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大豆种植生产效益栽培技术要点

2019-03-16高春丽

农民致富之友 2019年2期
关键词:豆苗大豆幼苗

高春丽

大豆种植的经济收益与我国国民经济水平息息相关,大豆的种植面积、种植区域以及种植技术决定着大豆的收益多少,而大豆种植技术中品种的培育技术是改变大豆生产量的关键,因此,大豆种植生产效益的改良要从品种的培育开始。

1大豆的品种培育与研究

1.1品种选择

大豆品种的选择是依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地湿润度、土地养分含量等,来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大豆品种,然而大豆的种类繁多,因此,在挑选上要注意对比,如依据大豆株形可分为蔓生型、丛生型、立扇形、地桩型四种;依据大豆的结荚习性可分为有限结荚习性、无限结荚习性和亚有限结荚习性;依据大队种皮颜色可分为黄、青、黑、褐等颜色;依据大豆粒形状可分为圆形、椭圆形、扁圆形、长椭圆形和肾形;另外还有依据播种季节、大豆用途等进行的分配。在我国,东北是大豆的主产区,陕晋北部黄土高原地区为小粒春大豆高产区,黄淮平原地区为我国小粒和中粒夏大豆产区,长江流域地区的大豆粒大小变化较大。

1.2种子挑选

大豆种植工作的开展要做好种子的选择工作,优质的大豆种子是提高大豆产量、增强大豆品质、提高大豆植株抗病虫害能力的关键,一般情况下,挑选籽粒大且饱满的精品种子,决定了种植后发芽的几率以及苗齐、苗壮、苗全等因素。由此高品质的大豆种子能够提高20%的大豆产量,可采用机器筛选的形式对大豆种子进行挑选。

2土壤环境

2.1大豆种植土壤区域选择

首先,大豆是对光照要求较高的农作物,因此,在选择种植区域时,要选择光照充足,且通风性较好的土地。其次,大豆的种植需要水分的补充,因此,种植大豆的区域要方便灌溉,且排水性能要好。最后,大豆种植区域要有深厚的土层,沙土壤最为优异,种植区域,还要对土壤进行翻耕、施肥,保障土壤的肥沃性。

2.2大豆生存的土壤环境养护

大豆对于土壤的生长环境具有一定的要求,一方面大豆种植要避免重茬,保障土壤对大豆养分的供应充足。科学的耕作活动能够提高土壤的质量与活力,可以延续以玉米-玉米-大豆的轮换形式进行大豆种植。另一方面,翻整土地能够使土地具有透气性,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有效调节大豆种植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环境质量,保障大豆植株的抗病性。

3种植技术

3.1种植的气候条件

大豆的适宜播种时间一般在5月中旬左右,种植过早,其低温环境将影响种子的发芽情况,温度不够,种子的发芽出芽期变长,会出现闷芽、烂种的情况,因此,大豆的种植要根据气候条件、温度变化合理的调试大豆种子的种植时间,大豆种植时期观察天气预报中的降雨情况、温度变化与湿润度的变化,确保大豆种植的初期处于温度稳定的阶段。适时的播种能够保证出苗率,并促使大豆苗茎秆粗壮,发育良好。

3.2种植的密度调整

科学的大豆种植其密度大约在每亩田种植7.5公斤左右的大豆,种植的深度大约在3cm-5cm,以保证出苗的齐整率。而大面积的大豆苗种植需要调整苗株之间的密度,合理掌控由密度为苗株带来的生长优势,在东北区域,大豆播种时期的天气相对寒冷,适宜密度较为稀松、苗株较大、且分枝较多的大豆苗株,苗株距离控制在40cmx50cm左右。而在我国在5月份温度较为适宜的区域,种植大豆苗时苗株间的距离控制在30cmx50cm左右,因为这些区域的光照较为充足,温度适宜大豆苗生长,密度适当增大可以提高大豆产量。另外,大豆种植过程中要采取宁缺毋滥、宁稀勿稠的原则,选择高质量的苗株进行缺苗补栽。

3.3施肥

大豆种植施肥分为不同的阶段,首先是大豆种植前的施肥工作,大豆对氮、磷、钾等元素的需求量较大,因此对土地的质量要求较高,因此,为保证大豆的健康生长,大豆种植之前要对选择的土地区域实施肥料,施肥比例为每亩地施尿素肥料在10-15公斤范围内,施硫酸钾肥料在10-20公斤范围内以及施磷酸二铵肥料在10-15公斤范围内,这些肥料在土地翻整时期便实施在土地中,作为底肥为大豆生长提供营养。而氮肥的可以在大豆幼苗成长期、初花期以及开花前进行实施,在大豆苗株生長出第一片叶时,每亩大豆田可施8-10公斤的磷酸钙,大豆苗成长过程中的氮肥实施,要根据植株的生长情况进行用量的把握,如果大豆苗生长健壮,建议不施肥或少施肥,保证大豆苗的健康生长即可。

3.4植株生长时期的田间管理

大豆种子的发育与生长过程中,会出现缺苗的情况,这时,要在幼苗长出第一片真叶之后填补缺苗,选择健壮的大豆幼苗进行补种,且要做好除草工作,可以利用5%的除草剂,精禾草克60毫升并兑水30公斤,进行喷雾式喷洒,从而起到定苗的作用。另外,株型较大的大豆种植要求密度相对稀疏,导致幼苗生长时期的草大肆生长,对幼苗生长造成危害,应该在幼苗时期前、幼苗时期后喷洒农药,预防草害。要特别注意的是,大豆成粒前期,水分供应要充足,进行灌水工作,颗粒成长时期,可以实施5%过磷和0.5%硫酸钾肥料,促进大豆颗粒生长饱满,同时促使大豆种子早熟预防倒伏。

3.5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是大豆种植管理的关键环节,一般情况下,大豆种植最忌重茬和接茬,种植大豆的土地对土地中的元素等消耗较大,短期内重复种植,不仅不利于土地的恢复,大豆也不能从中汲取足够的元素,大豆植株自然容易生病,因此,轮换大豆种植土地,是预防大豆病虫害的决定因素。

大豆植株常见的病害有大豆根腐病、大豆菌核病以及大豆灰斑病,这些病症通过药剂配比,可以有效进行防治,但大豆病害防治的关键在于预防,要时刻关注大豆植株的生长情况,且在病症高发前期喷洒农药预防,能够有效避免大豆遭受病害。常见的大豆植株虫害有大豆蚜虫、红蜘蛛、大豆食心虫、大豆根蛆等,这些虫害的防治大多使用化学防治,且在种子种植之前,便会涂抹农药,有效预防病虫害,防治效果显著。

总而言之,提高大豆种植生产效益栽培技术的要点分为三个版块,大豆的品种培育与研究、大豆的土壤环境研究以及大豆的种植技术研究,增强这三方面的技术研究,可以提高大豆植株的生长质量并保障大豆的高质量生产。

(作者单位:274700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潘渡镇人民政府)

猜你喜欢

豆苗大豆幼苗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割豆苗
种玉米要用“锌” 幼苗不得花白病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豆苗儿家的门辩论会
豆苗儿家的辩论会
默默真爱暖幼苗
“五老”倾注心血 呵护“幼苗”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