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网络词语“X节”的时间修辞

2019-03-18郝晓慧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光棍节同义谐音

郝晓慧

(哈尔滨师范大学 文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一、引言

在网络环境下,语言生活中出现了诸如“光棍节”、“八卦节”、“吃货节”等“X节”类的词语。这些以“X节”命名的网络词语在一定程度上脱胎于网络节日,就其时间要素而言,同一节日存在对应多个时间的情况,时间要素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性。这类现象其实更像网络语言,因其中的“节”字有一定的类推潜能,我们把这种网络词语称为“X节”词语。

“X节”词语的生成过程与时间修辞密切相关。时间修辞主要以数字为载体,利用数字谐音、数字替代、数字象形等方式转写“X节”的同义形式。同时“X节”词语作为一个新兴范畴,在引申过程中利用了激发机制和链锁原则,同时运用转喻和隐喻机制来完善整个范畴系统。

二、网络词语“X节”的时间修辞

时间要素在“X节”词语生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常见的网络词语“X节”的时间修辞主要以数字为主。时间修辞又分为数字谐音、数字象形、数字换算、数字借代等几种形式。

(一)数字谐音

1.八卦节

“八卦节”的确立时间在2009年,时间在每年的8月18日。该词的构造方式是由“扒一扒”而来,先产生了“扒一扒”这一概念,通过“扒一扒”联想到八卦,用“八卦”转喻“扒一扒”,最后经过数字谐音,确定了八卦节的日期为8月18日。在这一天,众多网友可以在微博、贴吧、朋友圈等地方参与“八卦活动”,包括娱乐八卦、生活八卦等。

2.吃货节

“吃货节”是“百度糯米”为广大吃货打造的特殊节日,同时该词也设定了一类特定群体:吃货。“吃货”特指能吃东西而且热爱美食的特定人群,有一定的可爱之义。该词的形成过程是先有吃货,用“我要吃”的同义形式来转喻吃货,再用“我要吃”的同义形式谐音,通过数字谐音转写。该节日时间为每年的5月17日和5月27日。“517”谐音为“我要吃 ”,“527”谐音为“我爱吃”。

3.理财节

这里的“理财节”特指有关金融方面的互联网理财节,时间定于每年的5月18日,谐音为“我要发”。该词的生成过程是先有“理财”范畴,通过言语转喻,找出该范畴的同义形式 “我要发”,最后通过数字谐音转写理财节。在“理财节”这一天,电商会发放理财产品,以供投资人选择。

4.情人节

“情人节”普遍采用数字谐音的方式。情人节的日期在每年的5月20日和5月21 日。其中“520”数字谐音为“我爱你”,“521”数字谐音为“我愿意、我爱你”。后来又兴起了“527”。“527”为爱妻日,数字谐音为“我爱妻”。其后,网友又创造了“示爱节”,该节日在每年的“912”,取其谐音,意为“就要爱”。与西方相比,中国有自己当地的情人节,就是每年的“七夕节”。“七夕节”起源于中国汉朝,七夕节又称为“重七”、“七月七”、“女儿节”、“乞巧节”等。“七夕节”原本为中国古代妇女在七月七日这一天进行的一系列的乞巧活动,如穿针乞巧、祈祷拜巧、喜蛛应巧等,[1]随着西方文化的介入,尤其是西方情人节的传入,“七夕节”的原本内涵被冲淡,表示“爱情”的这一含义增加。

5.分手节

“分手节”在每年的9月13日,谐音为“就要散”,这是网友创造的一个搞怪名称,本身不具有强烈的庆祝性意味。该词的生产过程是先有“分手”这一范畴,通过言语转喻,找到“就要散”这一同义形式,最后用该同义形式谐音,把该节日的日期定于每年的9月13日。相比“光棍节”、“情人节”,“分手节”的传播力度较小,辐射层面有限,大部分是出于网友自我调侃的心理,符合当代年轻人自嘲的心理特征。

6.宅男节

“宅男节”又称“御宅节”,流行于足不出户的男性群体中。“宅男节”在每年的6月16日,数字谐音为“撸一撸”。该词的生成过程是先有“宅男”这一群体,然后通过同义形式“撸一撸”转喻“宅男”,最后采用数字谐音的方式表达该同义形式,最后用6月16日确定该节日的日期。

7.购房节

“购房节”定于每年的5月15日或者9月15日,谐音为“我要屋”或“就要屋”。“515”还谐“我要五折”的音。该词的生成过程是产生了“购房”这一概念,通过其同义形式转喻“购房”,然后用数字谐音转写该同义形式。

8.亲亲节

“亲亲节”在每年的7月17日,谐音为“亲一亲”,又称“亲吻节”,该词是由网友创造,表示缩短双方距离的语用目的。该词的生成过程同样涉及到了转喻和隐喻。该词的产生首次是有“亲亲”这一概念范畴,通过“亲一亲”这一同义形式转喻该概念范畴,最后用数字谐音转写“亲一亲”。

