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生活垃圾“两网融合”模式的探讨

2019-03-15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9年2期
关键词:易腐收运有机

冯 佳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 广州广东 510507)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日常工作生活及商业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各样的固体废弃物(即生活垃圾)数量也在快速增长。有资料显示,全国城市垃圾堆存累计侵占土地面积超过5亿平方米。除县城以外的668个大中城市中,有2/3的城市处于“垃圾围城”之中,1/4已经无垃圾填埋堆放场所。而新建垃圾焚烧厂,不仅垃圾焚烧的处置成本是填埋成本的两倍多(见表1),还往往遭受周边居民的严重抵制,产生垃圾“避邻运动”。

表1 我国生活垃圾主要处理方式的对比

目前,世界各国也都还没有找到一种使用低廉的处理成本,占用较少资源,环境污染少,还能快速有效地实现垃圾减量和资源化利用的垃圾末端处理方式。垃圾填埋和垃圾焚烧处理方式各有利弊,但是不论是垃圾填埋还是垃圾焚烧,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生活垃圾治理问题,甚至还衍生出新的社会问题。

1 推行生活垃圾“两网融合”的必要性和重难点

1.1 生活垃圾“两网融合”的必要性

唯有从生活垃圾产生的源头着手,在生活垃圾进入终端处理之前,将其中仍具有利用价值的部分尽可能地分离出来,进行回收再利用,才可从根本上解决日益尖锐化的垃圾治理困局。

具体到我国的实际情况,就需要找到一种途径或者模式,能够将目前两个相对独立的网络,即由政府环卫部门主导负责的“垃圾清扫及处理网络”和由回收商贩和拾荒大军自发形成的“再生资源回收再利用网络”(简称为“两网”),有效融合成一个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再处理网络(简称“两网融合”),共同致力于生活垃圾的源头减量,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生活垃圾治理问题,见图1。

党的十八大已经明确把“两网融合”、促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解决垃圾治理问题列入了国家的五年发展规划。推动“两网融合”的最终目标是要改善目前生活垃圾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破解“垃圾围城”和垃圾“避邻运动”困局。

图1 生活垃圾“两网融合”示意图

1.2 在中国推行“两网融合”的重难点

由于中国式的餐饮习惯、烹饪习惯和生鲜物流现状,我国生活垃圾中有机易腐垃圾占比特别高,约占生活垃圾总量的50%左右,占比最大。而在有机易腐垃圾中,剩饭、剩菜和废弃油脂等餐饮垃圾约占比1/3左右,废弃的生鲜农产品茎、叶、皮、核和残次、变质生鲜农产品等废弃生鲜农产品则占比2/3左右。徐海云(2016)将我国可回收垃圾利用水平与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进行比较分析,指出由于统计方法的不同,我国废纸、废塑料和废金属的实质回收水平要高于名义回收水平,实际上已经明显超过了诸多发达国家。Adam Minter在《废物星球》一书中也指出,美国的废品回收率远低于中国。

不难发现,我国废纸、废塑料和废金属等可回收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已经很难再有大幅度的提升。但是,如果能将有机易腐垃圾从生活垃圾中分离出来,并加以回收再利用,便可能从源头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近50%!因此,生活垃圾产业链条中,有机易腐垃圾的前端分类和后端再利用是“两网融合”模式的重点,也是破解城市“垃圾围城”和垃圾“避邻效应”的关键所在。

但是,有机易腐垃圾极易腐烂变质,散发恶臭,滋生蚊虫,且体积蓬大,收运成本高于其自身价值,是典型的低值或者说“零值”可回收物。所以大小回收商贩和拾荒大军都不会分拣收集有机易腐垃圾,于是混合其他生活垃圾一起被送往填埋场或焚烧厂处理。这不仅给填埋场或焚烧厂带来了巨大的容量压力,还会造成出现填埋场渗沥液产生量大、边坡稳定性差、焚烧厂烟气中二恶英生成量的大幅增加等一系列严重环境风险。

对于有机易腐垃圾的前端分类收集,我国目前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是失灵的。政府环卫部门也尚未具备有机易腐垃圾的前端分类收集的能力。如何协调政府主导的垃圾处理网络和市场自发形成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能力,将有机易腐垃圾从生活垃圾中有效分类收集起来是“两网融合”的难点所在。

