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2019-03-11李兆宇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过程阅读教学

李兆宇

一、概念界定

(一)閱读教学

对阅读教学的概念可以这样来简单理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这个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强调教师通过对文本教材的阅读,进行深入理解,对内容进行吸收,或给出评价或进行补充;第二,强调师生与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第三,由教师进行引导,发挥学生自主性对阅读材料进行解读。

(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这个词最先提出是在1994年,直到2006年《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才对心理健康教育作出相对较为明确的规定。心理健康教育指教师通过一定的教育方法,在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全面发展作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活动。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一)最终目标一致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最终的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小学语文阅读教育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体验作者真实的情感,拓展思维和锻炼能力的同时使得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丰富学生的内在情感;综合可以看出,两者在对小学生的人格完善、身心全面发展、情感与思维的和谐共长方面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两者的内容互相渗透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在内容方面有一定的共生之处,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相互渗透。

(三)两者在方法上相互补充

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方式上可以相互补充。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在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了解时主要通过访谈法进行,在当地小学校内随机抽取10位小学教师进行访谈。分析的结果总结如下:通过同小学低段教师的访谈,我们发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低年级语文教师将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学目标的占少数,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方式还相对较单一;中段小学语文教师在对两者的融合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方式较为传统和简单;高年级的小学语文教师在两者的相互渗透和融合上处理的相对比较好,这也可能与高年级的学生认知能力与接受能力有关,教师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的过程中,高年级的学生也能接受的更好。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中不明确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通过对随机抽取的小学教师的访谈中,不难看出,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没有明确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不具备挖掘阅读材料中的心理知识点的能力,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到阅读材料中,还有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并不具备将心理健康教育融进阅读教育中的这种思想意识,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就更难确定。

2.教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比较传统单一

有些教师能够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相结合,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和手段相对来说较为单一,还处于传统的模式中,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阅读教学有机结合的开展情况还不够有效,多数教师不能恰合时宜的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创设出来,运用语言的独特优势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无法凸显出优越性,教学中不能取得的明显的效果。

3.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缺乏行之有效的阅读评价体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通常是以教师作为阅读评价的主体,单一性的主体地位也决定了学生在阅读评价中的被动地位。阅读课上简单的教学内容得以完成,但是需要融入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就无法有效的整合,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阅读评价方式无法做到多角度多元化呈现,阅读评价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而这两方面正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人文素

教师职业的特点具有示范性和榜样性,在小学语文阅读中,教师也起到同样的示范性作用,尤其是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中的时候,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人文素质就更为重要,在潜移默化中也在影响着学生。教师必要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就要掌握阅读的技巧和方法,还要了解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以及一些心理健康的知识,将其融入到阅读教育中,找到符合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适合的阅读材料和阅读技巧;教师人文素质的提升既要加强自身的外在修养,又要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也正是符合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由内而发的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二)抓住学生的阅读心理

阅读心理在阅读的过程中起着一定的支配性作用,所谓的阅读心理是指一系列的综合过程和行为,在阅读的过程中,各种心理因素交互发生作用能够在阅读过程中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成为影响阅读水平的决定性因素。阅读的过程有三个阶段:分别是阅读感知阶段、阅读理解阶段、阅读表达阶段。在阅读感知阶段,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阅读动机的激发,提高学生对待阅读的兴趣,兴趣能够驱使学生去主动理解材料内容,激发学生的动机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进行;在阅读理解阶段,重要的是让学生深刻的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继而发挥自己的联想能力对阅读材料更深层次的理解;表达阶段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表达自己的想法来建立自信,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三)教师善于挖掘阅读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笔者在对小学语文阅读材料的查阅中,发现诗歌和散文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入颇多。散文中主要是通过表达一些积极向上的内容来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积极的生活和学习态度。

教育改革不断发展,社会对教育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还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本文将语文阅读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期能够为小学语文阅读教育注入新鲜的血液。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过程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