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庄子文学思想对大学生道德修养的影响

2019-03-14王灿

青年时代 2019年2期
关键词:道德修养大学生

王灿

摘 要:在庄子文学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以及相应的教育资源,能够更好的指导与影响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基于此,本文解读了庄子的文学思想,重点阐述了庄子文学思想对大学生道德修养的借鉴价值,强调了利用庄子文学思想进行大学生道德修养教育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庄子文学思想;大学生;道德修养

一、引言

现阶段,我国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更加重视。在大学生道德修养的教育与提升中,庄子文学思想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庄子文学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以及相应的教育资源,能够更好的指导与影响大学生的道德修养。通过对庄子文学思想进行深入的解读,并将其应用与大学生思政教育,能够实现对大学生道德修养的培养与提升。结合庄子文学思想的使用,实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促进了大学生全面的、和谐的发展。

二、庄子文学思想的分析解读

(一)基于“逍遥无待”的自由思想

庄子生存于我国的战国时期,在该发展阶段中,礼乐文明已经处于了分离崩析的状态,社会局势动荡。人们为了转变自身的命运,对于建功立业等有了更多的追求,使得原有的社会结构被打破。同時,在该发展阶段中,我国的思想文化处于“百家争鸣”的状态,产生了更多的矛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庄子深感无法转变现实生活的痛苦,希望得到脱离现实的自由。庄子认为,想要获得真正的自由,就需要做到“逍遥无待”,这样的思想在其的《逍遥游》中对于“鲲鹏”的描写中体现出来。另外,在《逍遥游》中,还对“无己”进行了强调,认为要在精神层面达到自由,摆脱追名逐利的行为。

(二)基于“道通为一”的平等思想

庄子的《齐物论》中指出,在“道”角度上来看,各种事物与现象都是相通的。在《秋水》中强调,站在世俗的角度上来看,贵贱并不由自己决定;站在“道”的角度上来看,万物并没有贵贱之分[1]。基于这样的观点能够看出,庄子认为事物之间的差别都是由人来制定的,是人主观意识的投射。但是,就万物的本然性上来说,万物并没有差别。庄子认为,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这在他的《齐物论》、《逍遥游》与《德充符》中都有所体现。

(三)基于“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和谐思想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庄子的文学思想中,对于“和谐思想”也有所体现与强调。庄子在《大宗师》中指出,对于宇宙万物看说,无论你是喜欢还是不喜欢、体验到还是没体验到,它都是合一的。庄子认为,人与自然并不冲突,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概念[2]。在庄子的《齐物论》中,也强调了“天地与我同在”以及“万物与我融为一体”的和谐思想。庄子希望通过“和谐”,能够获得真正的“自由”,最终得到“逍遥的人生”。

三、庄子文学思想对大学生道德修养的借鉴价值

(一)庄子文学思想对大学生道德修养教育理念的借鉴价值

在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教育中,遵循着“以生为本”的理念,这与“循天之理”的理念有着相似之处。在“循天之理”中强调,要遵循自然之理,就能够实现“天德相和”。这指导着大学生道德修养教育要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以及品格形成规律,要重点对大学生的思想与生活实际问题进行解决。

“顺物自然”的思想指出,要对事物的自然本性进行顺应,且不能夹杂私信成见,这样就能够实现“天下治矣”。这指导着在大学生道德修养的教育与培养中,要尊重大学生的本性,结合正确的、适时的引导,提升大学生的受教育程度。庄子在《秋水》中指出,不要用人为来消灭命运,要尊重万物本来的样子。基于这样的思想指导,在进行大学生道德修养的教育中,要重视学生的特点,更好的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

在《庄子》中,很多事件的表达都是利用了对话的形式,例如孔子与颜回、庄子与惠子等的对话。其中,庄子与惠子对于“知鱼之乐”的讨论中,对于不同的观点与立场等进行了反应。所以,想要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更好理解,必须要经过沟通与交流才能实现。这指导者大学生德育教育必须要通过双向互动的形式才能有效完成。同时,也要教育大学生树立起沟通的意识,在进行矛盾的处理以及交友活动中,要通过双向的沟通交流来实现。

在庄子文学思想中,对于“变通性”也进行了强调,其中,“应时而变”就是庄子的重要思想。庄子认为,人们不能墨守成规、使用一成不变的模式。要结合社会条件的发展,积极的进行创新。这指导着在大学生道德修养教育中,要做到“应时而变”,结合时代的发展更新教育的内容,更好的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

(二)庄子文学思想对大学生道德修养教育内容的借鉴价值

在大学生道德修养的教育中,要实现对大学生人生观、生命价值以及心理健康的教育,而在庄子文学思想中都有所体现。庄子文学思想中的“三无”与“三齐”就能够实现对大学生正确人生观的树立与指导。“三无”中强调了“无己”、“无功”与“无名”;“三齐”中强调了“齐是非”、“齐善恶”以及“齐美丑”。这些思想指出,希望人们能够摆脱社会以及自我偏见的多种束缚,抛弃追名逐利的思想限制,真正的达到自由的状态。庄子的这些思想能够指导大学生对于人生价值、人生意义等进行再一次的深度思考。通过这些思想,能够消除西方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对于大学生的冲击,指导了大学生树立起更健康的人生观,提升了大学生的道德修养。

