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看新型式下农村小学的走向

2019-03-11徐金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教学设施中心校寄宿制

徐金

有人说:“县城的教育再花五年的时间都赶不上主城。”可见,城镇化在教育方面也日趋显现初巨大差别,更何况是四面环山的高寒山区小学。当今社会 “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说法甚嚣尘上,作为一名在山区一线工作的小学教师,我亦为我面前的学生将来的出路感到深深担忧。所以,本文在结合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的措施以便给农村小学将来的走向做出有效参考。

一、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的现状

(一)教学设施落后

对于农村小学来说,“教学设施落后、教学质量跟不上、教师教学缺少创新”是明显的标签。教学设施的落后直接导致教师有劲没处使;学生不知何处学。现在县教委大力提倡利用微课程、微信群、QQ群等方式增进学校与家庭的联系,甚至要求学校开通电子阅览室、安全网络答题等活动要求学生和家长都要完成一部分的工作量。就别提学生一人一台平板电脑的学校了,就一般有微机室的乡镇小学完成起这项工作也不过是小菜一碟。但对于一个没有微机室,只有几台教师办公电脑的农村学校和整个村上家里没有一台电脑的农户来说,这项任务只会让人觉得可笑,最终也不过变成不得不完成的数字而已。学生们连上一节操作性的计算机课都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些什么网络化、信息化不过只是“空中楼阁”。

(二)教师教学缺少创新

有研究表明,农村小学的教师年龄分布在50岁以上和30岁以下两个极端,中青年教师的缺失、流动会造成家长、学生对教师的不信任和“留守”教师的惰性。久而久之,一部分教师会感觉是在“混日子”,另一部分想有所作为的老师却难为“无米之炊”。一个老师说过一个场景:“一节写作课,要求写自然风光的。我问了一句:‘你们有誰去到哪里旅行过吗?他们告诉我:‘老师我最远去过乡镇,没有去过县城。我顿时不知道该如何继续这个话题。”现今,提倡的教育创新全都需要学生要有一定的素养。

(三)社会关注度不够

农村学校因为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人数较少,一直得不到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有些教育局领导甚至直接在大小会议上放言“重城镇轻农村”,农村教师得不到认同感。加上在被“放任自流”的环境下,社会各界沟通不足,关注度不够。自然也削弱了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技能、行为的关注。对于农村学生来说,能够享受到的社会资源真的是少之又少。县里的孩子好像谁不在课余时间学习类似于舞蹈、书法、手工等兴趣班和各种各样的补习班的反倒是异类一样。可是,农村小学的学生恰恰相反,他们的所有课余活动都只能跟大山有关。而对于越来越重视学生素养的学校来说,更青睐的也是那些“闪闪发光”的金子,而不是在“煤堆里”的金子。

二、农村学校改变现状的措施

(一)加强教育部门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依赖上级教育部门和社会的重视程度。虽然,每年中央电视台都有“最美乡村教师”的评选和歌颂。但似乎,这变成一种道德绑架。领导不痛不痒地说一声:“你们是伟大的乡村教师,”然后转过头说:“还是要想办法离开这里。”老师可以离开,但学生呢?所以,教育部门应该更多的关注如何让教师留下来;如何让教育基础设施走进大山。社会关注方面也应该不再是歌功颂德,而是想办法建设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能让教师安心地教、学生安心地学、家长安心地工作。

(二)减轻乡村教师的负担,让教师回归课堂

一直都在提倡“减负提质”,但那是针对学生的。对于乡村教师来说,无论从生活上还是工作上更应该减轻他们的负担。生活上,学校地处偏远,大多教师都在县城安家,往返多有不便,只能实行周五制。对于那些家中尚有嗷嗷待哺的幼儿,但自己不得不回到自己工作岗位的女教师来说,甚是不便。久之,教师就会萌生进城或者调周边的想法。曾听过一位女教师说:“整天在说留守儿童,我家的小孩才五个月,只有外婆在县城照顾,同样也算是留守儿童了,也是辛酸啊!”工作上,乡村小学虽然工作人员少,但各个上级部门下发的各种任务是一样不会少,各个部门的检查也不会落下,甚至稍有不慎,便会有被扣发绩效的担忧。如此,人少事多,教师不能专注于教学,做了杂事还不一定有好结果。教师们被折腾得苦不堪言,更是无心留守。因流动性太大,在岗的教师又多是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因此,应该先多组织年轻教师的教学技能培训,让教师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来才是对学生的负责,也是学校存在的意义。

(三)做到资源的合理配置

大多数乡村学校里只有不到10个教师,不到50个学生。但是,每年耗费的经费都要差不多百来万。例如:一个乡中心校加上完小,一共4个学校。这三个完小,平均一个学校也就6个教师,24个学生。很多全新的设备、器材被送到学校空余的教室放置,却因为没有专业的教师会使用这些器材,这些器材最终只会被时间和灰层埋葬。

三、农村学校最终的走向

我认为,少于50人的学校完全可以合并到乡中心校,办成寄宿制学校,周末往返可以统一安排校车接送。如此,既减少了学生每日走几个小时的山路负累,又避免了国家资源和师资的浪费。当然,为了避免少许学生因为上学困难而辍学;就读寄宿制学校增加家庭的负担;我建议此类“麻雀”小学只并不撤。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普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可以选择就近的教学点入学。中高段学生可以并入乡镇中心校,实行寄宿制。这样,两者都可以兼顾。这也与国家教育部在2007年强调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要按照实事求是、稳步推进、方便就学的原则实施”相一致。

猜你喜欢

教学设施中心校寄宿制
浅谈城镇寄宿制初中宿舍管理现状和改进措施
Module6 Unit 1 Can I have some sweets?
建优质寄宿学校是撤点并校的前提
全寄宿制高中生团体心理辅导
沅江:聚焦课改
小学低年级数学阅读指导行动研究
分析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开展“特色阳光体育”的途径
怎样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渗透文化
东坪中心校“阳光健身工程”结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