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对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

2019-03-11韩春青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古诗文人文高中语文

韩春青

前言:古诗文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璀璨的一朵奇葩,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古诗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日益上升,古诗文成为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如何利用古诗文教学培养高中生的人文素养,是高中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浅谈应用古诗文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认识。

一、解读教材,深挖人文素养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与人文精神,闪烁着人性光辉,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良好资料。教师需要深入解读教材,挖掘出丰富的人文素养来教导学生。如此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还能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从而为学生未来的人生道路提供力量。

例如,在教学《鸿门宴》时,教师可以对文章中出现的人物进行分析,联系社会背景和人物传记分析人物特点,事情发展的必然规律等。如文中的项羽,典型的性格特征就是有勇无谋、偏听偏信、且刚愎自用,这也是造成他以悲剧收场的致命缺点,这一点在《鸿门宴》中得以体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这几句话既表现出项羽的狂妄自大,又足以体现出他的重情重义。文中能够表现项羽重情义的另外一点,在于樊哙进账吃生肉之时,项羽给予极大的赞赏。在文章中,从语言、行为上都能体现出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教师可借助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故事来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促使学生将其沉淀为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情境教学,激发人文情感

虽然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感因素,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有一定的影响,但是这些情感表达的比较隐晦,而高中生的生活阅历有欠缺,很多学生对古诗文理解不到位,甚至觉得古诗文晦涩难懂,对古诗文学习充满畏惧感。此时就需要语文教师采取有效的方法策略开展情境教学,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首先,教师在带领学生朗诵古诗文时,要渗透自己的情感,做到声情并茂,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如苏轼的《赤壁怀古》一文,教师的声音应该高亢响亮、情绪饱满激昂,声调也需要抑扬顿挫,在诵读时尽可能做到与词人的情感相契合。教师的精彩诵读,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還能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从而为接下来的诗词品鉴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可以借助词人苏轼面对人生失意时的乐观豁达来熏陶学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借助课堂提问来创设教学情境。例如,在教学《离骚》一文时,学生只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忽视了当权者的所作所为,教师可就此提出问题:“结合时代背景,你作为跟随屈原大夫多年的亲随,你看到战争的相互厮杀,你会作何感想?”教师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经过交流和感悟,自然地向学生进行爱国教育。

三、合作学习,实施人文教育

培养学生人文素养,需要秉持人本理念,在实践中,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思想,使得教学课堂变得较为轻松、民主,诱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积极思考,从而实现有效的人文教育。笔者在实践中发现,部分教师的教学课堂预设性太强,生成性不足,很难发挥出小组合作的功能和价值,最后的结果也是不尽如人意。

例如,在教学《赤壁怀古》这一文时,教师提出的问题是让学生结合诗句谈谈周瑜的形象。这个问题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要求学生在诗词中进行想象,诗词的篇幅有限,学生很那有效回答这一问题。为了起到人文教育的作用,教师应该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想象一下周瑜的历史形象,可以围绕他提出自己的问题”这种开放性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自然而然地参与小组讨论中。最终结果表明,通过小组合作提出的问题更加探讨意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真正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并将此理念渗透在一言一行中,落实在提问、讨论等各个教学环节上,将课堂教学盘活,使学生自发地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如此,人文教育才能取得更加明显的效果。

总之,高中语文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充分利用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人文教育,在不知不觉中滋养学生的价值观念,引导他们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实现人文素养培养的目标。

猜你喜欢

古诗文人文高中语文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何处觅诗意 添翼其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