2 构建生活垃圾 “两网融合”模式

生活垃圾处理流程一般可分为:垃圾分类投放,垃圾收运和垃圾再处理三个环节。为了解决城市生活垃圾治理问题,本课题根据垃圾处理的一般流程来构建生活垃圾“两网融合”模型。模型是人们为了研究和解决客观世界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而对客观现实经过思维抽象后用文字、图表、符号、关系式以及实体模样描述所认识到的客观对象的一种简化的表示形式。如图2所示。此处对于生活垃圾“两网融合”模式的探讨,是基于生活垃圾处理的一般通用流程,并不涉及太多的具体设备和技术细节的实现原理及方法。

图2 生活垃圾“两网融合”模式示意图

2.1 有机易腐垃圾(废弃生鲜农产品)的“两网融合”

2.1.1 再生资源企业主动回收有机易腐垃圾需要政府推动

有机易腐垃圾回收再利用的价值相对较低,但是体积蓬大,收运和再处理成本高。而且,再生资源企业无法获得进项发票,不能进行合理的税负抵扣。这些导致在还没有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和品牌化经营的初期阶段,有机易腐垃圾回收再利用企业还难获取正常的企业利润。然而,回收再利用有机易腐垃圾却对垃圾减量、城市环境保护、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单纯依靠以经济价值为导向的市场机制,很难推动有机易腐垃圾的有效回收再利用。政府有责任引导有机易腐垃圾回收再利用产业的发展,避免市场机制失灵,以提高全社会福利水平。

在《中央财政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中,国家对地方政府财政补贴的对象和内容进行了很大的调整:原来按固定比例直接补贴再生资源行业的政策,变更为地方政府自主分配的幅度比例大幅增加。这在国家政策层面给地方政府通过资金扶持推动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引导再生资源企业主动回收有机易腐垃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分类回收有机易腐垃圾,需要在所有居民小区、餐饮单位和集体食堂摆放有机易腐垃圾回收专用垃圾桶,并将产生的有机易腐垃圾与其他生活垃圾分开投放在专用垃圾桶中。再生资源企业可派人上门宣传有机易腐垃圾分类投放的重要性,引导居民和餐饮从业者养成分类投放的习惯。

2.1.2 再生资源企业可购买政府服务收运有机易腐垃圾

政府财政政策的支持可以引导再生资源企业进入有机易腐垃圾回收领域,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再生资源企业很难得到所有居民小区物业的许可,行车进入进行有机易腐垃圾的收运。再生资源企业也需要前期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才有可能建立具有广泛覆盖能力的有机易腐垃圾收运网络。

由于再生资源企业回收有机易腐垃圾与环卫部门进行生活垃圾清扫和收运工作具有极高的重叠性,因此再生资源企业完全可以通过购买政府环卫部门的服务来收运有机易腐垃圾。这样,再生资源企业可以即可消除建立有机易腐垃圾收运网络的重重障碍,实现有机易腐垃圾的日产日清运,环卫部门也能回收单独收运有机易腐垃圾的工作成本。

2.1.3 政企合作建立分布式有机易腐垃圾堆肥站

有机易腐垃圾极具有易腐烂变质,产生异味,滋生蚊虫的特性。如果经由环卫系统的垃圾中转站再集中处理,极易跑冒滴漏造成二次污染。政府和再生资源企业合作就近、分散设置小型机械式垃圾堆肥站,可以缩短有机易腐垃圾的运输距离,降低物流和场地成本。再生资源企业定期将各区分布式堆肥站的有机肥半成品转运到企业生产中心,进行再加工,最终制成生态有机肥,销售给有机生鲜农产品生产企业等。

广东惜福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研制成功了适用于中国有机易腐垃圾的就地堆肥成套设备,具有低能耗、高肥效、无臭气、无污水、低成本等优点,并在珠海横琴新区、广州新塘、广州仙村等地建立了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在实际运营中,有机易腐垃圾就地堆肥成站距离幼儿园、居民楼、学校等最近5-10米,都均未收到周边居民的投诉。试点社区生活垃圾减量率达到60%-80%,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充分证明了分布式有机易腐垃圾处理方式的可行性。小型分布式有机易腐垃圾堆肥站的推广和运营,需要政府给予充分的支持。

2.2 其他可回收垃圾的“两网融合”

除有机易腐垃圾之外,其他可回收垃圾包括废金属、废塑料、废纸、废玻璃、废纺、废家具等,约占生活垃圾总量的30%左右。其他可回收垃圾的“两网融合”主要有两种方案。

2.2.1 方案一:集中后再分类处理

环卫系统可以将生活垃圾不进行分类收运,经由垃圾中转站集中到垃圾综合处理园区后,再进行分拣和再处理。垃圾综合园区由政府筹建,吸引各类再生资源龙头企业入驻,对各类可回收垃圾进行回收再处理。不可回收再处理的垃圾,最后才被转运至填埋场或者焚烧厂进行最终处置。

