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细处着手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2019-03-11郝永民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文化底蕴特级教师语言

郝永民

作为一名教师,怎么从细处着手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一、锤炼语言,提高语言感染力

江苏省特级教师张学青老师的教学语言,音质优美、吐字清晰、字字入耳;语调抑扬顿挫、有节奏感。高平老师,语言幽默、风趣,让人听得津津有味、兴味盎然。虽然是截然不同的学科,截然不同的语言风格,但都像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着每一位学生。对比我们自己的课堂,也有这样的魅力吗?如果把许多教师的公开课录制下来,就课堂语言仔细推敲一下的话,恐怕还达不到这样的水准。时常存在着诸如:重复、语句不规范、语调平坦、缺乏感染力等问题。所以,我们不要总是责怪学生不好好听课,我们更应该找找我们自身的原因。我们需要好好地锤炼自己的语言。

二、细读文本,提高文本解读力

张学青老师的课触动过很多人。我想,如果换作我,拿过《月光启蒙》的教材,能把课上得如此深刻、感人吗?一个“蒙”字,能从汉字的古义出发这么形象地来解释它并让学生一下子就记住吗?“芳香”一词能解释得如此立体、到位吗?能在课文结束后找到作者的代表作与课文中相关段落进行对比,再次寻找“启蒙”的影子吗?在这样的语文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语文思维品质、解读文本的能力怎能不日渐提高?

三、精讲精练,提高教学实效性

北京市数学特级教师钱守旺老师的课,课堂容量大、节奏快、效率高、有时代感。整堂课,数学味儿十足,思维含量很高。钱老师的报告更是精彩,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特别是用课件、课例来解释理论的过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给我以后的工作打开了新思路。当我反思自己的课时,发现了许多问题:课的知识含量和思维含量少、变式练习少;节奏太慢,翻来覆去效率不高;缺乏时代气息,不善于开发使用身边的时事性资源。找到了问题就找到了方向,经过两年的实践摸索,对比两年前的课堂,从渗透数学思想的能力再到提高课堂效率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厚实底蕴,提高专业能力

专家型教师,有着很强的专业能力和厚实的文化底蕴。他们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不仅渊博,而且精深,并且内化到了他们的知识结构中去,呈现到了课堂的每个点上。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教师应该具备比教学大纲的规定还多许多倍的知识。”我想,只有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做一个“专才”。而专业可以立身,丰厚的文化底蕴则能支撑起我们的人性。一个老师在课堂上不管是上语文课、数学课还是其他什么课,他的讲解、自我展示都折射出老师自己的文化厚度和思想高度。作为老师,只有我们能不断厚实自我的文化底蕴,才能为学生的生命铺一层温暖的底色。

五、潜心磨课,提高独立备课能力

我们年轻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公开课的磨炼。依稀记得,为了备好一节课,不知道要翻阅多少本资料;推敲多少遍教学预设中的环节;斟酌多少个教学语言中的词句;经历多少次教学材料的筛选;经历多少次反反复复的试讲;经过多少次领导、老师的悉心指导;经历多少个寂寞的、静悄悄的夜晚;经历多少个辗转反侧的难眠之夜。也就是在这种反反复复追求完美的磨炼过程中我们的教学水平渐渐提高。

六、反思实践,形成教学风格

许多名师的成长也是从“学招式”“移植”这样的方法开始的。我想,成长也可以说是一个模仿、实践、创造,最终形成自己个性特色的过程吧。“学招式”“移植”“复制名家或优秀教案”为我所用都可以启迪我们的智慧。这是许多优秀教师成长的一个必经阶段。特级教师于漪老师也是如此,她在教学中善于从实际出发,自觉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移植、加工、改造、创新,形成了课如其人,“法”如其人的生动活泼的创新局面。我们许多年轻的教师也不妨试一下这条途径。但话又说回来,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特色和风格,我们大多数人可能永远都成不了我们所仰望的这些人,但我们关键是要立足于自己的特点,扬长避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從细处着手,形成自己的个性特色和教学风格!

猜你喜欢

文化底蕴特级教师语言
高中体育教学核心素养渗透教学思路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中小学语文课堂的多元建构
一切皆有可能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特级教师评选起到了激励作用吗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