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困生在特别的爱中进步

2019-03-11罗燕红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学困生班主任老师

罗燕红

教师偏爱是指教师对周围环境事物的刺激所产生的一种不公正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倾向,是在教育活动中,凭着个人的某种好感,对教育对象产生的一种片面的感性反应。对待教师的这种“偏爱”,人们多持否定态度。认为“偏爱”易使学生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因素,使“偏爱”者产生优越感,不思进取;失“偏爱”者自卑失落,产生对立情绪。其实,基于这种爱而引发出的另一种“偏爱”,是值得提倡的,这种“偏爱”就是多关心、帮助学困生,使学困生在老师爱的倾斜中纠正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激发其积极向上,全面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一个实验:他对一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智力测验后,为该班的教师拟定了一份测验后的学生智商表。经过一段时间,人们发现该班原来学习中等的学生赶上了优秀生,学习差的学生成绩也有明显的提高。是什么促使这些学生有了明显的进步呢?原来,罗森塔尔为这个班提供的学生智商表是他特意编造的。他把原来学习较差的学生的智商有意地提高了。这样,使该班教师不知不觉地对该班的学生加强了指导帮助,相信他们能够取得好成绩。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罗塔森尔效应”。“罗塔森尔效应”是以改善学生的自我观念为核心,从而使学生,特别是差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得到发展。教师“偏爱”学困生,就是教师通过对教育对象——学困生,施以深厚的道德情感,特别的激励和期望,从而改善这种自我观念不良,自卑感强烈的学生的自我观念。教师对学困生的“偏爱”有着多方面的积极意义,具体表现在:

一是能改变学困生在学校、班级中的地位,使学困生受到尊重,有利于他们克服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有一位班上的捣蛋鬼,经常小摸小偷和逃课,而且脾气犟。在家父亲常打骂,在班里同学冷眼相待。新接班的老师处处尊重他,主动同他谈心,给他补课,循循善诱,激励他改正错误。还帮助他的父亲改变对他的态度和教育方法,使他感受到老师的爱和学校的温暖。老师还介绍课外书给他看,当他读完《从少教所出来》时,他说:“我以为性就是勇敢,没想到,原来已经逐步走向少教所了。这本书催我自新,真及时啊!”

二是教师对学困生的偏爱,可以改善彼此间的对立情感,使师生关系得以净化和升华,并使教师教育工作增加可接受性。有这样一个学生,不爱学习,吸烟、打架、偷东西,样样毛病俱全。一次,班主任老师特意让他帮助班上购买课外读物。从收款、购买到分发,他干得有条有理,班主任认为这是对他进行正面教育的一个好机会,理所当然地表扬了他。可他说他根本不是为了表扬,而是为老师看得起自己。此后,班主任在其他老师和家长面前有意识地夸奖他的进步。他也开始重新认识自己,很快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三是教师“偏爱”学困生,可以对学困生的思想、学习情况、个性特征等了解更清楚,有利于从实际出发,订出帮助他们的计划,使转化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一个平时成绩良好的学生,最近常旷缺课,成绩急剧下降,还声言准备辍学,谁也说服不了他。该生酷爱下棋,于是语文老师常找他“手谈”,并有意在班上赞扬他的棋艺,还让他组织同学们开展棋赛,久而久之,该生对语文老师产生了浓厚的感情,老师从中了解该生由于家庭的不幸,学习成绩一度下降。这时,班主任在不知真相的情况下批评了他,这种粗暴的做法,使他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于是厌学逃学。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和其他老师共同对他进行了耐心的教育,使他解除了思想疙瘩,重新得到进步。

那么,如何对学困生实施“偏爱”教育呢?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发扬闪光之处,振奋学困生精神

每个学困生都有其可取之处,有他的闪光点。教师要善于选择突破口,抓住有利时机,给他们创设成功的条件和机会。对于他们哪怕是微小的进步和成功,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使他们得到愉快的心理体验,产生成功感,从而成为新的成功的起点。一方面的成功,可以迁移到其他方面,由量变而引起质变。另外,对学困生的表扬和肯定,要先于其他学生,多于其他学生。老师可以多“借题发挥”,让学困生多看到自身的价值,增强自信心。

二、给学困生以担子,促使其自尊自爱

所谓挑担子,就是按其特点,用其特长,给学困生分配合适的工作,或让其完成一定的任务,赋予精神力量,使其在实践中挣脱自卑枷锁,增强自信,实现转变。有一位学困生,身高力大,但自控能力差,在改选班委会时,班主任向全班建议,让他担任劳动委员。起初,他认为自己无法胜任。班主任及时开导他: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一个人的缺点难免,但只要正确认识,努力改正,就是一位好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在同学们的掌声中,他大胆走上讲台作了“上任”发言。结果,他在劳动委员的岗位上,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干得很出色。在工作中增强了自信心,并由此努力学习,成为双优生。

实践证明,给学困生挑担子,让学困生看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价值、作用和责任,就能使学困生心灵深处闪现出进步的火花。

三、给学困生以积极的期望

教师通过广泛地搜集学困生的各种信息,并在进行正确的加工、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学困生的品行、成绩、兴趣、爱好、友谊以及家庭因素和身体状况进行量的研究、质的分析,形成积极的期望。要选择恰当的时间,合适的情境,正确的方式,有针对性地通过语言、眼神、手势、微笑、评语、鉴定和行为,将期望传递给学困生。例如某班主任给一位学困生的评语是这样写的:“……我很欣赏你独特的思维方式。实践证明,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创造,都源于人類的求异思维。只要你认真学习,努力上进,相信你会成功的。”这个评语,给该生心灵以极大的震动,这以后,他完全变了一个人。可见积极的期望有着非凡的推动力。

此外,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学习上的精心辅导,课外活动一起参与等等。也不失为好的方法。

我认为,热爱学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我们应多些“偏爱 ”学困生,使他们树立自信心,从而转变为奋发进取、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的好学生。

猜你喜欢

学困生班主任老师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我的班主任①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我们的班主任等
我的班主任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