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2019-03-11梁晓南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长方体数学知识生活化

梁晓南

所谓“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学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形成合理的逻辑思维能力,利用数学思想数学概念来改造我们的现实生活,因此小学数学生活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把课堂教学中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建立起紧密联系,一直是我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就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努力的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真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无穷趣味,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在小学教学中,还是以书本上的知识传授为主,还是让学生在解答数学作业时力求获得标准的唯一的答案。儿童过早的被老师按在数学的符号堆里,整天做数学题,但不知数学与生活有什么联系。因此,在现实中遇到数学问题时不会解决,只是学了一些死知识,阻碍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三、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从他们提供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验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其实数学本来就源于生活,课堂教学中,教师恰当的运用教学手段能使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知识生活化。

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在学生认识几分之一后,教师提出:“给你一张正方形纸,你能不能折出它的1/4?试试看,并给折出的1/4 涂上颜色。”这时,学生兴致勃勃地动手操作起来,他们用多种方法折出了1/4。通过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并用,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很快又得出了1/8、1 /16等分数的折法。这种以“动”激“活”的学习方法,营造出富有生机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再创造”的活动中发展了思维,开发了智力。

在教学中,结合儿童的心理特点,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体验营造富有趣味性的情境,能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我把一个大萝卜和一把刀带到了课堂,学生有点莫名其妙。开始我先削萝卜,第一刀削出一个面,然后垂直这个面又削出第二刀,削出一个边,然后垂直这两个面又削出第三刀,削出一个尖尖的顶,这时学生兴趣盎然,注意力集中,我因势利导地启发说:“一刀出面,二刀出棱,三刀出顶,若是用刀垂直各个面继续削下去又会怎样呢?”学生被吸引住了,观看我削萝卜,当我削到第六刀,一个具有六个面、十二个棱、八个顶的长方体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们观察得清清楚楚,这时师生共同归纳出长方体的特征。通过教师演示、操作,学生认真观察动脑,学会了知识。这种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好奇中思维、探索,培养了学生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境的创设贯穿于一堂课的始终,其方法和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成为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的问题。

四、要符合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种符号化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经验相结合的一种学习过程。儿童学习数学是不斷地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来源于数学知识内部或者来自生活中(数学外部),要创设问题情境,把问题放在最近发展区。儿童的数学学习是一种思维活动。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孩子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思维活动。思维能力的发展从动作思维过渡到形象思维,再过渡到抽象思维。

例如,刚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我出示例题:有一个底面积是40平方分米的长方体金鱼缸,水面高2分米,放入一些石子、海藻等物体后水面上升为5分米,求这些石子、海藻等的体积?学生立即议论起来,并不时把目光投向我,希望我指点迷津。这时我故意摇摇头说:“你们自己想办法吧!”并适时抛出问题:“你们知道为什么水面会上升?”学生立即围绕这个问题广泛讨论……最后大部分小组学生讨论出:“因为海藻、石子等占有一定的空间,所以水面才上升。”立即又有小组补充说:“实际就是求上升的这部分水的体积,用鱼缸的底面积40平方分米乘3分米就可以了。”

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概述。因此,数学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会使学生更喜欢数学,愿意学数学。

五、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一)同中求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索的活动。”教师要善于选择具体的问题,精细地诱导学生的求异意识,让学生在对问题的多解追求中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

(二)捕捉“生活素材”,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数学的学习是枯燥的。特别是学习计算,学生的情绪更低。所以我上课主动捕捉“生活素材”。

如在教学“两位数乘法”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数学问题:“今年六一,学校组织师生去公园游玩。门票成人每人30元,学生每人15元,团体 30人以上每人20元。我校老师28人,小朋友150人。请设计一种你认为最划算的购票方案,并说明理由。”这样的问题,因为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 参与的热情大增。同时,通过不同方案的比较,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我认为数学教师的任务归根结底是把枯燥抽象的知识儿童化、生活化。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把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在“生活”和“数学”的交替、互动中更加热爱数学、热爱生活。

猜你喜欢

长方体数学知识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拆拼长方体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表面积是多少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问题征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