9.硬件免费节

“硬件免费节”在每年的4月14日,“414”谐音为“试一试”。该词的生成过程是先有“硬件免费”这一概念范畴,然后用“试一试”转喻该概念范畴,最后用数字谐音转写同义形式。在4月14日这一天,电商对特定硬件实行免费政策,增加用户的免费体验活动。

(二)数字象形

1.光棍节

“光棍节”一词脱胎于网络节日,是新兴节日的典型代表,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光棍节”的时间在每年的11月11日,由四个“1”组成,更显光棍的落寞和孤寂。光棍节还有“小光棍节”一说,时间大约在每年的11月1日,由三个“1”组成。除此之外,还有神棍节,特指2011年11月11日这一天,因为这一天有6个“1”组成。“光棍”一词有“流氓、地痞”的意思。到了现代,“光棍”一词的语义发生泛化,专指那些到适婚年龄而尚未娶妻的大龄男青年。在网络时代,光棍节被当做网上促销的一种手段,双十一这一天“光棍们”纷纷网上购物以求心理安慰。

2.萝莉节

“萝莉节”在每年的10月11日,因“1011”像“萝莉”的英文名称“LOLI”,所以把10月11日确立为萝莉节。与“萝莉节”相似的还有一个节日叫“萌节”,该节日定为每年的10月10日,“十月十日”这四个字通过上下组合就形成了“萌”这个字,所以10月10日又称为“萌节”,又叫“卖萌日”。

(三)数字减换

1.女生节

女生节又被称为“女神节”和“女王节”。节日时间为每年的3月7日,时间定为每年的三八妇女节前一天。商业社会的“妇女节”与年龄大、社会地位低等意味相伴随。[2]女生节的群体多以大学生和公司白领为主,其中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和白领对自身价值、自身地位的认同感。这里的女生节不同于传统节日的女儿节,这里的女生节带有极其强烈的商业性、娱乐性,在一定程度是由商家推动而产生的,是在网络环境下产生的一种商业行为。

2.男生节

男生节也被称为“男神节”。每年的男生节是在8月3日,该日期是把妇女节的日期前后对调了一下。男生节设立的目的是倡导全社会来关注男性的生存环境,让广大男性在这一天释放压力,解决社会中女性节日大大多于男性节日的尴尬状况。“天猫”在男生节这一天也开始进行网上促销活动,这一节日词语同样带有网络色彩,带有娱乐性。但是这一节日的响亮度不如女生节,且在网络环境下的流行度不如女生节,具体原因可能与兴起时间的长短、一定的社会群体等有关系。

(四)数字换算

因数字换算产生的节日叫“程序员节”。“程序员节”在每年的10月24日,“1024”是2的10次方,二进制数是计算机存储信息的基本单位,这也意味着程序员像一个个“1024”一样,在编程领域起着基础和核心的作用。另外,1024M=1G,“1G”谐音为“一级”,显示出程序员在编程领域的重要作用。

(五)数字借代

1.派节

“派节”是庆祝圆周率的特殊节日,时间定于每年的3月14日,因其圆周率的近似值而产生。庆祝圆周率的方式主要有吃派、喝鸡尾酒等。“派节”除了与圆周率产生联系外,“派节”还和好丽友密切相关。“派节”和圆周率建立联系的基础是隐喻,即“派节”和圆周率的发音是相似的,即语音相似。“派节”的生成过程还涉及到了转喻。首先好丽友的英文名称为“pie”,通过语音隐喻产生了“派节”。其后,用“好丽友”转喻“派”,最后形成了派节。

2.屌丝节

“屌丝节”流行于屌丝一族,是三大网络节日之一。“屌丝节”在每年的11月14日,“11”形似光棍,特指11月份这一“光棍月”。“屌丝节”的时间表示法为11月14日。14为谐音,由李毅的粉丝发明了“毅丝”,用“毅丝”这一发明词转喻发明者,再与数字“14”谐音。“1114”将两者合并,称为“屌丝节”。“屌丝节”由“百度李毅吧”提出,其后得到广大网友的支持。“屌丝节”作为一种新生节日,带有一定的积极向上的意味,代表了广大年轻人勇于拼搏、善于进取的精神。这一节日同样带有自嘲的意思。

(六)数字同音

“同音”是指“X节”时间表示法中首位不同位置上用相同音节的现象。数字同音就是指在“X节”生成过程中使用音节相同的方式进行操作。使用数字同音的节日有八卦节、宅男节、购房节、亲亲节等。他们的节日时间分别在818、616、717、515,在创造时都是把第一个音节和第四个音节的音做到相同,这也是这类节日数字谐音的特点。

经上发现,数字修辞呈现出几个特征:数字如果以三音节形式出现,构造“X节”采用的方法通常以数字谐音居多。如果数字形式为四音节,构造方法主要采用数字象形。如果数字以两个音节为主,构造方法采取和传统节日相似的形式。其次,数字调换次序只能是月日调换,如女生节和男生节就属于这一种情况。

