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苍苍汉水湄

2019-03-16撰文罗元廷

厦门航空 2019年3期
关键词:汉水汉江汉中

撰文_ 罗元廷

从古及今

不过晚上八点的光景,汉中市中心沿街还在营业的店铺已经屈指可数,零零星星的灯火为空旷的马路增添了几分寂寥。虽然奔波劳累了一天的我饥肠辘辘,却也不忘睁大好奇的双眼打量汉中的样子。美国著名城市学家伊里尔·沙里宁曾经这样说过:“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出它的抱负,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可以说出这个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什么。”的确,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人格价值的诉求。第一眼的汉中于我,是古老的,是稳重的,是安逸的,是平和的。原以为它触不可及,但是拨开昔日耀眼的荣光,此刻的汉中显得无比单纯。

汉中是西汉王朝的发祥地,汉民族、汉语言由此称谓。透过汉中古城物质空间与历史演进,我们从中得以窥视汉家文化的成长缩影,它是古城汉中的灵魂,而源远流长、几千年来将汉中紧紧环抱的汉水,是这灵魂中最耀眼的闪光点。

一切古老著名的河流都曾孕育过文明,早在万余年前,古代先民就在汉水流域渔猎采集。汉中市区位于汉水穿越盆地的中心地段,“江河淮汉”,历代地理学家都把汉水与长江、黄河、淮河并列。中国古代最权威的江河巨著《水经注》则用了几乎等同于黄河、长江的篇幅,详尽地描述了汉水温润悠远的风貌与生发于沿岸的辉煌。在中国古人眼里,日月经天,江河行地,这是天之大道,必须尊崇敬畏。能把一条河、一条江或一个地域和天对应起来,必是对其敬仰至极。汉水上游的秦人先民,最早将晴天时夜晚天空呈现的银白色光带称作“汉”,此后“汉”或“云汉”“天汉”成了银河的通用名称。汉水还被秦人称为夏水。有专家认为,汉江被称夏水的这一称呼自先秦一直延续到清代都没有变化。看来,国人从一开始,就把汉水和华夏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了。

千百年来汉水无声地滋养了一方土地,汉中人的衣食住行都与汉水息息相关。我的汉中之行从一碗热面皮和一个核桃馍开始。这是初到汉中抑或久别重逢回到汉中的绝大部分人的选择。遍布大街小巷的热面皮和核桃馍,不仅是汉中人的物质食粮,也是他们的精神食粮。多少汉中游子一生漂泊在外,午夜梦回魂牵梦绕的都是这一股家乡的味道,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思乡情不休。热面皮与核桃馍慰藉了我风尘仆仆的胃,也慰藉了汉中人生命中的惆怅与不舍。

从汉水的纵深腹地莽莽林海走出了一代神农炎帝,成了中华农业、医药、纺织的开山祖师;战国鬼谷子揣摩天文地理、世风人情,穷尽人心机变,在汉水之畔的石泉云雾山鬼谷岭写就千古传奇;西汉的张骞,从汉水边的城固踏出了第一条通向世界的丝绸之路;东汉的蔡伦封侯于汉水边的龙亭铺,发明了造纸术;南阳张衡发明了浑天仪,率先揭开了中国地震科学和遥测技术的篇章;刘邦崛起汉中,刘秀兴起枣阳,诸葛卧龙腾起于襄阳、南阳之间,鞠躬尽瘁于汉中……巍巍汉水从远古走来,携高山而穿平野,越秦巴而奔郧襄,贯荆楚而吐云梦。昔日英雄早已逝去,但曾经酝酿了英雄神仙、神话传说的汉水、褒河依然流淌在汉中的山岭之间、旷野之中。水,柔若无骨,却是一条坚韧的纽带,从上古时候开始直到现在,将缥缈的历史与清澈的现实、将汉中与巴蜀乃至更加遥远的地方、将祖祖辈辈的汉中人连接起来。汉中人终其一生,都与汉水有着绕不开的情谊。

从远及近

“我是汉族,我讲汉语,我说汉字,这是因为我们曾经有过一个伟大的王朝——汉朝。而汉朝一个非常重要的重镇,就是汉中。来到汉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儿的山水全都成了历史,而且这些历史已经成为我们全民族的故事。所以汉中这样的地方不能不来,不来就非常遗憾了。因此,我有个建议,让全体中国人都把汉中当作自己的老家,每次来汉中当作回一次老家。”余秋雨对汉中的评价,似乎已经成了汉中的宣传标语,在汉中市内的各大地标建筑都可以见到,在拜将台,也在汉江边。

此刻的我站在汉江北岸,闭着眼睛感受江面吹来的徐徐微风。穿城而过的汉江将汉中市区一分为二,隔成了江北江南两块区域。位于天汉大道主轴、横跨汉江的天汉大桥,不仅是汉中的地标之一,也是连接汉江南北两岸的重要枢纽。当地政府悉心规划,将天汉大桥南北沿江两侧建设成为江滨市民公园,统称“一江两岸”新区,为汉中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如今,站在宛若长城的汉水堤岸,只见贯穿市区的天汉大道,高楼林立,绿草如茵,路灯排列,华彩放光;江边芦苇荡漾,飞鸟拂过水面,两岸往来行人车辆不断,一派欣欣向荣之景。江滨公园文化长廊上,正中有一块贴在江堤上并不算太显眼的碑刻,上面便刻着余秋雨先生对汉中的这段评价。当地人似乎早已习以为常,不过外地人见了,总是会驻足浏览一番。如今花上30元,便可搭乘画舫,泛舟汉江,感受江水的澄澈,感受崭新的汉中。

汉江之水源源不竭,丰泽子民,它对我们的奉献与付出,已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进入20世纪,中国北方严重缺水,尤其是地处京畿之地的华北平原,缺水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早在20世纪50年代,老一代国家领导人就与水利专家大胆设想,提出“南水北调”方案。秦岭—淮河作为中国南北分界线,北方严重缺水,南方却相对充盈。于是,发源于“中华父亲山”秦岭的汉水成为国家“南水北调”的首选之地。当“南水北调”开始启动,380万汉中人理解并服从,关停并转移多家厂矿,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重新规划。在汉水养育下长大的汉中人,继承了它的无私精神,即使需要背井离乡,离开世代生活的土地,也咬咬牙,没有多余的怨言。汉中人在经历了种种隐忍与牺牲之后,终于换来了今天的成就。汉水源头两岸山峦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仅十余年时间,就林木葱茏,清流汇聚,经过清污治理的河道,汉水如带,逶迤而来。每个汉中人都为家乡拥有这条母亲河深感自豪,也将始终如一地保护好这一江生命之源。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这条不长的河流以其海纳百川、包容万象的气度,成为盛世汉唐享誉海外的标志,同时肩负促进文化交融、连接南北交通的使命,为世人也为自己书写了一篇恢宏的史诗,历久弥新,生生不息。

猜你喜欢

汉水汉江汉中
渔舟唱晚
汉中老年大学特色教学(上)
汉江春晓
汉江,为你梳妆
春来汉上
汉中为王(二)
汉中为王(一)
汉水之来
汉中仙毫
渡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