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放战争史上的渭北三战

2019-03-15经盛鸿

唯实 2019年2期
关键词:胡宗南野战军西北

解放战争史上的渭北三战

经盛鸿

当1948年7月到来的时候,解放战争进入了第三个年头。国民党军在各个战场上节节败退,被迫从重点进攻转为重点防守。1948年8月15日,中共中央军委致电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领导人彭德怀等,要求西北野战军配合即将发起的辽沈战役、济南战役与淮海战役,牵制当时国民党唯一尚有机动作战能力的胡宗南军事集团,使其不致东调增援淮海战场的国民党军,保证济南战役与淮海战役的胜利。西北野战军随即在西北战场先后主动发起了渭北三战,即在渭河北岸的冯原、荔北、永丰三次战役,沉重打击了胡宗南军事集团,从而有力地配合了辽沈战役、济南战役与淮海战役。

一、冯原战役

1948年7月中旬,西北野战军在彭德怀、习仲勋指挥下,占领澄城、郃阳以北的黄龙山南麓一线,准备南进关中。

1948年8月8日拂晓,西北野战军突然以强大兵力对国民党军整三十六师钟松部发起猛攻。西北野战军巧妙地采取中央突破、两翼迂回包围与重点突破、割裂围歼的战术手段,先于冯原之线东西两端攻占魏桥、刘庄,使主阵地壶梯山左右均失依托;接着集中兵力攻取壶梯山中央核心阵地。敌整二十八旅李规部顽抗半日,于当日午后就溃退下来,壶梯山阵地被我军占领。解放军占领此制高点后,居高临下,控制了整三十六师的其他阵地,迫其后退。

钟松在壶梯山失守后惊慌起来。他一面下令全师后撤,预作梯次配置,逐次抵抗;同时向西安绥署胡宗南与驻大荔的第五兵团司令裴昌会求救。

胡宗南在8月8日发觉中了彭德怀之计,只得一面令钟松部死守阵地待援;一面令进占韩城的整三十八师与在澄城的整十二旅急速前往增援。

但是援兵未及赶到,整三十六师在解放军优势兵力的猛烈围攻下迅速瓦解。先是整二十八旅李规不遵钟松命令,于8月8日当晚擅自率部逃离阵地,跑回澄城;接着,在第二天,撤守王村镇的整一六五旅孙铁英部被解放军包围监视;在王村镇后方的整三十六师师部与作为预备队的整一二三旅方晓松部,被绕过王村镇南下的解放军击溃;然后,在王村镇的一六五旅被全歼。此战役,整三十六师伤亡与被俘达5000多人,除师长钟松、旅长孙铁英等人率残部逃脱外,副师长朱侠被击毙,师参谋长张先觉、团长陈定及国防部视察官马静波、高参李秀等人被俘。

8月9日,胡宗南得到整三十六师惨败的报告,连续召开作战会议,研究战事,决定三十八师、十七师退守澄城东南一线。

冯原、壶梯山之役(又称澄城、郃阳之役)是胡宗南部退守关中、防卫渭北的第一次失败。胡宗南重点设防、封锁黄龙山区的计划失败了。胡宗南对这次失败十分恼火。8月27日,他亲自赶到大荔第五兵团司令部,与裴昌会一道,主持召开冯原战役检讨会。在会上,胡宗南气势汹汹地拍桌训斥:“第二十八旅旅长李规图谋不轨,既不固守壶梯山的主阵地,又不听从命令解刘家凹之围,擅自将部队撤离主阵地达20余里,在该师前线战斗紧急的情况下,不派部队增援出击,以致该师遭受重大损失,影响整个战局。这些事实,绝对不能令人容忍!”在会上就将李规与第八十二团团长董文轩扣押。接着绥署副参谋长沈策报告冯原战役经过,指责整三十六师在防守上的种种错误。钟松不服,当场站起来辩解说:“冯原战役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绥署对情况判断错误,中了共军声东击西之计,以主力向郃阳以东进击,使整三十六师被数倍于我的共军攻击……现绥署把失败的责任推到第一线指挥官身上,如何令人心服?”胡宗南几次阻止钟松发言,钟松就是不理,气得胡宗南脸色发青,拍桌大叫:“你钟松能干,我胡宗南不好,但是我就不要你干!”钟松还要说,裴昌会拉他坐下,才忍住了。胡宗南的臉都气青了,回到休息室,把桌子推翻,茶具摔坏一地。会后胡宗南免去了钟松的整三十六师师长职,调钟为西安警备司令,以刘超寰接任整三十六师师长,以敖明权接任整二十八旅旅长。

