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公共体育课俱乐部教学模式实施效果研究

2019-03-14何立佳魏烨王宝珍王凤娟

青年时代 2019年2期
关键词:实施效果俱乐部教学模式

何立佳 魏烨 王宝珍 王凤娟

摘 要:为了促进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创新发展,探索俱乐部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施效果,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对比法、数理统计法等,对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2017级800名大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体质健康数据跟踪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俱乐部教学模式对学生体质健康数据的提高更明显,俱乐部课学生的运动兴趣、主动学习能力,终身体育思想等都强于传统体育课学生。

关键词:公体课;俱乐部;教学模式;实施效果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淡化了“体育课”的概念,不会以“课”来约束学生的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体育项目,根据自己的时间来选择锻炼时间,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体育教师,实现了学生体育课“三自主”。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公共体育部从2017年开始在公体课中实行“俱乐部+普通选项课”两种教学模式。本文从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俱乐部教学实施效果入手,探索高职院校中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发展方向,以促进高职公共体育课的课程发展。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从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2017级新生中抽取400名俱乐部课学生和400名普通体育课学生,共800人,作为研究对象。选择的800人主要来自:篮球、排球、足球、网球、健美操、武术、轮滑等学生人数较多的项目。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河北省图书馆、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搜集近些年有关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文献资料100多篇,查阅了大量相关书籍,充分了解了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现状,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2.问卷调查法

课题组成员通过走访省内外多所高校的体育教学专家,共同制定了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运动兴趣、锻炼时间、运动习惯、体育知识、终身体育意识、社交能力等。

3.实验对比法

实验时间:2017年10月-2018年10月

实验对象:2017级参与调查问卷的800名学生

实验设计:2017年10月对800名实验对象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进行体质健康第一次测试,测试项目为50米、立定跳遠。2018年10月,对800名实验对象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进行体质健康第二次测试,测试项目为50米、立定跳远。两次实验均使用相同的测试人员、测试环境、测试器材等,以确保不受其他因素干扰,保证测试数据的真实性。

4.数理统计法

对发放回收的调查问卷和跟踪测试的体质健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问卷的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是2018年9月发放并回收,本次调查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都是100%。

学生调查问卷表统计结果见表1:

表2中的数据是被调查的800名学生在两种不同模式下,经过2个学期学习后的反馈情况。从中可以看出,89.3%的俱乐部课学生认为自己运动兴趣有提高,远高于69.0%的普通课学生:在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调查中,俱乐部课学生比普通课学生高出近20%;有90.3%的学生认为自己运动技术有明显提高,略高于普通课学生;两种模式中绝大多数学生的体育健康知识有很大收获,双方比例接近;在愿意长期坚持锻炼方面俱乐部课学生比例高达85.5%,远高于普通课学生的62.0%;在社交能力提升方面,有83.0%的俱乐部课学生认为有明显提升,而普通课只有55.0%的学生认为有明显提升。

(二)两次体质健康测试的结果与分析

第一次测试时间是2017年10月,测试结果见表2、

表3:

表6、表7是两次测试的测试结果变化对比表,可以看出:在50米两次测试中,俱乐部课学生优秀率和良好率的提升幅度明显高于普通课学生,并且俱乐课的不及格率下降了9.2%,普通课只下降了2.3%;在立定跳远两次测试后发现,俱乐部课优秀率和良好率的提升都明显高于普通,且俱乐部课的不及格率下降幅度也明显高于普通课。

三、结论

(一)俱乐部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运动兴趣及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俱乐部教学模式对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思想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俱乐部教学模式对学生体质健康的改善效果显著

总之,高职公共体育课中俱乐部教学模式是深受教师和学生们喜欢的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体育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终身体育意识都有明显的提升。俱乐部教学模式对高职公体课的课程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黄秋岭.高校体育课程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探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10:132-134.

[2]李伟.关于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3,(1):41-43.

[3]白光斌.高校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8,3:168-169.

[4]佘海文.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构建[J].科技信息,2014(12):311-312.

[5]何建东,骆秉全.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 ,2010(10):81-85.

猜你喜欢

实施效果俱乐部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现代学徒制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中实践应用与探索
基于模型的小麦栽培方案设计技术实施效果研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