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课堂中实践能力的培养

2019-03-11刘家香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素养活动课堂

刘家香

陶行知先生提出“社会即学校”,突出体现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地理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知地识象、析因明理,因此,地理课堂更加要和社会和大自然密切联系。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组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确定为地理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素养指通过实践活动形成的意志品质和能力,强调地理课程落实在“考察、调查、模拟实验”等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所以地理实践力既是内化为隐性的素养,又是外显为具体行为。

地理实践力只有在地理实践中才能练就。学生对地理事物与地理规律的认知要经过实践环节才能得以落实,地理能力、创新意识与科学精神的培养要在实践中实现” 。课文呈现方式,将地理知识的传授与地理实践力提升相结合,实现了学用结合,较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开展地理课题实践研究,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实现了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将书本知识与实际中的地理事项向结合,使知识掌握地更快、更深入。另一方面,让学生深入社会实践、深入大自然,给学生提供了用地理是视角看问题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学科的价值和意义,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再者,地理模拟实验、地理调查研究、地理观察测量、野外生存锻炼等地理实践活动需要学生们组成研究团队,付出努力和汗水才能完成,这些地理实践活动又给发展学生团队协作意识,锤炼意志品质,提供了空间和机会。新课程标准在每项前都给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行为动词,为系统的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培养提供了教材资源体系。但现在很多课堂教学任然以老师的口头传授,学生的凭空想象为主,所以很多地理教师觉得学生笨,知识点讲了一遍又一遍,题做了一道一道,遇到新情景,不知所措。学生则认为地理太难学了。地理实践力是学生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运用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感悟提驗现实世界中人地关系的重要途径。通过地理实践这一学习方式,可以内化整个地理核心素养。教师和学生面临的为题也会迎人为解。目前地理实践力培养面临的问题有:一是教材的功能发挥不到位,没有实现地理实践力培养目标;二是实践活动相对单一,有待拓展;三是缺乏评价体系和评价目标。下面以《城市的地域结构》为案例,探讨实践活动的开展和评价。

<<城市的地域地域结构>>课堂设计思路

1.课前学生分为四组,分别为荆门市发展规划研学组、住宅区研学组、商业区研学组、工业区研学组。每组成员自主够成,实行组长负责制。要求组长对组员分工,写出研学活动的具体方案。从问题出发,具体包括:①活动方式(问卷调查、采访、实地考察、参观、宣传、实验、演讲、资料查询等);②活动时间。③活动的人员分配;④活动具体的实施进程。⑤成果展示。

2.课堂上教师对功能区的讲解,引入城市地域结构概念。抛出问题:荆门市的空间结构是什么模式?在学生的争议中,由四个研学组的成果展示来化解问题,并得出一个城市的空间结果随着规划是在变化的。学生的认知不再是空中楼阁,接地气。下表是学生活动汇总。

通过完成教材设置的课题研究学生的地理教学的时空也得到拓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得以提升,地理实践力得到了培养。

猜你喜欢

素养活动课堂
“活动随手拍”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欢乐的课堂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写字大课堂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