庄子的“齐生死”思想强调,人们要正确的对到生与死。生死都是自然规律,所以必须要乐观的对待。这种思想指导了人们要尊重自然规律的条件下,对自己的生命价值进行重视。在现阶段的发展中,大学生自杀率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趋势,所以指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死观,对大学生展开生命价值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结合庄子文学思想,就能够提升大学生对于生命价值的认识[3]。利用《人世间》中的故事,能够让大学生树立起“珍视生命”的意识,提升大学生对于生命价值的重视程度。

在庄子文学思想的中,“无情”主要强调了人们不能犹豫个人的喜好与憎恶对自己的身体进行伤害;不能由于所追求的得不到满足而产生影响身体健康的负面情绪。这样的思想能够指导大学生有着更健康的心理。结合庄子的思想,能够让大学生学会利用“顺应自然”来调节自己的情绪,确保自己的身心健康,提升了大学生的道德素养。

(三)庄子文学思想对大学生道德修养教育目标的借鉴价值

庄子在《逍遥游》中说道“名者,实之宾也”。他认为,“名”本质上属于“实”,是“实”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必须要顺应事物原本的样子以及自然规律。这样的思想启发着在大学生道德修养教育中,要对事物的本质进行把握,要深度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在进行目标的设定中,要对其可行性以及可能性进行重点的掌握,确保能够得到切实的执行。在大学生道德修养教育中,也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不同的学生设定不同的目标与要求。

庄子“天人合一”的思想指导着大学生道德素养教育要体现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达到顺应自然、与人和谐相处的目的。

(四)庄子文学思想对大学生道德修养教育方法的借鉴价值

庄子的“不言而教”思想指出,利用身教的形式能够提升教育的效果。在进行大学生道德修养教育中,也可以使用“身教”的形式,潜移默化的完成教育,提升了大学生的道德修养[4]。将“不言而教”的思想应用与大学生道德修养教育中,可以重点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来完成对大学生的教育,让大学生对于实际生活道德修养较高的人进行学习,能够更好的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

莊子的“坐忘心斋”思想能够指导大学生道德修养教育展开自我教育的方式进行。在“坐忘心斋”中,庄子强调,要摆脱“成心”的束缚,实现心灵上的解放。其中,成心指的是已经形成的观念,往往表现出先入为主的形式。这样的观念对人们看待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行为进行影响与束缚。所以,在大学生道德修养教育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看对自身的不足进行认识,自觉的展开自我约束。通过自我教育,能够发掘自身的不足,并进行主动的弥补,提升了大学生的道德修养。

四、利用庄子文学思想进行大学生道德修养教育的注意事项

(一)一分为二的对待庄子文学思想

结合上述的分析能够看出,庄子文学思想对于大学生道德修养有着重要指导意义。但是,正如庄子“应时而变”的思想中所强调的,要结合时代、社会的发展来进行创新。所以,在利用庄子文学思想进行大学生道德修养的培养与提升时,必须要一分为二的对待庄子文学思想,对于其中的变动、界限等进行把控。例如,庄子在《德充符》中指出,人要遵循命运的安排。他的这一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但是也不能过于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是在使用庄子文学思想进行大学生道德修养教育中需要进行注意的。

(二)全面分析庄子文学思想

除了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庄子文学思想外,还要对庄子文学思想进行全面的分析。例如,庄子提出了“坐忘心斋”的思想,但是这要求着人们必须要排除一切的欲望以及杂念,实现心灵的自由。这样的思想更多的体现出了其“避世”的态度。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这样过分的追求个人修养就会导致对社会与社会责任的忽视,反而无法更好的实现道德修养的提升。所以,不仅要重视个人道德修养的提升以及身心的全面发展,还要对大学生的个人社会责任、社会价值进行明确与体现,推动大学生道德修养的全面提升。

五、总结

综上所述,庄子文学思想对于大学生道德修养及其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庄子文学思想中,“逍遥无待”、“道通为一”、“天人合一”的思想都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通过在借鉴庄子文学思想,对大学生道德修养教育的理念、内容、目标以及方法等进行转变,提升了大学生道德修养教育效果,实现了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参考文献:

[1]刘飞.庄子人生哲学对当代大学生思想人格的影响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21):40+42.

[2]武高华.庄子生态伦理思想对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当代借鉴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7.

[3]戴志成.庄子自由观对大学生自由观教育的借鉴意义[D].闽南师范大学,2017.

[4]葛楠,赵宇.《庄子》丑陋形象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价值[J].学理论,2016(07):242-243.

猜你喜欢

道德修养大学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价值与教学改革探索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岭南文化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的应用
加强医院政工干部道德修养的思考
交往是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的一个重要途径——简评杨鲜兰、彭菊花新著《交往与青少年道德修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模式探析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