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卵巢癌患者发病危险因素及术后康复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2019-03-18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430014

中国卫生统计 2019年1期
关键词:卵巢癌危险病灶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430014)

李佳旎 周雪影 李亚兰△

卵巢癌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妇科恶性肿瘤,在世界女性常见肿瘤发病率中位居第6位,病死率则高居首位,是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中最严重的一类疾病[1]。卵巢癌患者的死亡率之所以如此之高,是因为卵巢癌的早期诊断非常困难,患者确诊时往往都已是中晚期,不利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5年生存率不会超过30%[2]。虽然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发展突飞猛进,但是对于卵巢癌的发生机制和病因至今仍不明确,因此,卵巢癌的早诊仍是十分困难。相关文献报道显示,目前卵巢癌的早期诊断率约为25%,如果能将其提升至75%,则大约50%的卵巢癌患者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避免死亡[3]。由此可见,在卵巢癌分子发生机制不明确的情况下,通过流行病学和病因学的研究,寻找与卵巢癌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对卵巢癌的预防和早期筛查诊断都有一定的好处。本文主要通过对卵巢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和卵巢癌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以期为卵巢癌患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358例卵巢癌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阶段在我院门诊确诊为非恶性肿瘤并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女性患者358例作为对照组,通过病案管理系统收集其一般资料。两组研究对象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在术前和体检前签署知情同意书。

观察组患者纳入标准:①经活检或手术组织病理诊断确诊为卵巢癌患者;②入组前未接受过任何可能影响临床疗效的治疗(如细胞治疗、免疫治疗等);③无严重的全身性疾病或重要脏器疾病;④无精神类疾病,可配合研究。

观察组患者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其他恶性肿瘤,如胃癌、肝癌等;②参与正在进行或重复发表的研究;③临床资料不完整;④不能很好配合研究。

2.方法

收集两组患者的年龄、婚姻状况、民族、既往病史、妊娠史、流产史等一般临床资料和相关资料,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先对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和文献报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最后对从单因素分析中筛选出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3.患者康复效果评价

卵巢癌患者入院治疗后随访1年,根据CT和B超的联合诊断结果对康复效果进行评价。稳定:患者肿瘤病灶无变化;进展:患者肿瘤病灶较治疗增大四分之一或出现新的的肿瘤病灶;部分缓解:肿瘤病灶较治疗前缩小一半,且无肿瘤病灶增大现象;完全缓解:肿瘤病灶完全消失,且超过4周无新的肿瘤病灶出现。每周复查血常规 1 次,每周期治疗前及结束时行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心电图等各项检查。

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卵巢癌发病及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分析

观察组年龄23~76岁,平均年龄(51.26±2.31)岁;已婚221例,未婚116例,离异21例;汉族317例,非汉族41例。对照组年龄21~76岁,平均年龄(50.83±2.18)岁;已婚216例,未婚125例,离异17例;汉族319例,非汉族39例。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婚姻状况和民族分布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分析

2.卵巢癌发病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通过文献查阅,确定痛经、初潮年龄、结婚年龄、自然流产、累积月经年数、妊娠次数、人工流产、月经周期、月经期及子宫肌瘤等因素为卵巢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对其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为初潮年龄、自然流产、人工流产、月经期、痛经、妊娠次数(P<0.05),月经周期、结婚年龄、累积月经年数、子宫肌瘤(P>0.05)则无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2。

表2 卵巢癌发病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3.卵巢癌发病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

从单因素分析结果中筛选出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危险因素有人工流产(OR=2.361,P=0.002)、自然流产(OR=2.197,P<0.001)和月经期(OR=3.413,P<0.001)。具体见表3。

4.卵巢癌术后康复效果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

通过文献查阅了解卵巢癌术后康复效果的相关影响因素,采取COX风险回归模型对卵巢癌术后康复效果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卵巢癌术后康复效果主要与FIGO分期、术后残存病灶大小和CA125下降水平有关(P<0.05),与年龄、组织学分型和分化程度无关(P>0.05)。具体见表4。

表2 卵巢癌发病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

表4 卵巢癌术后康复效果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

讨 论

卵巢癌作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类妇科恶性肿瘤,因其高发生率和高死亡率,一直是临床医生和患者的关注焦点。关于卵巢癌的发生机制,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定论,因此,相比于胃癌、肝癌等分子机制较为明确的癌症来说,卵巢癌的早期诊疗更加困难,患者发现时基本上已经处于中晚期,这也是卵巢癌患者高死亡率的一个重要原因[4]。

