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闻喜县2017-2018年度小麦生产技术总结

2019-03-16周升高

农民致富之友 2019年2期
关键词:闻喜县麦田小麦

周升高

去年小麦播期降雨较多,播种基础较好,越冬期普降瑞雪,奠定群体基础,虽然4月7日闻喜县小麦生产遭受大面积冻害,由于政府措施得力,冻后及时降雨,全县人民千方百计采取超常规管理措施,把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取得了超过预期的产量,为实现全年粮食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 今年小麦生产特点

1、 面积略有减少。

2018年闻喜县小麦收获面积61.3万亩,其中水地23万亩,旱地38.3万亩,面积比去年减少0.1万亩左右,主要原因是产业扶贫,部分农民改种药材等经济作物。

2、受灾范围广,减产面积大。

全县61.3万亩小麦,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冻灾,受灾面积达10万亩以上,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高产面积少。主要集中在中条山前沿的瘠薄旱地;减产5-7成的面积4万亩,在峨嵋岭前沿、北垣、稷王山区;减少3-5成的面积4万亩,在鸣条岗前沿、中条山区、后宫垣等地;减少1-3成的面积45.3万亩。

3、生产效益低位徘徊。

2017—2018年度小麦亩投入与去年持平,继续高位运行,亩投入464.29元,本年度小麦亩产285.2公斤,小麦价格2.36元/公斤,亩产值673.07元,亩纯收入208.78元,不及农民外出打工两三天的收入。各种生产要素涨价因素积累叠加正在蚕食农民的种麦收入,农民种粮积极性又一次收到了挫伤。

二、减产原因分析

1、 播期雨水多。

播后遭遇连续降雨,造成麦田板结,出现缺苗断垄;加上气温低、出苗时间长,苗情不一,播种质量不高。

2、 播期推迟。小麦播期降雨较多,造成秋收和播种困难;直到10月23日开播,造成大面积晚播麦田。冬前没有分蘖,只有春季分蘖,造成群体低下。

3、阶段性干旱。

今年水地小麦播期普遍推迟,冬前生长时间短,难以培育冬前壮苗,加之又遭遇11-12月份长达2个多月雨水偏少、气温偏高、土壤失墒快的不利气象条件,导致晚播弱苗生长发育缓慢,对培育冬前弱苗困难和安全越冬不利。3月份降雨量偏少、气温偏高,加快小麦生育进程,雨水少,麦田失墒严重,旱地小麦普遍受旱,小麦长势总体偏弱。

4、冻害

4月7日零下4-6℃持续6小时,使闻喜县小麦大面积受冻。此次冻害旱地重于水地,弱苗重于壮苗,晚播复播重于正茬,冬春未浇水的麦田重于浇过水的麦田,低洼地重于高地。后期表现为不能抽穗成为空杆或半截有穗半截无穗,麦田带白帽现象十分严重,小麦穗粒数大幅下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

5、病虫草害

播期雨水多、墒情足,气温略偏高,有利于小麦生长,同时也使病虫草害大面积发生,其中叶锈病、根腐病、白粉病和纹枯病、蚜虫发、红蜘蛛、草害等最为明显。

三、闻喜县今年小麦生产取得超过预期的收成,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1、领导重视,措施得力。

麦播期间,县领导多次深入到分包乡镇检查指导玉米秸秆还田、深耕、深松整地、农资供应、小麦播种出苗等情况,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县农委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闻喜县2017-2018年度小麦生产方案》,下发了麦田冬季管理、春季管理、中后期管理技术意见,多次组织技术人员深入乡村帮助农民落实各项管理措施。

2、深入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小麦生产科技含量。

麦播时期选派中、高级农业技术人员,分包全县13个乡镇进行麦播指导,围绕主推品种、主推技术,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开展技术培训。采取理论授课与现场示范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培训效果。

3、 搞好农资供应,强化市场管理。

种子、化肥、农药是小麦备播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质量的好坏对小麦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筹措资金,组织货源,供应市场,满足小麦备播的需要。同时由农业部门牵头,组织工商、技术监督、种子管理、农药市场管理等部门,防止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

