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学设计

2019-03-11陈善布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鲜卑交融汉族

陈善布

【学习目标】

1.掌握淝水之战、魏孝文帝改革的基本史实。

2.通过史料分析,能够灵活迁移运用本课所学重点知识,感知身边民族交融的事例。养成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追踪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观念,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北方民族大交融的表现和影响。

难点:北方民族大交融的表现和影响

【教学方法】

图示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敕勒歌》这是一首北朝民歌,原是鲜卑语,后译成汉语,广为流传。你知道鲜卑族在中国历史上最早建立了哪个朝代吗?你想了解鲜卑族历史上一位杰出政治家的改革吗?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教学过程

教师:前秦王苻坚统一北方后,又企图灭亡东晋,统一全国,率百万大军与东晋决战于淝水。下面我们学习交往中的冲突----淝水之战。

(一)淝水之战

教师:请同学们观看淝水之战形势图。自学课本93页到94页上半部分,能概述淝水之战的经过;通过分析,能归纳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的原因。

生:观看淝水之战形势图、阅读教材,完成课件问题,若有疑问同桌讨论,回答问题。

时间:383年

交战双方:前秦、东晋

交战原因:前秦企图灭亡东晋,统一全国

兵力对比:87万多对8万

特点:以少胜多

结果:东晋打败前秦

影响:前秦: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混战状态

东晋:解除北方威胁,局势安定,经济发展。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说明课本看得仔细认真。

启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并不在于兵力的多寡,而在于人心的向背、战术的得当等等。

教师:淝水之战后,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格局状态,439年北魏统一北方,北方各族人民长期杂居,民族交融成为趋势。下面我来学习交流中的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

(二)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教師:自学课本第94页到第95页上部分,找出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意义。

生:阅读教材,

孝文帝改革措施:

1.迁都洛阳

教师:什么时间迁都洛阳?

生:494年从平城迁都洛阳;

教师:孝文帝迁都便于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和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教师:我们再通过一组材料来具体看一看汉化措施。

2.汉化措施

教师:教师展示材料,让学生找孝文帝改革的具体措施。

展示材料一:“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

——《资治通鉴》

生:(1)在朝廷中必须说汉语,禁用鲜卑语。(说汉语)

教师:展示材料二

生:(2)以汉服代替鲜卑服(穿汉服)

生:(3)改鲜卑姓为汉姓(改汉姓)

教师:展示材料四

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女子作后宫妃嫔,鼓励鲜卑族与门第相当的汉族通婚,又下令五个皇弟分别娶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鲜卑、汉族互为姻亲。

生:(4)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通汉婚)

教师:展示材料(论从史出)

北魏迁都以后,洛阳再度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四面来的商人汇集在这里,交流着来自不同地方的物品,他们中很多人说着夹杂鲜卑语的汉语,穿着和汉族一样的服饰,他们一改往日不尊老,不养老的陋习,老人得到了子女的照顾。从他们身上,已经看不出鲜卑族和汉族的区别了。

教师:请思考: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孝文帝改革有何意义?

生: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实力。

教师:看时间而定,让生巩固孝文帝改革措施

教师:北魏孝文帝的迁都、汉化政策促进了民族的交融发展,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交融中的发展--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教师:首先让我们来了解民族融合的概念,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展示课件让生读)

生:(读)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相互学习、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

教师:同学们自学教材95页,在课本上找一找民族交融的具体表现。找不准的同桌讨论一下。

生:阅读教材,找问题。展示反馈。民族交融的表现:

生产方式方面:内迁人民学习汉族农业技艺、从事农产;汉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

生活方式方面:接受北方各族人民的食物、服装、用具等。

政治方面: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文化方面:汉语的使用;西北乐器受欢迎。

民族心理方面:“胡”“汉”观念逐渐淡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意义: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繁荣与发展奠定基础。

教师:总结:魏晋以来,北方各民族共同生活、相互杂居,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趋于一致,民族融合已成为趋势。

(四)课堂小结

383年,东晋以少胜多于淝水大败前秦,前秦衰败,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439年,北魏统一北方,孝文帝即位后,采取迁都洛阳和一系列汉化措施,促进了北方民族的交融。

(五)学以致用

北魏初年,有个姓拓跋的鲜卑人曾担任“白鹭官”,没有俸禄,但战争中掠夺到的财物可以归己。若干年后,他的后人已改用汉人的“元”姓,担任的官职是太尉,有规定的俸禄可以领取,穿汉人的衣服,说汉话,还与朝中的一个汉人官员结成了亲家。

(1)上述情境中,与“白鹭官”相比,其后人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

改鲜卑姓为汉姓,改穿汉服,说汉话,与汉族官员通婚。

(2)导致“白鹭官”后人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源于历史上的哪一重大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

(3)分析情境中“白鹭官”后人的变化,说明这次改革具有怎样的积极作用。

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猜你喜欢

鲜卑交融汉族
真美
Study on Loc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Right and Regulation Countermeasures
不要乱叫“老家”了!中国姓氏分布图曝光,看看自己的根在哪
鲜卑族的崇山与祭天
蒙古族与汉族甲状腺结节患病情况对比调查
鲜卑民族初探
交融的独特优雅
浅论几个北方游牧民族的婚姻习俗
王秋杨:自然庭院和现代家居构建交融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