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咨询,先分化

2019-03-15李植霖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人际交往心理咨询

李植霖

〔关键词〕心理咨询;自我分化;人际交往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04-0078-02

作为心理咨询师,在处理和来访者的关系中,我们很难避免想方设法解除来访者身上的压力、束缚、纠缠,我们用的办法五花八门,但是,我想,与其说是想替来访者解决问题,不如说我们想尽快解决来访者带给我们的痛苦。为什么我们感受到了痛苦,并且认为这是来访者带给我们的?因为,我们没有和来访者分化。

自我分化是Bowen提出的家庭系统理论的核心概念,用来讨论个体在家庭中情绪依恋与独立自主的程度。Bowen从内心与人际两方面来阐释自我分化。从内心角度来说,自我分化是指个体将理智与情感区分开来的能力,自我分化程度高的个体既可以产生强烈情感,又能自我约束并客观冷静地看待事物,而自我分化程度低的个体的理智常常被情感所淹没,以至于不能理性思考。从人际关系角度来说,自我分化指个体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同时体验亲密与独立的能力,自我分化程度高的个体在家庭中既可以维持与家人的情感联系,又能保持清晰的自我感,有清晰的自我边界,而自我分化程度低的个体极易受外界影响,易将自己的情绪与他人的情绪相混淆,面临压力时要么回避他人以免因担心失去自主性而焦虑,要么通过亲近、依赖他人来减轻压力。

在不够成熟的咨询关系中,咨询师和来访者成为一体,所以,他们的问题就成了咨询师的问题,他们的痛苦就成了咨询师的痛苦。因此,咨询师要想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首先要自己站稳脚跟,不被来访者的混乱、激烈裹挟,保持自己内心世界的开放和流动,共情来访者内心世界的同时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即保持良好的自我分化能力。具体怎样做,结合自己的经验,我向咨询师们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确认问题是谁的。如果咨询师分化较为成熟,则不会把来访者的问题揽过来,让其成为自己的负荷。来访者之所以痛苦,是由于他们自身的发展不够成熟和完善,这些问题显然是来访者自身的问题。咨询师心里要有这个数,先在这段咨询关系中确立自己的边界,这也是在帮助来访者确立边界,帮助其对自己边界内的事情负责。

第二,帮助来访者成长而不是代替他(她)成长。归根结底,每个人的成长都是自己主导和决定的,这一条适用于所有来访者。即使咨询师想代替他(她)们成长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尊重和信任来访者,相信他(她)们有成长的潜能,“送”给他们充分的空间和时间去成长,是一名咨询师的必修课程。

第三,给予来访者抱持的环境。在温尼科特的理论中,所谓“抱持”,是关于“足够好”的母亲所必需的条件,是其中关键的因素。婴儿需要的是一个充分的“抱持环境”,一个能够使他们自身内在潜能的出现成为可能的环境。在这种背景下,婴儿的心理成长逐渐展开。抱持的结果是婴儿逐渐可以承担他(她)的抚养者的部分功能,成为一个“生活在一起”的分离的人。抱持的结果会产生这样一个婴儿:既被充分地喂养又感到很真实。用温尼科特的话来说,这样的婴儿能够“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婴儿要作为自体而存在必须被充分地抱持。而咨询师所要给予来访者的关系就是充分“抱持”的关系,在与这种类似“足够好”的母亲的关系中,来访者被允许适度地退行,无须承担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压力和困难,退行到足够安全和温暖的关系中挖掘自己的潜能,获得再次成长的力量。

第四,咨询师应该加强和督导、支持团队及外界的联系。在一段咨询中,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的关系不是封闭的,应该是开放的,是应该允许外界的情感流通进出的。咨询师当然要为来访者履行保密义务,但是,咨询师也不能闭门造车,主观臆断地和来访者实行“单线联系”,而应该和督导、技术支持团队及外界的朋友们保持“多线联系”,这样的咨询是多维度、多角度的“立体式”咨询,在这段咨询关系中,咨询师的视野也更加开阔了,最为重要的情感体验也得到了丰富,给予来访者的视野和情感体验都更加开阔和丰富了。

第五,咨询师应该善于发现生的力量。弗洛伊德认为,力比多有两种: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生的本能倾向于创造、建设和生长,死的本能倾向于破坏、毁灭和死亡。生的本能可以理解为一种生命力,是一种生的力量。人类的健康在于发现和保持这种生的力量,即生命力的开放性和流动性。一个健康的人不拘囿于狭小的心理空间,无惧于变化(即使存在一些焦虑或紧张),他(她)能够拥抱外部世界,并且能够根据外界的变化适时调整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外部行为。而咨询师自己就应该保持这样一种状态,并把这种状态“波及”来访者。为来访者发现他(她)自己的“生的力量”,從这里萌芽出新生,从自身挖掘出力量。

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本质上是一种良性的人际关系体验对人的疗愈,咨询师良好的自我分化是保证这段关系良性进行下去的关键。

除此之外,在咨询关系中,如果咨询师自身不够完善,是否就会给来访者造成糟糕的影响?我认为未必。

世上没有完美的人,当然也包括心理咨询师。即使是咨询师,也有人格的弱点,但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角度来帮助来访者。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已然的存在,万物皆备于“我”。咨询师所要做的就是用自己的长处激发来访者的生命力。咨询师就像是一根拐杖,帮助来访者走过泥泞的小路;咨询师就像一副救生衣,帮助来访者在波涛汹涌的情绪之河中安然着陆;咨询师也像一束阳光,帮助来访者看见自己没有发现的自我,让内心成长的小草萌发出来。

只要咨询师是健康的,乐于成长的、开放的和流动的,那么,他就是来访者的“良师”。正如《积极心理学》(Peterson)中所描述的那样,“他必须不把生命视为泪水的集合,而是幸福快乐的时间;他必须乐于工作,而并不把工作视为尽头以及生命的全部;他必须是个敏锐的人,有心的人,有品位的人,敏感地捕捉快乐的人。”

作为心理咨询师,我们的任务是助人自助,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先要确定自己的界限,保持良好的自我分化能力,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也是贯穿整个咨询过程的关键,即要做好咨询,先得做好自我分化。

参考文献

[1]吴煜辉,王桂平.国外自我分化研究述评[J].医学与社会,2008,21(1):44-46

[2][美]克里斯托弗·彼得森,积极心理学[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初中部,南昌,330000)

编辑/刘 芳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人际交往心理咨询
“割韭菜”的心理咨询行业亟待规范
如果努力暂时看不到结果
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态度与求助行为关系研究
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态度与求助行为关系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舞动治疗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改善的相关理论研究
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心理咨询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