4、落实主要技术措施,强化生产管理,为小麦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1)选用优种。今年我们着力推广运旱20410、临丰3号、山农22、良星99等优质、稳产、抗逆性强的品种, 优种使用面积60万亩,有效地发挥了优良品种的抗逆增产作用。

(2)种子包衣。提倡种子包衣,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实现一播全苗,苗齐、苗全,小麦生长后期病害少,减轻了因病虫危害造成的损失。

(3)测土配方施肥。按照“有机无机相结合,稳氮、控磷、补钾、配微”的原则,在合理使用有机肥的基础上,全县小麦播种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40余万亩。

(4)秸秆还田。秸秆还田是现阶段提高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手段,一是玉米鲜杆粉碎还田,二是小麦高留茬粉碎还田。玉米鲜杆粉碎还田要注意6个环节即“及时、粉碎、撒匀、增氮、踏实、补墒”6个环节。

(5)小麦宽窄行探墒沟播。经过前三年的积极推广,该项技术已全面被闻喜县麦农接受,全部采用开沟、起垄、施肥、播种、镇压一体机完成。同时由于麦田宽窄行种植,通风透光良好,显著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小麦可实现增产。

四、小麦生产存在的问题

1、麦田有机质缺乏,后劲不足

在施肥上普遍表现为有机肥施入不足,根据调查全县耕地施有机肥的面积不足15%,麦田肥料全部是化学肥料,氮肥偏多,磷钾肥不足,土壤已呈现不同程度的板结。

2、播种质量较差。一是机手为挣钱省油高档快速行驶,下籽不均匀缺苗断垄多,同时播深较浅不足2厘米,分蘖节浅,难以形成壮苗。二是播后不镇压或镇压质量不好,影响小麦出苗及正常生长,干旱寒冷年份易死亡。

3、科技应用日益受到规模限制。据调查闻喜县户均小麦种植规模仅有4.5亩,规模过小不仅大大限制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且制约了先进生产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4、品种布局不合理、生产用种不对路。品种出现了“多、乱、杂”和“盲目求新”现象。旱薄地种植高水肥品种的现象比较多,一些品种产量不理想、抗逆性差等。

5、 病虫草防治不及时。由于小麦收割跨区作业,病虫草逐渐传播蔓延,发生趋势严重。赤霉病、腥黑穗病、及节节麦、看麦娘等都有不同程度地發生,但是,农民并没有及时进行防控,直到产量受到损失才去防治。

五、今后小麦生产的建议

1、选择品种:①丰产性好:主要看产量结构的合理性。②稳定性强:年度间要稳产。③适应性强:要适应不同区域及不同的土壤、气候等条件。④抗逆性强:主要包括抗病虫,抗旱抗寒,抗倒伏,抗干热风等。⑤小麦品质、株高、熟期等也是参考因素。

2、病虫防治:①使用高质量的小麦品种并及时更新换代。②轮作换茬。③结合病虫草的发生特点及时防治。

3、根据地力和目标产量合理选用化肥,重视传统旱作技术的应用力度,围绕夏粮生产,着重研究“统”的功能,解决一家一户不能办理的事情。把老百姓不愿干、怕麻烦、没时间干的药剂拌种、麦田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农活由专业队统一负责实施,实施代耕、代种、代防,既减轻农民负担,又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综上所述,加快推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从根本上提高产出效率。随着小麦机械化程度的快速提高,闻喜县出现了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以及公司经营等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但也存在规模大了,单产和效益没有提高的问题。我们必须给予政策支持和引导,在加快推进小麦适度规模经营时,必须质和量并举,甚至量必须服从于质。

(作者单位:043800 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农业委员会)

猜你喜欢

闻喜县麦田小麦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山西闻喜县举办闻喜药茶品鉴会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闻喜县郭家庄:山楂喜获丰收 助家致富脱贫
哭娃小麦
闻喜县切实加强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
不关我的事
山西省闻喜县种粮大户的调查与思考
别人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