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综合干预与脑卒中患者生命质量及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

2019-03-18张宗群沈亚丽牛海文齐丽敏

中国卫生统计 2019年1期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量表

张宗群 沈亚丽 张 丽 牛海文 陈 妍 齐丽敏 翟 铁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常见的一类临床心脑血管疾病,主要由于颅内局部急性或持久出血引发的患者脑损害[1]。脑卒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在全球人类主要死因中排名第2位[2]。生命质量指个体在价值取向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对自身身体状态、社会能力及心理功能的综合性感觉体验[3]。主观幸福感指的是评价者按照标准对其生存质量所做的整体性评估[4]。由于脑卒中患者的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都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故本文拟通过观察患者生命质量和主观幸福感来探讨心理护理综合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正面影响,并分析脑卒中患者生命质量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对象与方法

1.对象

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16例,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由我院门诊确诊为脑卒中患者转至住院病房,护理人员向所有对象详细讲解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经所有患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见表1。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①符合1996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确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并经门诊医师影像学确诊;②意识清楚,能够配合调查的成年患者;③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既往患有严重的肺、肝、肾等脏器疾病者;②意识不清、言语障碍等不能配合调查者;③对本研究存有质疑不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由表1可知,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1)研究方法:患者的生命质量通过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trok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SS-QoL)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BI)进行评估,SS-QoL量表是由斯坦福大学Williams教授[5]等人编制,用于评估脑卒中患者生命质量的量表,共有49个条目,每个条目得分最高为5分,最低为0分。BI量表即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广泛地应用于外科患者的生命质量评估中,效度好、信度高,是评估脑卒中患者结局的最佳选择,其分值区间为0~100分,分数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成正比。

患者的主观幸福感通过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emorial University Newfoudlalld Seale of Happilless,MUN-SH)进行评估,其中正性情感和体验用正性因子来表示,负性情感和体验用负性因子来表示,正性因子与负性因子的分值范围都在0~24分,正性因子与负性因子的差值加上24记为总分[6]。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2)干预方法

①对照组患者:给予脑卒中患者相应的临床治疗,同时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相应的功能恢复训练,采取相应的康复护理措施,如肢体的被动运动、坐位训练、平衡训练等。

②干预组患者: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应用心理干预方法。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主要体现在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两方面。健康教育主要是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脑卒中的相关知识,使患者及家属对脑卒中的发生、发展、转归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避免患者因不了解自己的病情而产生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同时讲授健康教育知识能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在出院后能够更好地自我效能管理,有利于病情的改善。心理护理则主要通过与患者多沟通、多交流,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情绪,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怀,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细致耐心地解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友谊基础,赢得患者的信任。

3.统计学分析

(2)多因素分析方法:将心理干预、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平均月收入和婚姻状况等因素作为自变量,将SS-QoL量表评分、BI评分和MUN-SH评分作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因变量SS-QoL得分、BI得分、MUN-SH评分均按≥中位数赋值为1,<中位数赋值为0。

结 果

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命质量评价

干预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干预前SS-QoL评分、BI评分无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S-QoL评分、BI评分均有显著提高(P<0.05),且干预组患者干预后SS-QoL评分、BI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命质量评价

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主观幸福感评价

两组患者干预前MUN-SH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MUN-SH评分有增加(P<0.05),对照组患者MUN-SH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MUN-SH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体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主观幸福感评价

3.脑卒中患者生命质量与主观幸福感得分的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心理干预、平均月收入和婚姻状况对患者生命质量和主观幸福感均产生正面影响(OR>1,P<0.05);年龄对患者生命质量产生正面影响(OR>1,P<0.05),对患者主观幸福感不产生影响(P>0.05);吸烟和饮酒对患者生命质量产生负面影响(OR<1,P<0.05),对主观幸福感不产生影响(P>0.05);性别对患者生命质量和主观幸福感均不产生影响(P>0.05),具体见表4。

表4 脑卒中患者生命质量与主观幸福感得分的多因素分析

讨 论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一类心脑血管疾病,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较高,且容易致残、致死,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7]。脑卒中患者即便经过治疗也常常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记忆力减退等,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都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容易使患者产生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从而使患者的生命质量和主观幸福感都有所降低,不利于患者的康复[8-9]。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加快,“三高”人群数据急剧增加,中老年脑卒中的发病率不断上升2015年我国卒中协会发布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目前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的患者大约130万,脑卒中位居我国居民死因第一位。近年来国内开展的一系列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脑卒中患者经治疗后大约有1000万人能够存活,但其中大约有75%的人会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10]。可见脑卒中在我国的发病形势相当严峻,对患者及其家庭都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对脑卒中患者进行以心理护理为主导的综合性干预势在必行。

生命质量是反映患者的生理功能状态是否可以过一种健康、快乐和有意义的生活,而主观幸福感则是反映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的综合心理指标。因此,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为主导的综合性干预势必要通过评估患者的生命质量和主观幸福感来观察效果。SS-QoL量表和BI量表比较适用于脑卒中患者生命质量评价,而SUN-SH量表则是国际上用于评价主观幸福感最广泛的量表[11]。故本文选择SS-QoL量表和BI量表来评估患者的生命质量,选择SUN-SH量表来评估患者的主观幸福感,三种量表的分数都分别与患者的生命质量和主观幸福感成正比。其中SUN-SH量表通过计算总分来进行评估,总分≥36分为高主观幸福感,总分在13~35分之间为中主观幸福感,总分≤12分为低主观幸福感。从本文的研究结果来看,研究对象干预前、后基本上都是中主观幸福感,但干预前的分数与石素宁[12]等人的研究结果相比偏高,干预后更是进一步提高,说明本组患者预后效果较好。

刘晓娟等[13]报道,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效果显著,与本文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心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SS-QoL评分和BI指数,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且比常规的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从本文的研究结果中还可以看出,除了性别对脑卒中患者生命质量和主观幸福感不产生影响(在SS-QoL评分、BI指数和SUN-SH方面P>0.05),心理干预、平均月收入和婚姻状况对患者生命质量和主观幸福感均产生正面影响;年龄对患者生命质量产生正面影响,对患者主观幸福感不产生影响;吸烟和饮酒对患者生命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对主观幸福感不产生影响。心理干预是所有影响因素中与患者生命质量和主观幸福感相关性较强的正向因素,说明心理干预对患者生命质量和主观幸福感有很好的正面影响。

综上所述,给予脑卒中患者心理干预为主导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和主观幸福感,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主观幸福感量表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挣多少钱,才可以买到快乐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