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2019-03-11朱玲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课件阅读教学信息技术

朱玲

现代信息技术开启了阅读教学大门,让多元化的信息与语文的人文性相碰撞,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又以其声、文、像、图一体的优势,很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迸发创造性的思维火花,让孩子们乐学、易学,达到了很好的效果。那么,如何让信息技术更好的为小学阅读教学服务呢?

一、现代信息技术给予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长期以来,小学的各科教学无不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为首要任务来抓。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不例外,但一直只是停留在“空洞说教”这一层次,手段单一,方法老套,教具不多,色彩单调,画面缺乏活力,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阅读教学受不到好的效果。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色彩、动画及表现手段上比其它教学手段更加形象、生动,立体感强,特别是声音、图象给人以极大的震撼,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课本提供的至多只是一幅彩色的画面,产生的视觉效果差,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在信息技术参与下的阅读教学则不然,它可以利用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产生生动有趣的画面,再配上音乐,视听感觉新,使学生大开眼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良好的视听效果。例如,在教学 《望庐山瀑布》 一文时,使用信息技术设计课件,在学生面前展示出气势雄伟的庐山瀑布,配上古典的音樂、有感情的朗诵,图文并茂,这样能给学生带来一种心灵的震撼,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这样所产生的教学效果生动有趣,让学生在美中享受,在兴趣中全身心投入学习,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果。

二、现代信息技术更易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有多种方法,如通过语言叙述、挂图展示、动手操作、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途径。然而,当信息技术与之进行了有机的整合,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在突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上有着别的手段无法实现的优势。如教学《 小蝌蚪找妈妈 》这一课,低年级学生对蝌蚪不太熟悉,对课文中的内容也就不好理解,学生会有许多问题要问。比如小蝌蚪长什么样?小蝌蚪是如何一步步变成青蛙的?这时老师就可以课堂上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就更容易理解了。

三、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更需要现代信息技术

由于有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综合应用,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性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明显得到加强,在参与阅读教学活动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并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

(一)培养学生认读能力

即学生熟练地认识语言文字,正确流利地把语句读出来的能力,这是阅读教学深入的前提和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把文字符号和课文语句进行再加工,文字与画面结合,或与声音结合,或文字、声音、画面三者结合,形成一个动态的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这样能增强阅读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容易唤起学生的注意,也容易使学生保持较高、较久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朗读、默读的习惯,能通过文字了解文章表面的和直接的意义,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

(二)培养理解内容、突破难点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就像是一个圆的中心,一切教学活动都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只有认真研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取最能体现该目标的教学媒体,实现媒体与目标的统一性、协调性、突出性,才能达到解决重、难点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被广泛地运用,学生的信息意识形成之后,学生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和提炼能力必将随之提高。教师课件中的大量超链接的运用,特别是网页的超链所带来的便捷,对学生的思维的逻辑性及扩散性的训练得到加强。例如,在教《詹天佑》一文时,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白居庸关隧道、八达岭隧道的开凿方法,火车是怎样过青龙桥的,由于现实条件的局限,我们役有条件去重复这些事件,但是,我先让学生动脑想,动手画一画,然后又通过课件来进行演示,学生就能直观地感觉当时的情境,使这思维活跃起来,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使思维得到很好地锻炼。这样,让学生感受创新的过程,激发创新的兴趣。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

(一)学生借助网络资源主动获取知识

网络信息资源丰富,人们可以在最快的时间里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仅要阅读课本中的资料外还需要大量的课外资料。如果让他们从网上去寻找一些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不仅节省了购买的时间和费用,而且交给学生一种到课外去获取信息、的能力。在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们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到课外去搜寻信息、,对课文的文本进行补充或批判,师生共同利用好网络资源进行必要的补充。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在“人机互动”中,通过与课文有关的文字资料,事物的声、色、光的发展变化去获取知识,认识世界,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的相互作用,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认识过程,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这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比如,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为学生设置汉字输入的窗口,学生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输入到计算机中。这种方便快捷的学习方式,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在激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总之,信息技术是教学手段,也是学习工具。相信信息技术会以其独特的优越性在今后的小学语文课堂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学习,使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更加融合,才能创建高效课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课件阅读教学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件设计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