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

2019-03-11何伟华刘浩华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康健性格心理健康

何伟华 刘浩华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及判定标准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和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心理健康的判定标准

心理健康标准是一个发展的文化概念,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也会因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而有差异。不同的国家、地区,同一地区的不同民族和阶层可能有不同的要求和标准;同一国家、地区的标准也会因时代的变迁、历史的进步而有不同的标准。

二、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外在因素

1.家庭因素: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元,人们最早也最久生活在家庭之中,人们最初的经历和教育都是由家庭提供的。家庭是小学生接受教育的最初环境,家庭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他们的情感意志,影响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1)家庭的教养方式: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内在素质、人格、价值观念、行为品德,无不体现在对子女的教养之中,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

(2)家庭气氛不和谐:随着学生家長的离婚率的不断上升,给越来越多的孩子带来了不幸,严重破坏了学生正常的生活环境,给他们造成的心理创伤难以愈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在经常发生冲突的家庭中,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比例比较大,研究证明,家庭冲突不仅会造成学生的心理创伤,还会导致学生在神经和心理上的某些病态。

2.学校因素:学生时期,花在学校的时间是所有时间的32%,仅次于在家庭的时间。学校对学生发展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也仅次于家庭的影响。

教师教育方法失当:学生时期,小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和爱护。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和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感到失望,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师生关系淡漠,这种以学生失败而告终的交往还会迁移、泛化到小学生与他人的交往中,造成人际交往焦虑。

3.社会环境因素:在分析小学生心理健康时,一定要看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综合进行研究。

(二)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在因素

1.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需要

青少年期的学生心理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但因为其心理还不够稳定,很容易受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发生变化,也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2.性格缺陷

杰出的性格是个人的生活命心康健的基本特征,对人的生活有很大的积用尽心思义相反,不良的性格会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和精神康健,影响正常的人际关系,继续往前会影响其成长与前进;一些小学生性格孤僻、过度内向、自卑与自大的两重人格,对其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形成有很大的消极效用:一方面严重影响自己和别人的往来,另外一方面感到别人对自己有不良评价,故不肯与她们人往来,造成互通、评价、理解、往来上的恶性循环于是人际关系慢慢恶化在所不免。

3.能力缺陷

部分小学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从小娇生惯养,形成孤僻、自傲的性格;一些学生因家道较为贫困,自卑感强,性格寂寞性格上的弱项使这些学生严重缺少人际往来能力自己独往独来,不会去与人和睦相处。

三、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入学适应问题

对小学一年级的新生来说,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到教师同学这样一种人际关系环境都是陌生的,还有学习的压力,校规校纪的约束等,这一切都构成了新入学学生心理适应的严峻挑战。部分学生则会出现适应不良现象。

(二)学习方面的问题

生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中分数,给小学生造成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压力。加之现有的教学内容偏难,对学生学习的自立性更是雪上加霜。

(三)厌学问题

这些小学生主要是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比较吃力,导致长期跟不上进度,又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教师也没能及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面对这些问题,教师需要去了解,学生为什么会有这么强烈的厌学的情绪的存在。这是非常的重要的。

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第一,心理康健教育有帮助于丰富学校教育的内部实质意义;

第二,心理康健教育有帮助于提高学校思惟政治工作的实际效;

第三,心理康健教育有帮助于预防和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第四,心理康健教育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具备重要的影响。

五、怎样解决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一)心理咨询

学校应建立心理辅导站。主要是对一些心理偏常的学生进行诊断和鉴别,针对他们的认识、情绪、意志行为、人格、性心理障碍进行疏导、调整和矫正,对学生常见的心理疾患进行必要的治疗,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他们的自我调控能力与环境适应能力。

(二)心理辅导专题讲座

可结合形势,针对学生普遍性的问题而进行辅导。心理辅导应系列化,形成制度。讲座要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即既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保健、心理卫生方面的专题教育,又对个别学生进行自我解脱教育,帮助他们消除焦虑、压抑、苦闷、烦躁的心理。从形式上看,既可作综合性的专题报告,又可作个案专题讲座。例如,可有步骤地开展“如何从困境中解脱出来、努力学习、挑战未来 等系列专题辅导。

(三)组织开展多项课外活动

寓心理教育于活动中。可通过主题班会、演讲、手抄报、宣传栏、校内广播、闭路电视等形式,向学生普及心理卫生知识;还可通过文艺、体育活动,好人好事活动,郊游,社会调查活动等形式,调节学生紧张的情绪,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总之,为使小学生身心健康地全面发展,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有针对性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猜你喜欢

康健性格心理健康
找次品 教学设计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救出渣男就离婚:女人的尊严是“情与债分开算”
乡愁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全家总动员
性格描绘词
12星座“吃”出性格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