三、“X节”中时间修辞的动因解释

前文我们列举出大量的“X节”形式,那么一个形式的大量产生并流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究其产生动因,我们认为此类现象是范畴化的产物,它是人们在认知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形式上的相似而创造出的“X节”的聚合类,不同形式的“X节”在接受程度上存在差异。其次,生活中处处存在隐喻,隐喻是人们认识和理解抽象事物的主要机制,那么人们很快地接受并使用由数字谐音和数字象形形成的“X节”词语也就不足为奇了。最后,网络语言多追求新奇性和独特性,于是人们开始大量模因复制“X节”形式以此来增加语言的趣味性,满足使用者求新求异的心理。

(一)激发模式与链锁原则

罗施的核型理论认为一个范畴与其一组子范畴呈现出结构上的辐射状。根据核型理论的观点,“X节”作为一个新兴范畴,其成员资格存在梯度性,即范畴内部有典型成员和非典型成员之分,典型成员具有该范畴的典型特征,而与其他非典型成员的某些特征存在相似性,这些非典型成员则是通过意象图式和转喻手段激发形成的,上述以数字谐音为操作手段形成的词语都是通过“转喻”进入了“X节”词语的范畴,如八卦节、吃货节、理财节等。而非典型成员又具有与其他范畴内部成员的相似特征,从而形成一个链锁结构。使“X节”词语不断出现,不仅是其引申机制在发挥作用,也是链锁原则的体现。[3]

如果我们以“情人节”作为“X节”词语的中心成员,那么通过链锁性原则可以和“分手节”、“光棍节”、“屌丝节”、“宅男节”等对立范畴建立关联,同样也可以和“亲亲节”、“派节”等同义范畴建立关联。这些同义范畴可以引申出范畴主体,如男神和女神,从而激发出“男生节”和“女生节”。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链锁结构激发出商业范畴,这些商业范畴可以产生诸如“购房节”、“理财节”、“荣耀节”、“米粉节”等新兴节日。这种通过链条式结构形成的复杂范畴可以同时包含若干个对立范畴和同义范畴,这也间接证明该范畴不是封闭的。

(二)认知隐喻模式

认知隐喻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隐喻是指把一个领域的概念“投射”到另外一个领域,从来源域“投射”到目标域的认知方式叫作“隐喻”。认知语言学主张语言的结构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有一定程度的“象似”关系。[4]“数字象形”是指数字形体和名称之间有象似关系。“光棍节”一词的创造源于数字,数字“1”形似棍子,由棍子联想到光棍,从表示数字的来源域投射到表示事物的目标域。“萝莉节”一词来源于外文词字母的字形,由该外文词字母的字形LOLI联想到该节日的时间10月11日,这也是隐喻造成的。

以数字谐音的方式产生的“X节”词语利用了语音上的相似进行构词。这种隐喻方式叫做“语音隐喻”。李弘认为,这种“语音隐喻”为“语音象似性”,也就是在构词过程中语音达到最大限度的一致。[5]“818”谐音为“扒一扒”,“扒一扒”专指八卦别人的隐私,所以8月18日又叫做八卦节。同样,“517”、“527”谐音为“我要吃”和“我爱吃”,所以网民将这一天称为“吃货节”。

(三)模因理论

Dawkins是模因理论的提出者,他认为类似基因的东西可以称为模因。模因首先通过模仿复制,进而以语言作为传播媒介,我们称之为语言模因。语言模因中最重要的是词语。除了模因复制的传播效度这一因素,使用者的猎奇心理、网络语境的支持、使用者的交际意图以及方便模仿记忆的形式特征都促成了“X节”这一流行语的传播。[6]

网络词语“X节”在网络环境中有一定的流行度,首先“X节”反映了一定的信息主体的心理意向,即某些网民通过创造“X节”词语传达出一定的娱乐心理、自嘲心理。其次,这些词语也传达出了一定的语境条件和创造者期待达到的语用功能,即通过网络环境,创造者使用“X节”词语拉近社会距离,符合礼貌原则、合作原则的规范。再次,在“X节”词语中,“节”作为一个类词缀,有较强的类推潜能,且该词模形式简单,易于模仿记忆。最后,就流行语模因的传播效度而言,网络媒体的大力传播可以强化该词模的力度,使其迅速传播。

四、结语

“X节”词语通过数字谐音、数字象形、数字借代等时间修辞方式产生,该现象与认知隐喻、语音象似紧密相连。其背后的动因与人类的范畴化能力及其在范畴化过程中产生的激发模式密切相关。这种通过激发模式产生的范畴通常是开放性的,引申机制还将发挥作用。同时,该词语通过模仿复制,以网络作为语用环境,传达出信息主体的娱乐和自嘲心理,这也使得“X节”词语能通过网络被迅速传播。

猜你喜欢

光棍节同义谐音
勇闯长龙阵
until用法巩固精练
《谐音词里的民俗》
谐音词的规则
西夏文《同义》重复字研究
光棍节
西夏文《同义》考释三则
脱光大计划
绝妙的数字灯谜
无能为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