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人学意蕴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2019-03-14占小球

青年时代 2019年2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马克思主义大学生

占小球

摘 要: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发展与改革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所蕴含的人学思想更是值得我们学习与继承的思想。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与民族的希望,是祖国未来建设与发展的接班人,其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振兴,因此,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效果,高校必须要将马克思主义人学意蕴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结合,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与远大的理想信念,为其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学意蕴;思想政治理论;大学生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其思想政治素养的高低与国家的未来的发展趋势具有密切的联系,在现实生活中,个人的信仰不仅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知识水平与眼界视野,还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政治素养与价值取向,只有用科学的人性思想对学生进行熏陶与浸润,才能帮助其升华精神、端正价值,从而树立正确而崇高的信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要特点在于将思想与政治进行融合,因此,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将克思主义的人性思想与理论融入到思政教育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其在未来的学习与发展过程中能科学地规划自己的人生,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最终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1]。

一、以马克思主义人学意蕴为指导进行思政教育的原因

在现代大学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以马克思主义人性思想及其理论为指导,帮助大学生正确理解生命的内在价值,并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众所周知,确定性属于知识的本性,而辩证性则属于生命的本性,而且长期根植于人的生命中,并通过各种活动、实践展示出来,例如:如果人一生下来就是完美无缺或者是毫无是处的,那么人活在世界上又有什么意义呢?也正是因为人无完人,世界才充满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人才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与此同时,从马克思主义来看,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悖反性就是生命意义得以存在的基本条件,其中最为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则是“生命自觉理论”,该理论也一直被视为马克思人学意蕴的基础[2]。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将马克思人学意蕴纳入教育的范畴,让学生能够深入感受到生命存在的辩证性以及悖反性,并从中感受到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应当具备的意义与价值,科学地理解生命的价值与内涵,并自觉树立其正确的思想观念与理想信念,这对于其今后的学习、就业与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以马克思主义人学意蕴为指导进行思政教育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在于思想教育与政治教育,但无论是哪一方面的教育,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人学蕴意为理论指导,也只有通过马克思主义人学意蕴开展思政教育,教师才能科学、客观地接到大学生所关注或所遇到的各种现实问题。当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生活的矛盾与艰辛,教师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应将理论知识与现实问题进行结合,并通过辨证的方式来分析问题。(1)发达国家的先进性与局限性。西方国家大多崇尚自由和理性,这也成为了西方文化的独特之处,并为其经济及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基础。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发达国家的局限性日益凸显,例如金融经济危机频发、区域性冲突不断等,这些问题与弊端均与资本主义一直以来所秉持的文化观念以及发展路径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3]。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但资本主义国家所崇尚与坚持的理性、功利以及自由主义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却变为限制人性深入发展的桎梏。(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因此,我们在认知事物的过程中,不仅要从知识层面认识事物,还要从实践方面论证事物的科学性与合理性。(3)联系实际进行思政教育。馬克思主义是我国一直所坚持的发展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性与科学性得到了验证[4]。因此,我们必须要从马克思主义人学意蕴进行思政教学,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能深入现实生活去分析与解答问题,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与现实观念。

三、结语

总而言之,当今世界环境复杂而多变,中国的发展与改革也开始进入了瓶颈期,对优秀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迫切。因此,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时,应当重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与心理情感方面的教育,帮助其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中的人学蕴意,让学生在接受知识教育的过程中能逐步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与人生观念,并将自己的理想信念与国家的发展建设联系起来,最终促进个人的全面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其镁,张嘉娣.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论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1):121-124.

[2]王雯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与变革[J].山西青年,2016(18):9-10.

[3]刘幸幸.当代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价值意蕴和践行原则[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05):5-7.

[4]崔青青.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强化价值引领——以青年马克思和青年毛泽东带给大学生的人生思考为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9):100-104.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马克思主义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机制研究
基于世界大学城空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微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