大做强油茶产业,根据资金、人力、物力投入较大的实际,多方式、多渠道保障生产经营的资金投入。

4.2.1 设立油茶发展的专项资金 预算配套专项资金,用途涵盖油茶产业扶贫、贷款贴息、银行信贷风险补偿、农信担保、基金运作、产业宣传、产业奖补、品牌打造和文化旅游等方面。

4.2.2 统筹整合其他财政资金 统筹整合财政扶贫、土地开发、水土保持、科技推广、农机具购置等其他财政资金,带动营林、扶贫、加工、销售、消费等产业链各个环节,全产业链平衡同步发展。

4.2.3 引导金融社会资本投入 加大贷款贴息、保险费用的补贴力度,推动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充分利用国有担保平台,鼓励银行机构创新贷款担保方式,创新性解决油茶种植与加工信贷抵押物的问题。

4.2.4 建立完备的金融支持机制 推动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探索开发适合油茶产业发展的油茶种植贷、油茶加工贷、油茶销售贷等信贷产品,并创新担保机制,利用油茶林抵押担保或政府增信的方式进行担保,多渠道解决油茶产业发展资金短缺的瓶颈问题。

4.3 凝聚油茶种植力量,兼顾新造与低改模式

油茶产业的主力军是农民、种植大户、油茶合作社及油茶企业,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争取政府的政策性支持,并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积极探索并推广企业建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化有效发展模式。引导有效生产力量严格按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油茶林新造建设,并兼顾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有研究表明,油茶林通过合理改造,产量可提高4~5倍[18-20]。但油茶林低产改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要调查了解林分内土壤、林龄和林分密度等相关指标及造成油茶低产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和措施,切实突破低产林“经营分散,改造难度大,补助资金少,见效慢”等限制性问题[21-24]。

4.4 提升油茶科技支撑水平,降低产业投入成本

广西油茶产业尚存在大而不强、多而不富、粗而不精等问题,从科技支撑角度来看是不平衡的,主要表现在“科技成果多、推广应用少,种植研发多、加工研发少,常规培训多、有效传播少”,通过机械化应用而降低油茶生产成本的研发推广更少,大部分地区劳动力缺乏及劳动力成本过高已经成为限制广西油茶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因此,提升油茶科技支撑水平,加大科技创新应用,降低产业投入成本,是做大、做强、做活广西油茶产业的根本。首先要夯实油茶科技研发应用基础,加强油茶科技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升油茶科技工作者的主动创新和推广积极性;加强与国外、区外科研单位合作,收集更多、更好的种质资源,并开发利用,满足广西全区各地种植立地条件、生产生活习惯需求,提升造林积极性和良种推广有效性。其次,加强油茶精深加工技术研发,建立广西特色的油茶加工标准化体系,开展生产工艺、设备改进研究,向技术进步要效益,并着眼化妆品用油、医药用油、洗护用品、生物农药、生物有机肥等产品研发,提高产品附加值。第三,加强油茶生产机械化研发应用力度,目前油茶产业仅在整地挖穴、茶油生产加工及后续产品利用上实现机械应用,面窄且效能低,因此,加强其他环节(如栽植、疏伐、修剪、砍杂、垦复、采摘、运输、去壳等)的机械化研究应用,降低油茶产业生产投入成本,提高单位面积的生产效益。

4.5 加强油茶品牌培育,提高市场接受程度

目前,广西油茶加工以小作坊为主,销售以本地化“圈子销售”、“回头客”为主,产品缺乏行业竞争力,品牌缺乏市场竞争力。因此,统筹整合广西油茶加工、品牌建设资源,品牌整合重塑迫在眉睫。首先,充分利用广西茶籽原料的品质优势和物理冷榨的加工特色,结合广西长寿文化,打造培育“广西山茶油”集群品牌;其次,加强推广宣传,加大油茶公益宣传力度,采取“政府部门主推、行业协会主导、龙头企业主力”的品牌运营模式,通过推介会、体验活动、广播电视、网络、户外广告等,提高广西油茶品牌知名度,提升茶油市场的接受程度,同时鼓励支持产区、原料、产品的认证,不断提高广西茶油的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

4.6 多元化发展油茶产业,提高油茶林地产出效率

油茶新造林前期投入较大,为了弥补油茶产前收益,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势在必行。

4.6.1 发展林下种养模式 油茶+中草药、油茶+经济作物、油茶+农作物等模式已经基本成型[25-31],在既不影响油茶正常生长前提下,合理利用林荫下的土地及田间小气候资源。推广油茶林下养殖(鸡、生猪、羊等)产业,提高油茶林地利用效率,维持油茶林地的正常抚育管理,实现农林牧资源共享、立体经营、共赢创收。

4.6.1 发展油茶田园农庄综合体,积极推进油旅结合 深入挖掘油茶林地资源潜力,实现油茶产业多次增值、多重收益,开拓油茶产业盈利方式和途径,大力推进油茶与旅游、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挖掘传承油茶文化,打造油茶森林人家、康养小镇。

猜你喜欢

茶油油茶广西
林安娜 茶油飘香 绿色扶贫
茶油飘香
油茶芽苗嫁接育苗技术
高产油茶的整形修剪技术
永胜油茶的深情厚意
“四化”举措做大做强油茶产业
广西尼的呀
茶油总DNA提取技术及扩增适用性
茶油氧化过程中紫外吸收光谱特性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