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公平视野中农村学校性别差异教育研究

2019-03-11黄丽霞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性别角色性别差异公平

黄丽霞

一、问题的缘起

自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提出,教育公平是一直是许多学者和教育家极力倡导的一种教育理想。然而性别不公平现象于有形或无形中存在着。近代女权运动把“性别平等”作为核心理念,“教育性别平等”问题的探讨是女性主义进一步发展而关注的课题。性别差异是人类最基本的自然差别和社会角色差别之一。我国关于性别差异教育研究方面,起步较晚,随着国外性别差异教育理论的引进,女性自我意识和人们性别意识的提高,对教育的微观层面的深入探讨,特别是在教育公平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的大背景下兴起的,未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国外经济发展较快,也较快实现了九年及九年以上的义务教育,较早致力于性别平等问题的探讨和实质性的男女平等教育问题的研究。绝大多数的研究者,忙于译介国内外心理学、社会学以及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中有关性别差异的研究成果,以此为“师”。当然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的研究,这样的理论基础是非常重要的。特定的经济、文化氛围孕育特定的文化观,中国传统文化氛围下的性别差异—尤其是儒家思想文化影响下的性别观自有其独特之处。城市和农村之间同样也存在着不同的性别观。

性别差异教育的研究需要对男生和女生进行一个新的审视。在性别角色已经发生重大的时代变迁,时代发展对两性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的背景下,我国的性别差异教育亟需从理念和具体的教学实践进行更新和完善,促进两性的和谐、自由发展,推动“教育性别平等”的真正实现。

二、性别差异教育的理论基础

性别差异教育研究不是凭空想象和捏造的,它有其特定的理论基础。在进行性别差异教育研究和探讨时,必然涉及到性别差异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经历一个怎样的过程。女性主义的性别建构论、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认知发展理论、班杜拉等的社会认知理论共同构成了研究性别差异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

三、探讨农村学校性别差异教育的意义

在我国,进行农村学校性别差异教育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性别角色分工逐渐淡化,挑战着人们的性别角色观念。这样的性别角色的时代变迁为性别差异教育的研究和探讨甚至于实施都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契机。对农村学校性别差异教育的研究和探讨,立足于农村特有的经济、文化背景,所形成的理论更具有实践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对于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具有极大的意义,促进农村教育的多层次深入发展。从微观层面来看,有助于儿童对性别角色认知过程的理解,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崭新的性别观具有深远的意义。以教育公平的理念进行农村学校性别差异教育的研究,不只是关注于女生的发展,同时关注于男生的发展,以实现两性共同、最优发展为目标,最终也将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办好农村教育,为农村的发展培养人才,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农村学校性别差异教育的现状

(一)性别刻板印象依然存在于教师、家长当中

在贫困的农村地区,大多数地方仍沿袭着“从夫居”的婚居方式。女儿总是要嫁到夫家去,而养老保障系统尚未完善,养儿防老仍是最好选择。再者,农村独特的经济发展方式,男子较女子更能帮助家里干一些体力活。这些都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家长对儿女的不同性别期待,甚至是偏向于男孩的性别偏向。教师作为社会成员,也会受到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的影响,以至于对性别差异的认识上存在偏差,从而影响着性别差异教育的最终目标的实现。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学生的评价和期待存在性别差异,二是对学习成败的归因上呈现出性别偏见。

(二)对于男女性别平等停留在表面的机会均等,未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

关于性别差异教育研究,更多是从女性视角与立场出发,致力于揭示女性在教育中的不利处境,以过程中的补偿原则来追求两性发展结果的一种均衡。对比总结发现,不管是教育公平的研究还是性别差异教育的研究,还处于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追求的是表面的机会均等。当然,毋容置疑,在一定的发展阶段,这样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育发展到今天,更应关注于微观层面的教育公平,致力于教育内部的公平。表面的、形式上的“均等”等量的均等问题是目前关注的焦点。教育过程中同学校、同科目、同教师、同教材、相同统一的评价等,看似均等行为,实际上是抹杀了男女性别的自然差异,甚至可以说是无视两性差异的均等,而非真正的公平。这是对教育公平的深刻内涵认识不够的表现。

(三)课程和教材中存在的明显的性别倾向影响着教师和学生

我国现行教材是具有权威性、示范性、指导性的教学材料,其指导思想是积极的、进步的、正确的,但也存在着性别刻板印象和性别偏见。

通过数据显示,我们发现不管是苏教版还是人教版教材都存在女性始终低于男性的重男轻女倾向。这样的性别偏见,不利于男女生对各自性别的正确认知,也都将不利于男女两性树立正确的性别观。为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提供延续的可能途径和空间,传统的性别文化隐而无声地向儿童传递着。

五、对农村学校正确進行性别差异教育的建议

第一,转变传统性别观念,正确认识性别差异,实现“差异——平等”。第二,深化教育公平认识,践行教育公平理念。第三,重新审视教材文化,融入性别视角来对教材文化进行编排和解读

六、结语

笔者坚信,性别差异教育的未来——教育公平的实现。在研究中发现,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性别文化观念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转变性别观念,对正确实施性别差异教育至关重要。观念的形成是社会文化各方面共同影响并且经过一定历史沉淀的结果。观念的转变,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一定的时间。观念的转变应与时俱进。农村教育的未来,性别差异教育的践行,教育公平的实现,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正如屈原所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笔者愿意为此付出更大的努力,希望在性别差异教育的研究之路上继续走下去。对教育领域中的性别问题做更深刻的理解和剖析,为农村学校性别差异教育问题的解决提出更具有操作性的策略。

猜你喜欢

性别角色性别差异公平
提高相对贫困识别质量:性别差异视角下多维动态测度及分解
不同任务类型中性别差异对外语效应影响的实证研究
愿你金榜题名,更愿你被公平对待
笨柴兄弟
必须公平
英国拟禁广告中做家务都是女性
角色刻板印象和性别角色对运动的影响
影响幼儿性别角色认知发展水平的因素
当前幼儿社会性发展新现象
AdvancedTeachingStrategiesofCollegeEnglish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