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几点思考

2019-03-16彭方桂

农民致富之友 2019年2期
关键词:人居污水垃圾

彭方桂

社会快速发展,广大农民需求从之前的“求温饱,盼小康”向“求富裕,盼生态”转变。目前,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状况很不平衡,“脏乱差”问题在一些地区还比较突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和农民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短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党的十九大明确要求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环境与生态破坏问题也愈发严重,例如农药、化肥滥用,农膜的残留导致的污染加剧以及养殖业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同时环境污染问题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产生了阻碍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农村环境整治这个事,不管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要搞,標准可以有高有低,但最起码要给农民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广大农村的迫切需求。

一、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现状分析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形势的不断变化,农村环境污染现象已越来越严重,农村生态环境逐步趋于恶化,已严重影响和制约农业稳产增收、农民脱贫致富和农村现代化进程,严重威胁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新一轮的社会问题。

一是农业面源污染逐步扩大。据相关资料显示,农药只有10%-20%的附着率,80%-90%则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使自然环境受到较大程度的污染,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生物多样性。其流失加剧了河流、湖泊等水体的富营养化,造成地下水和蔬菜中硝态氮含量超标,影响土壤自净能力。由于农膜很难降解,塑料农膜的大量使用,影响土壤通气和水肥传导,造成粮食减产。农药、化肥以及地膜等大量应用,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敲响了生态灾难的警钟。同时,农村废旧电池、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随意丢弃,汞、镉、铅等重金属污染土壤、水体现象严重,且这种污染修复周期长,危害大,具有不可逆转性。

二是生活垃圾污染加剧。随着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城镇和乡村聚居点人口极度膨胀,产生了大量的垃圾和污水,由于治污设施不配套,这些垃圾被运到了邻近的农村就地堆积或填埋,污水则被直接排放到了河内。同时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产生的生活垃圾越来越多,成分越来越复杂,造成的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农村过去的生活垃圾主要是尘土、菜叶以及纸张等容易分解的垃圾,但是近年来农村生活垃圾本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垃圾中出现了大量不可分解的有机物。

三是生活污水乱排乱倒。农村由于配套设施非常落后,导致生活污水无法得到集中排放与处理。据相关调查,我国农村每年都会生产生活污水近80亿吨,而其中96%的污水在缺乏排水渠道以及污水处理系统的情况下被随意排放。生活污水由于其具有异味,随意排放会对大气质量产生影响,同时生活污水渗入到地下还会对土壤以及地下水造成污染,因此生活污水成为农村污染的重要内容。

四是畜禽养殖污染严重。由于以农户为单元的养殖越来越少,和大力发展畜禽养殖的经济刺激政策,农村集约化畜禽养殖程度越来越高,由于绝大多数养殖场没有污水处理设施,大部分畜禽养殖粪便均未得到有效的处理就直接外排或者作为农家肥还田,不仅影响农产品品质,而且造成了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致使土壤板结和盐渍化,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

二、解决农村问题的几点建议

部分地方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未结合地方实际,各部门单打独斗。部分村寨有生活垃圾收运设备,无人管理;或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管网却不完善,污水处理设施“晒太阳”;或整治河道,却不杜绝农药污染。等各类问题频现。农村环境问题涉及面广,需要通过加强统筹协调,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稳步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治理。

一是着力解决垃圾污水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脏乱差”问题。垃圾治理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健全符合农村实际、方式多样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进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着力解决农村垃圾乱扔乱放的问题;污水治理的主要任务是持续推进农村“改厨·改圈·改厕”,因地制宜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着力解决农村污水横流、水体黑臭等问题。加快建设污染治理设施的同时强化运维管理,确保建有所用。

二是加快循环农业生态建设

要正确运用生态学原理,尽力避免或淘汰有害于生态平衡和良好环境的农业措施,逐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要有效控制农业生产过程中所造成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问题,合理开发与利用农业资源,科学分析农业生态系统中各种资源组合的特点以及其相互作用变化的规律,选择最优要素组合,以发挥资源的优化组合功能。大力倡导生态农业、立体农业、有机农业建设,提高综合效益,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第一,禁止使用高度残留的化肥或者农药,从根本上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第二,改变传统播撒化肥的方式,推广有机化肥的使用,并且提倡精准施肥;第三,促进无公害生产,进行集约化生产,从而保证农作物综合利用的效果得到提高;第四,提倡清洁养殖,对养殖产地进行科学规划,提高养殖环境技术标准,对养殖生产结构进行优化,进行养殖示范项目的建设与推广。

三是加强村庄规划管理

全面完成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或修编,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和村土地利用规划等充分衔接,鼓励推行多规合一。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明确地方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和运行管理单位责任,基本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村庄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鼓励专业化、市场化建设和运行管护。有条件的地区推行城乡垃圾污水处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和统一管理。组织开展专业化培训,把当地村民培养成为村内公益性基础设施运行维护的重要力量。

四是提高农民环境保护意识

想要有效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首先要提高农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因此各级政府部门以及相关职能部门需要通过全方位与贴近农民生活的方式对环境保护进行宣传,使农民深刻的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且有组织的对农民进行引导,将农村环境卫生要求纳入村规民约,通过群众评议等方式褒扬乡村新风,鼓励成立农村环保合作社,深化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明确农民维护公共环境责任,庭院内部、门前屋后环境整治由农民自己负责;村内公共空间整治以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自治组织为主,主要由农民投工投劳解决,鼓励农民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全程参与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

五是健全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法制化是从源头上防止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重要制度保障。要应时而动,顺势而变,及时修订完善农村生态环保有关法规,法律监督机关要常态化监督推进农村生态环境相关法律规定的严格执行。因此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将水源保护、生活垃圾治理、秸秆等内容制定相应法律法规,同时要保证规定及法律内容适用于我国农村的发展现状;其次要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保证农村环境保护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实现法律的严肃性与权威性,从法律层面为农村环境问题治理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良好的农村生活环境是广大农民的迫切需求,整治农村污染,让农民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550003贵安新区环境保护局、贵州省贵安新区临时行政中心)

猜你喜欢

人居污水垃圾
处理污水
生活污水去哪儿了
垃圾去哪了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污水的自述
污水罐坍塌
倒垃圾
人居环境中的园林绿化设计构建
倒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