由于无法从分子机制方面对卵巢癌的发生进行研究,从流行病学和病因学方面探讨卵巢癌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就显得至关重要。目前,学界内关于卵巢癌的病因有两种学说,分别为“高促性腺激素”学说和“持续排卵”学说。“高促性腺激素”学说认为垂体持续分泌高水平的促性腺激素作用于卵泡上皮,使卵巢发生癌变;“持续排卵”学说则认为持续的排卵造成卵巢上皮创伤,并引发长期反复的卵巢上皮细胞有丝分裂,从而使卵巢发生癌变[5]。

对于卵巢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国内外的临床研究认为,主要有家族遗传史、生育因素、月经史、哺乳、身高和体质量指数、避孕、运动、生活方式、饮食、妇科疾病、心理因素、激素替代治疗和其他因素。

Lynch等通过对10个家族卵巢癌的发病情况进行研究,发现了3个明确的卵巢癌遗传综合征[6]。国内相关研究发现,有过人工流产或自然流产的人群卵巢癌的发病风险高于没有人工流产或自然流产的人群,且高出数倍。月经史与卵巢癌发生有关已被大量的流行病学统计结果证实,其中关系较为明确的主要是初潮年龄、月经期和绝经年龄等[7]。美国一项研究显示,母乳喂养最后一胎小孩可有效降低卵巢癌的发病风险,这可能符合“持续排卵”学说,因为哺乳期卵巢长期无排卵。运动可以降低多种疾病的发病风险,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了,而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每周运动1.5h以上同样可以降低卵巢癌的发生率[8]。相关研究表明,身高≥1.7 m的女性相是身高≤1.6 m 的女性患卵巢癌风险的近2倍,且认为BMI≥30 kg/m2是卵巢癌发生的危险因素[9]。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口服避孕药、绝育术等避孕方式对卵巢癌的发生产生起保护作用,即可以降低卵巢癌的发病风险。生活方式和饮食对卵巢癌发生的影响均见于少数的文献报道,多数认为吸烟和高脂饮食是卵巢癌发生的危险因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10]。妇科疾病对卵巢癌发生的影响主要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国外相关文献报道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卵巢癌发病风险增加[11]。心理因素对卵巢癌发生的影响目前尚未有确切的结论,部分专家认为心理因素主要通过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垂体,影响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卵巢癌的发生。英国百万女性研究结果表明,近百万绝经后的女性中,接受过激素替代治疗的女性卵巢癌发病风险高于未接受过激素替代治疗的女性。其他对卵巢癌发生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电离辐射、滑石粉和ABO血型等,均有少数报道,仍需进一步证实[12]。

本文的研究结果与上述文献综述的结果基本保持一致,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初潮年龄、自然流产、人工流产、月经期、痛经、妊娠次数均是卵巢癌的发病风险因素,与上述月经史、生育等因素一致;而月经周期、结婚年龄、累积月经年数、子宫肌瘤与卵巢癌发生的关系不明确,说明子宫肌瘤对卵巢癌发病的影响没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大。

由于卵巢癌患者发现时均已是中晚期,导致患者的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较低。探讨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对卵巢癌患者术后康复非常重要,本研究在探讨卵巢癌发病危险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文献查阅[13],利用Cox风险回归模型对卵巢癌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卵巢癌术后康复效果主要与FIGO分期、术后残存病灶大小和CA125下降水平有关,而与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和年龄无较为明确的关系。因此,临床对卵巢癌患者的治疗应努力降低患者血清CA125水平,手术时尽量将病灶清理干净。

猜你喜欢

卵巢癌危险病灶
基于Oncomine数据库研究PDE4D基因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血根碱的调控作用
miR-181a在卵巢癌细胞中对顺铂的耐药作用
铂耐药复发性卵巢癌的治疗进展
数字化断层融合(DBT)与全视野数字X线摄影(FFDM)引导乳腺病灶定位对比
Optimal UAV deployment in downlink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 a two-user case
能谱CT 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
CEUS与平面波超敏感血流显像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
喝水也会有危险
拥挤的危险(三)
卵巢浆液性癌病理发病机制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