二、荔北战役

冯原战役后,澄城、郃阳均被西北野战军占领。

1948年10月初,人民解放军发动了荔北战役,准备歼灭胡宗南部署在洛河以东、大荔以北的第十七军与第三十八军。

10月3日,由郃阳南下的西北野战军从侧翼攻击敌第十七军康庄部的韦庄一线阵地,很快突破。敌第三十八军姚国俊部的两个团前往增援,也被击溃。两个军被迫退守第二线东汉村、西汉村阵地顽抗。双方激战三日,到10月8日,东、西汉村被我军攻占,敌第十七军第四十八师与第三十八军第二十七师等部被歼,第四十八师师长万又麟等被俘。两个军的主力被迫向洛河以西溃退。

胡宗南闻报大惊,因为此仗若失败,不仅第十七军、第三十八军将被歼,而且解放军将打过洛河,逼近渭河,兵临西安城郊。10月8日,他在日记中写道:“三十八军撤退,全局瓦解。”10月9日,他“令第五兵团准备反攻”[1]74,急调第六十五军与第一军赶往增援。这两个军于10月10日开到大荔城与洛河沿岸,由裴昌会指挥,“六十五军展开于东汉村以东,一军展开于宜井、胭脂山、乌泥庄之线,一二三师、六十一师、一三五师战车六辆,重炮二连配属六十五军”[1]75。胡宗南日记称,10月11日,“开始反攻,当即占东汉村、东西窑头、大壕营、胭脂山、乌泥庄之线”[1]75。双方展开激烈的攻防战。胡宗南又调来李日基的第七十六军等部,“于夜间到达”,投入战斗,归李振指挥,“深夜战况挽回”[1]75。激战三天三夜后,10月14日,西北野战军见不能歼灭第六十五军,遂主动撤围北去。荔北战役宣告结束。

荔北战役是在渭北进行的一次规模最大的战役。胡宗南部开始损兵折将,后来胡宗南迅速调来了全战区几乎所有能机动的部队,先后动用了第十七军、第三十八军、第六十五军、第一军、第七十六军、第三十六军,共计六个军13个师的部队,约9万多人,集中起来进行反扑,还有空军和重炮、战车等特种部队的配合,因而兵力优势明显,人民解放军未能完全实现战役目标。但胡宗南军伤亡2万多人。为鼓舞士气,告慰蒋介石,胡宗南大肆宣扬了一阵所谓“荔北大捷”,照例令西安市民召开祝捷大会。胡宗南给在这次战役中出力最多的第六十五军军长李振庆功嘉奖,并报请蒋介石同意,提升李振为新成立的第十八兵团司令官兼第六十五军军长,同时指挥第九十军。

荔北战役后,胡宗南为防止我西北野战军再次南下向大荔地区进击,令第七十六军、第九十军配附第十七军的第十二师,在澄城县城以东大峪河两岸构筑阵地,向北警戒;第一军在洛河西岸向北警戒;其他各军在第二线机动,以备重点增援。

三、澄城永丰战役

1948年11月,国民党军在全国各战场上连战失利,兵败如山倒。在东北战场上,1948年10月15日,锦州失守,范汉杰在锦州被俘;11月2日,沈阳失陷,东北全境丢失,国民党军47万人被歼灭。在华东、中原战场上,9月24日,我华东野战军攻克济南,活捉第二绥靖区司令官兼山东省政府主席、黄埔三期毕业生王耀武;10月22日,国民党军丢失郑州,一万多官兵被歼;10月24日,又再次丢失开封;接着,在11月6日,我华东野战军与中原野战军相配合,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发动了规模空前的淮海战役。

从1948年11月15日开始,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对胡宗南部发起冬季攻势,以牵制胡军,不使其东调淮海战场。

西北野战军针对胡宗南的“机动防御,重点增援”方针,将各军分成东、西两个集团,在渭北地区,不断制造与捕获战机。胡宗南在西安绥署中不断得到报告各地危急的消息,极为被动地指挥几个军东奔西走,兵力分散,疲于奔命。正如彭德怀当时所说:“自我荔北战役胜利以后,胡宗南集中九个军番号的兵力以对付我们,自以为得意。其结果在东至洛河以东,西至咸(咸阳)同(同官)铁道,十二天中往返奔驰三次,平均每日走80至100里。像乒乓球一样,被打得东奔西逃,其疲惫之状可想见。”[2]336

在被解放军牵着东奔西跑的过程中,胡宗南部终于暴露出弱点,第七十六军李日基部在澄城永丰镇被解放军包围。

第七十六军就是过去的整七十六师,在过去一年中曾两度被歼。一次是1947年10月在陕北清涧覆没,师长廖昂被俘;一次是在1948年4月在宝鸡被歼,师长徐保阵亡。1948年6月,胡宗南在户县第三次将该师整补成立,任命李日基为师长;1948年9月,整七十六师改为第七十六军,李日基为军长。该军是刚刚重新编组,多是新兵与被俘释放回来的,战斗力很弱。该军在11月中旬被胡宗南东调西遣,筋疲力尽,后来奉命防守澄城永丰镇。全军辖两个师:第二十四师在洛河西岸桥头堡占领阵地,军部与新一师驻永丰镇内。第二十四师就是原整二十四旅,旅长先后由张新、张汉初担任,先后在清涧、宜川被俘。这时的第二十四师由于厚之任师长。

