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朗读在农村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2019-03-11林冠清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正文本课历史

林冠清

一、朗读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首先,诵读可起到再次预习的效果,现在有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大自觉,往往老师一边布置回去预习,一边回去的时候有的草草看一下,有的根本没有预习,这时候利用上 课前几分钟提出本课的一些问题,然后再让学生集体诵读,这样学生对本课的知识已略知一二,再通过老师的讲评、启发、总结,效果显然不一样。

其次,诵读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现在教学注重师生互动,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这时候除了提出问题外, 还可以利用这种众生可用的诵读法,通过朗读后,学生 的注意力回来了,思考问题的能力回来了,学习变得主动,老师上课也较轻松,气氛也较浓烈。

再次,诵读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通过经常性的集体诵读或重点段诵读,会使平常一此较不善于用口语表述的学生有一此自信心,使他发现自己原来也是能说会道的,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更有信心。

二、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策略

在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朗读理念,为学生设置一些简单的趣味性问题,先让学生搜集整理有价值的历史信息;然后,再让学生以朗读的形式讲给大家听,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在此过程中,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自我学习意识,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还有利于引导学生通过获取信息,亲身感受朗读的乐趣。历史就是要告诉学生学习历史,朗读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朗读不仅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了解更多历史教学相关的历史知识,还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所以,要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首先,教师要引导學生朗读教科书的课文,要让学生懂得,认真朗读教材对于增强历史学习兴趣、获得更多的历史知识有极大的帮助。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还要采用有效方法,增强学生朗读兴趣,朗读时要抛却杂念,只有用心朗读,才更有利于扎实地掌握知识,有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当然,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并不是没有目标的朗读,而是通过朗读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朗读技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在朗读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留心关键词语,还要引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标注好历史事件和背景等,以便于对历史人物或事件有一个深刻的了解,通过有效朗读提高学习能力。兴趣是学习知识的动力源泉,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也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刚升入初中的小学生对历史课堂教学还是比较感兴趣,因此,历史教师要把握好这一契机,针对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结合教学内容布置朗读任务,使学生通过分享朗读,产生朗读的成就感,进而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三、朗读在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如何运用

(一)历史课堂教学中朗读的方法

1.教师范读

2.学生齐读

增强同学间的相互协调、相互了解,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3.分组读

在有些课堂上,把不同的子目分给不同的组读,或在同一子目内让学生分组读某些特定的内容。让同学们以小集体的形式展开竞赛,对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4.学生个人朗读

在课堂上,由个别学生进行朗读,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个人的朗读能力,也可以使学生在读书中获得成就感,使学生乐学,达到唤起学生主体意识的目的。

5.默读

默读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也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重要方式,所以,进行一定量的默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并应随年级的升高而逐步增加默读份量。

(二)农村历史教学中诵读的形式

1.读课文提示

现行初中历史教材以课的形式编制,在每课正文之前均有一段课文提示,它是每课内容的概括和导引。教师应在每堂课开始时,让学生读一读课文提示,让他们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例如,中国历史第一册第5课《奴隶制发展的西周》的课文提示是这样写的;“武王伐纣,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次正义战争。在此以后,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奴隶制度进一步发展。分封制和宗法制究竟是什么意思?西周又为什么会衰亡下去?什么叫国人暴动?下面课文都将给你明确的回答。”学生一读,便清楚本课要学习什么内容,学习的目的性十分明确。这些知识要点以三个连问的形式出现,充分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兴奋起来,调动了学生对课文正文部分的学习热情。

2.读正文

开课学习之初,如果先让学生读一读正文内容,再与学生相互沟通,在了解学生情况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精讲,对于学生对正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将起到更好的作用。例如,中国历史第四册第6课《西安事变》一节,该节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学习之前,让学生读一读整节内容,在学生对该节的整体知识结构有一定的认知的基础上,然后以简单的提问方式进行双边交流,学生很容易便能掌握该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等要素。但教师会发现学生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不可能有一个透彻的理解,教师就应在学生读出疑问的这个问题上展开精讲,达到帮助学生突破并掌握这一难点的目的。

3.读扩展和说明

现行初中历史教材除正文部分外,还编有较大篇幅的小字内容,它们是对正文内容的扩展和说明,并不要求学生掌握,主要是为扩大学生知识面而供学生课外阅读使用的,对学生理解正文内容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4.读图、读表、读历史材料

例如,中国历史第一册第22课《三国鼎立》中的“三国鼎立形势图”,指导学生读好它,便能对三国鼎立之“鼎”有较为形象的认识,对于加深学生记忆,牢固地掌握这一知识有着十分独到的作用。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我们不仅要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也要注重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朗读理念,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通过提高朗读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进而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正文本课历史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医学生毕业论文现况分析
新历史
课题研究成果的提炼与表述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户口本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