该方案的优势在于:降低了进行生活垃圾前端分类投放的执行难度和设施设备成本;降低了垃圾分类运输的成本;最大限度的利用了现有环卫系统的功能;有利于监测垃圾治理的成效。

该方案的劣势在于:政府需要综合规划和筹建大规模的垃圾综合处理园区,能够引入技术先进的再生资源企业对各种可回收垃圾进行回收再利用。前期规划难度大,专业技术要求高。

2.2.2 方案二:分类后再集中处理

在生活垃圾投放的源头对生活垃圾进行精细分类,即对废金属、废塑料、废纸、废玻璃、废纺等分别设置分类垃圾桶,环卫系统分类收运至垃圾中转站后,再生资源企业再分类转运至生产中心进行再处理。日本就是采用该种方案进行生活垃圾治理,在街道和居民小区等设置多种分类垃圾桶进行垃圾分类回收。以矿泉水瓶的垃圾投放为例,日本小区的垃圾桶细分成矿泉水瓶盖、矿泉水瓶身和矿泉水瓶标签进行分类回收。日本垃圾分类种类已经达到100多种,实在不能细分的垃圾才进行填埋或焚烧处理。

该方案的优势在于:降低生活垃圾处理链条末端的处理压力;有利于提高生活垃圾资源利用率。

该方案的劣势在于:对民众垃圾分类意识和执行的精确度要求很高;垃圾分类收运的物流成本高;不便于统计垃圾回收再利用数据。

2.2.3 小结

由于我国已经形成了由拾荒人员和大小回收商贩组成的规模庞大且深入大街小巷的废品回收网络。废金属、废塑料、废纸等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固体废弃物多半在被转运到环卫系统的垃圾中转站之前,已经被拾荒人员分拣出来转卖给废品回收商贩。其他经济价值较低的可回收垃圾,如废玻璃、废纺和废家具等占生活垃圾总量的比例并不是特别大,见表2。

表2 中国几个主要城市生活垃圾细分比率(%)

此外,我国民众对垃圾分类意识还不强,垃圾分类投放的准确率不高。综合比较两种方案的优缺点,方案一:集中后再分类处理的其他可回收垃圾“两网融合”方案更适合我国的国情。

2.3 不可回收垃圾的回收及处理

在我国生活垃圾的组分中,不可回收垃圾约占生活垃圾总量的17%左右。不可回收垃圾由于不具有回收再利用价值,不需要“两网融合”,直接由环卫部分负责的垃圾清扫及处理网络,经由垃圾中转站、垃圾分拣中心,最终进行垃圾填埋或者垃圾焚烧。

2.4 小结

2016年中再生协会专家对全国15个主要城市,包括北京、广州、深圳、珠海、上海等,生活垃圾现状进行了大范围的实地调研。调研数据显示,在10个城市试点小区中有机易腐垃圾平均占比56%;其他可回收垃圾平均占比26%;不可回收垃圾平均占比17%;有害垃圾平均占比约1%。可见,有机易腐垃圾占我国生活垃圾总量的一半以上,而且拾荒人员和大小回收商贩对有机易腐垃圾的回收率也不高。因此,推行生活垃圾“两网融合”,关键在于推送有机易腐垃圾的“两网融合”,推广分布式有机易腐垃圾堆肥站的运营,从源头实现有机易腐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结语

生活垃圾治理,其环保价值远大于经济价值。市场机制对于解决生活垃圾治理问题是失灵的,必须依靠政府“看得见的手”来进行管理。政府负责的环卫部门承担了生活垃圾的清扫及处理,却无法解决“垃圾围城”和“垃圾避邻运动”的困局,这是因为政府的力量毕竟有限,不具备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再处理的能力。因此,政府需要积极主导和调动城镇居民和再生资源企业的力量,推动“垃圾清扫及处理网络”和“再生资源回收再利用网络”的有机衔接,即“两网融合”,最终进入垃圾填埋场或者焚烧厂的垃圾量降至生活垃圾产生量的20%左右。这将是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最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易腐收运有机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垃圾收运系统分析
阿U漫说垃圾分类
易腐垃圾处理技术及其效果研究进展
2025年山西垃圾收运覆盖90%以上自然村
苏州工业园区餐厨垃圾产生现状及收运方案研究
纯净天然有机 为您献上一杯道地药茶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
“烂水果”变成有机肥
基于限制博弈的具有容量限制的易腐品联合运输费用分摊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