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水稻插秧机的技术调整及使用方法

2019-03-16谭增鑫

农民致富之友 2019年2期
关键词:穴距插秧机档位

谭增鑫

一、插秧工作部分的调整

1、调整导轨插口间隙

一般而言,水稻插秧机在正常作业的情况下,其导轨插口的侧面间隙在1.3到1.7毫米之间,一旦导轨两侧插口间隙不对称,就会对实际插秧作业质量造成影响。为此,要求作业人员适时调整手柄,确保两侧导轨间隙一致,从而保证插秧作业质量。

2、调整秧针和苗箱侧面间隙

水稻插秧机实际运行中,其秧针和苗箱的侧面间隙应控制在1.5毫米到5毫米之间。一旦秧针与苗箱之间的间隙超出这一范围,相关作业人员就需要对苗箱移动滑杆区域的紧固螺栓进行调整,并且将苗箱位置摆正之后,确保两侧间隙一致,最后拧紧苗箱紧固螺栓。

3、调整好穴距(株距)

PF455S型插秧机的行距30是固定的。穴距的调整要根据田块肥力。水稻品种和栽插时间不同来进行。一般将穴距调节手柄放在中间位置,穴距应控制在120-140毫米。

4、插秧深度的调整

根据农艺生产要求,插秧机栽插秧深度应达到不漂不倒,越浅越好插秧机的插秧深度可通过改变插深调节手柄位置来选择位置,往上为浅,往下则深。还可通过换装浮板支架上6个插孔来调节插深。

5、每穴株数的调整

由于水稻作物品种较多,而在实际种植的过程中,各个品种的水稻作物插秧数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实际作业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水稻作物品种的不同,对水稻插秧机的插秧数量进行有效调整。主要调整方式为,通过控制取苗量和送苗量来实现对插秧数量的有效控制。在对水稻插秧机手柄进行调节时,可以根据实际插秧需求对档位进行调整,每调整一个档位,就会形成一毫米取苗量的改变。向左调整为增加取苗量,向右调整为减少取苗量。通常进行档位调整时,需要首先调整横向送苗档位,对其进行固定之后,在进行纵向取苗档位的调整,从而保证对插秧数量的合理控制。

二、插秧机整机性能的调整

1、发动机皮带的调整

针对发动机皮带的调整操作,指的是在将发动机底座的紧固螺丝拧松之后,将皮带紧张度进行有效调节,确保用手指按压之后可以形成10-15毫米的弹力变化之后,便可认为其已经符合实际作业需求,最后拧紧螺丝。

2、火花塞的调整

水稻插秧机的运行质量与火花塞的电极间隙以及电極干燥清洁程度存在直接联系。为此,在实际应用前期,需要对火花塞部位进行拆卸检查,确保其电极间隙在0.6到0.7毫米之间,并且保证电极的干燥与整洁。对于间隙过大或者过小的情况,需要及时做出调整,并且对电极进行有效清理,保持表面不存在油污。

3、汽化器的调整

用手拉动风门,油门拉线,风门,油门开关应正常。油门关闭时,主喷口全闭,怠速口全开。怠速螺丝向内拧,怠速降低直到关闭。怠速螺丝向外拧,怠速变高。调整时,怠速螺丝拧紧后,再退出二分之一圈,并可根据需要进行微调。

4、机体平衡度的调整

插秧机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如果出现左右不平衡的现象,便需要对其平衡度进行调整。主要作业方式为,操作机械进行左右摇摆,持续四到五次之后,对导轨两侧的高度进行测量。当其高度差超出10毫米时,便需要对联动壁上的调节螺母进行调整,确保其保持平衡状态。在实际调节作业中,需要将插秧机置于平坦的地面上,同时将苗箱置于导轨的中间位置,对机械进行缓慢调整,之后对其平衡度进行测试。将其左右摇摆之后,静置观察插秧机的平衡性能,反复操作之后,便可以实现对插秧机平衡度的有效调整。

5、秧针与取苗口间隙的调整

方法是,将插植总成的曲柄固定销和摇杆固定螺母拧松,左右移动插植臂,使间隙符合1.3-1.7毫米要求后,将插植臂曲柄固定,摇杆与轴承座之间增减垫片后将摇杆固定。

三、插秧机的操作使用

这是提高机械插秧质量,保证稳产高产的关键。插秧机操作手要根据添加秧苗和机械进出的方便性,选择正确的进出田间作业的路线。在插秧作业时:一是插秧机要保持匀速前进。不能忽快忽慢或频繁停机。同时作业行走路线要保持直线性,行走中尽量不用捏转向手把或猛烈扳动扶手架方法来纠正插秧机前进作业的直线性。以防急弯造成漏插或重插;二是注意送苗辊在苗箱槽口的工作情况,若发现槽口有秧根或粘土,要及时停机清理,以防影响插秧质量;三是初装秧苗或秧苗全部插完后,必须把插秧机苗箱移到最左或右侧,以保证插秧质量。

(作者单位:150081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

猜你喜欢

穴距插秧机档位
水稻插秧机发展综述
宽窄行不同播量试验示范总结报告
不同穴距对机穴播“秀水134”产量的影响
三绕组变压器运行分接头档位计算及电压分析
三绕组变压器运行分接头档位计算及电压分析
超智能插秧机
机穴播不同穴距对“秀水121”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水稻插秧机的插秧技术
引入分接头档位的换流变差动保护方案研究
基于单片机的变压器档位监测双输入BCD编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