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分析

2019-03-16王芳

农民致富之友 2019年2期
关键词:生物防治稻瘟病害虫

王芳

进入新世纪以后,高质量农业绿化在农田社区中的普及越来越广泛,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近些年来农田林水稻稻瘟病遭受病虫害的现象却越来越严重,极大的降低了农业水稻的观赏性和生态效应,对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必须适当的加强对农业水稻稻瘟病病虫害的监测和研究,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农田林水稻稻瘟病虫害介绍

其一,棉蚜。棉蚜是一种群集于水稻稻瘟病枝梢、花蕾、花朵以及叶片的害虫,会大量吸取水稻稻瘟病的汁液,导致水稻稻瘟病叶片出现皱缩,进而对水稻稻瘟病开花造成影响。

其二,桃蚜。桃蚜会对水稻稻瘟病的叶片造成危害,导致叶片向后横卷,最后干枯脱落。

其三,铜绿丽金龟。铜绿丽金龟这种虫子喜好啃食水稻稻瘟病的叶片,造成叶片孔洞、秃枝等现象,其幼虫对水稻稻瘟病的根茎和球茎的危害性更高。

其四,小绿叶蝉。小绿叶蝉的成虫和若虫普遍栖息在水稻稻瘟病的叶片背面,以叶片的汁液为食,会导致叶片出现白色小斑点,严重的则会导致叶片脱落。

其五,草履蚧。草履蚧属于寄生虫的一种,常常栖息在水稻稻瘟病叶片背面的主脉两侧,吸取叶片的汁液维持生存,会对水稻稻瘟病的生长造成严重危害,同时还会诱发多种疾病。

其六,光肩星天牛。光肩星天牛的成虫会啃食水稻稻瘟病的嫩枝和叶脉,幼虫则会啃蛀食水稻稻瘟病的边材和韧皮部,导致水稻稻瘟病内部养分和水分的运输受到阻碍,影响到水稻稻瘟病的正常生长。严重的会导致树体出现的畸形或是整株死亡的现象。

其七,大叶黄杨斑蛾。这种昆虫会啃咬水稻的嫩叶,并在叶片上排泄,幼虫聚集较多的情况下,会吃光叶片。

其八,大袋蛾。大袋蛾的幼虫能够负袋而行,主要啃食水稻稻瘟病的叶片、嫩枝和幼果,若是不加控制,几天内就会将幼苗的葉片啃食殆尽,对水稻生产的危害性极强,严重的会导致开花结果受阻,甚至整株死亡。

其九,美国白蛾。美国白蛾在我国属于入侵物种,食物来源班杂、繁殖能力极强,且传播途径丰富,主要啃食水稻的叶片,危害水稻正常生长。

二、水稻稻瘟病病虫害的具体防治方法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一)病虫害药剂防治方法

对于花叶病,可以采用病毒特、抗毒剂1号进行预防。对于白粉病,可以采用多菌灵、粉锈灵等药剂进行防治。对于桃缩叶病,可以采用石硫合剂、加瑞农可湿性粉剂等进行防治。对于黑斑病、枯斑病等叶斑病害,可以采用喷施杀菌剂的方法进行防治。对于水稻枯梢病,可以采用7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进行防治。在防治蚜虫害时,可以采用杀蚜净乳油或是莫比朗乳剂进行防治。对于金龟子,可以采用乐果乳剂或是辛磷硫乳油进行防治。对于天牛,可以采用敌敌畏、磷铵等及进行防治。对于蛾子,可以采用敌百虫晶体、氧化乐果液等进行防治。

(二)综合防治方法

首先,加大对农田林水稻稻瘟病的检疫力度,及时发现存在的病虫害隐患,预先采取措施进行防控。其次,提高农业技术防治措施,通过改善栽培技术,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生长环境,同时为水稻能够自身抵抗稻瘟病的生长发育创造有利条件。这种方法可以通过直接或是间接的方式消灭或是抑制病虫害,可以长期发挥出防控病虫害的效果,且成本相对较低,因此成为最基本的病虫害防治办法之一。但是这种方法只能起到预防效果,无法对已经发生的病虫害进行控制治理,需要额外采取其他防治措施。再次,加强对物理机械防治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机械也在病虫害防治中发挥出了不俗的作用,形成了一种新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体系,即物理机械防治,具体方法包括诱杀法、阻隔法、超声波等。最后,合理开发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指的是利用生物或是其他代谢物质对病虫害进行控制。相对其他方法,生物防治的安全性更高,且作用时间长,但缺点是见效慢、成本高,因此通常和其它防治措施综合使用。

(三)农业控制技术的应用

在一些水稻稻瘟病种植面积较大的地区,由于重茬现象的存在很容易造成病虫害的泛滥,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采用农业控制技术,科学选种、适时播种,做好种子消毒、园田清理等工作,最大程度的减少初侵染源。在高温换茬季节,对日光温室应该及时进行高温闷棚。而在大田生产模式下,必须加强田间管理,及时发现和清理病残体,合理灌溉,为水稻稻瘟病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以此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防控。

(四)物理诱杀技术

物理诱杀技术主要包括的灯诱、色诱以及性诱等,其中灯诱杀是通过太阳能灯具对害虫进行灭杀,色诱是通过带有颜色的粘虫板杀灭害虫,性诱则是利用昆虫新信息速对害虫进行诱惑并集中灭杀。其中灯诱杀可以应用于露地蔬菜区,每两公顷可以设置一个太阳能杀虫灯,可以有效的防控地老虎、棉铃虫、金龟子、蝼蛄等害虫。黄颜色的粘虫板可以防控蚜虫、白粉虱等害虫,蓝颜色的粘虫板则主要用于防治蓟马和蝇类害虫。而性诱技术使用的昆虫性信息素主要包括的棉铃虫、小菜蛾等害虫,诱杀效果十分显著。

(五)生物防治技术

在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中水稻田中,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十分普遍,一般是采用抗生素、生物制剂或是植物源农药等对害虫进行防控。如利用宁南霉素、苦参碱、多抗霉素、捕食螨等可以防治小菜蛾、菜青虫、棉铃虫、蚜虫等害虫,同时还能够避免蔬菜出现软腐病、角斑病等多种的病害。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替农药,提高农业生产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病虫害防治是一项复杂、专业的系统工程,在进行农田林水稻稻瘟病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必须充分了解掌握各种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种群动态,如此才能有针对性采取有效的防治方法,保障农业水稻稻瘟病的健康生长。

(作者单位:223200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流均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生物防治稻瘟病害虫
基于Meta-QTL和RNA-seq的整合分析挖掘水稻抗稻瘟病候选基因
冬季果树常见蛀干害虫的防治
植物内生菌在植物病害中的生物防治
浅谈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枣树害虫的无公害防治
不同药剂防治苗稻瘟病、叶稻瘟病效果试验研究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
农业害虫的冬季防治
生物绿肥在稻瘟病防治中的应用与示范
几种药剂防治水稻稻瘟病穗瘟效果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