1948年11月25日,胡宗南“决以避战之目的,令九十、七十六两军,自永丰、韦庄附近撤退,不得已时在大荔附近固守”[1]83。

但是,在11月26日,“九十军于二十六日午前三时撤退,七十六军并未同行”,因为在这天“晨六时永丰七十六军被围”,解放军强大兵力迅速包围了永丰镇,并先向第二十四师阵地发起攻击。

胡宗南得报,一方面“令九十军向永丰前进援助七十六军突围”[1]83;同时,他因考虑到七十六军多是新兵,无作战经验,遂令李日基将第二十四师从洛河西桥头堡撤到永丰镇内,与新一师共同防守。但永丰镇地面小,寨墙薄,全军猬集寨内,饮水都成问题,而且受到镇外东面高地解放军的瞰制,因此永丰镇很难防守。当日深夜,胡宗南又电令李日基率该军在友邻第九十军掩护下,撤退到大荔,但李日基认为永丰镇被解放军四面包围,该军又多是新兵,若突围硬冲,可能损失更大,不如死守,等待援兵,可能求得生机。因而他几次拒绝胡宗南的撤退命令,指挥部队死守。但援兵在哪里呢?奉胡宗南命令来援的第九十军“迟迟不进”[1]83。战斗了三天,到11月28日,“上午九时,永丰陷落,七十六军全军覆没”[1]84,军长李日基、参谋长高宪岗,以及第二十四师师长于厚之、新一师师长吴永烈以下官兵2万多人被俘。

当胡宗南派来的援军第六十五军与第九十军在11月29日打到这里时,西北野战军已撤离。

这是胡宗南部在渭北的第三次失败。胡宗南对李日基不遵令撤退十分气恼,说:“他若不被俘,也得枪毙他。”第二十四师的前身是原整七十六师整二十四旅,第一任旅长是张新,在清涧战役中被俘,第二任旅长是张汉初,在宜瓦战役中被俘;整二十四旅后改为第二十四师,师长于厚之也被俘了。张新后来回忆说:“我是清涧战役中被解放的,这算是第一代;继我而来的是旅长张汉初,算是第二代;不久,于厚之也来了,算是第三代。我们都在解放区一起学习,可谓‘三代同堂了。”

数年来,随着胡宗南各部不断有成师、成军的部队被歼,不断有师长、军长阵亡、被俘或战败被撤职,胡宗南就不断重组部队,不断任命新的师长、军长,表面看,各军师的编制和架子还在,但官兵的素质与战斗力越来越江河日下了。

永丰战败,不仅使胡宗南部损失一个军2万多人,而且使胡部不能东调增援危急的淮海战场。

1948年下半年,胡宗南在渭北三战三败。到年底,我西北野战军越过洛河,进逼泾河与渭河流域;胡宗南的后方基地陕南安康地区也开始遭到鄂西与豫西解放军的不断攻击。关中地区与西安城已处在解放军南北夹击之中。

这时,国民党政府在全国的形势,更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不仅在统治区物价飞涨,民怨沸腾,在各战场上更是连战失利,兵败如山倒。继东北战场失败,11月2日东北全境丢失后,我东北野战军迅速入关;华东战场的淮海战役,国民党方面称徐蚌会战,到12月底,国民党军败局已定,到1949年1月全军覆没;在华北战场上,我华北解放军和入关的东北解放军配合,于12月5日发动平津战役,12月22日,攻克新保安;12月24日,占领张家口;重兵包围了北平、天津;而阎锡山长期经营的太原,早于1948年10月就被华北野战军包围,朝不保夕……

可以说,1948年底的南京国民党政府与蒋介石,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内外交困、众叛亲离的局面,离全面失败已为时不远。

参考文獻:

[1]胡宗南 等.胡宗南先生日记:下册[M].台北:“国史馆”,2015.

[2]王焰等.彭德怀传[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彭安玉

猜你喜欢

胡宗南野战军西北
缠海鞭杆—西北棍
韩国防改革取消野战军编制
“野战军”父亲
亦师亦友
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共中央如何统一各根据地军事力量
周恩来一顿饭决胡宗南
沙角处,奔跑在智慧海事路上的“野战军”
赞美夕阳红
狭路相逢
胡宗南考黄埔遭遇身高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