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免疫学”形成性评价实践①

2019-03-11张伟娟储以微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免疫学学年医学

陆 青 张伟娟 杨 慧 高 波 储以微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上海200032)

1976年,美国学者Ference Marton和Roger Saljo基于学生阅读实验,针对孤立记忆、被动接受和拷贝知识的浅层学习(Surface learning),首次提出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概念[1]。深度学习是指学习者运用批判性思维学习新知识,在新旧知识间建立广泛的联系,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应用到新情境中,解决复杂问题[2]。深度学习与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主要指创新能力、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决策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密切相关[3]。我国的高等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倡导深度学习,对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高等院校免疫学课程传统的评价方式为单一的终结性评价(Summative assessment),即在课程结束后进行闭卷考试。“一考定成败”的教育评价体系,使教师侧重课本知识的传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力的动态发展和培养重视不足。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是过程考核,注重教学信息的收集和即时反馈,用于教学双方学习过程中自我不断反思、调整和改进,促进教育目标的最终达成[4,5]。形成性评价 “过程性、自主性、反馈性”特点,与“主动、探究式、理解性”深度学习方式本质相契合。本文基于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实践,探讨运用形成性评价促进深度学习的可能性。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4~2015学年和2016~2017学年《医学免疫学》课程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和五年制(临八和临五)以及基础医学(基医)专业共计572名上课学生作为考察对象。

1.2研究方法 2014~2015学年的医学免疫学课程,采用传统的一次性终结性评价体系,以课程结束后的闭卷理论考试方式进行。2016~2017学年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考评体系。将2014~2015学年作为2016~2017学年形成性评价教学效果考量的对照组。主要采用两种方法探讨形成性评价教学效果。方法一:通过比较分析2016~2017和2014~2015学年医学免疫学课程期末考试成绩,考察形成性评价对期末考试成绩的影响。方法二:2016~2017学年课程结束后通过问卷星免费在线平台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形成性评价的意见。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生源素质等方面无实质差异。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复旦大学医学教育研究室设计的通用试卷分析软件和GraphPad Prism 5统计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统计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成组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4形成性评价的具体实施 医学免疫学课程内容涵盖基础免疫学理论、免疫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防治措施等。根据机体对抗原应答规律,基础免疫学纵向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横向由免疫细胞的识别、活化和效应构成。在此基础上讲授的临床免疫学是基础免疫学原理的实际应用。因此,形成性评价教学针对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和临床免疫三大教学模块,设计了形式多样和多层次的教学活动。固有免疫模块利用“问卷星”进行当堂在线小测验,考察个体对讲授知识点的初步理解程度,占课程总评成绩的10%;适应性免疫和临床免疫模块,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由教师命题,团队成员分工协作,完成课堂PPT汇报讨论和专题报告撰写,各占课程总评成绩的10%。适应性免疫模块对命题的要求是能够考察学生对医学免疫学基础理论和知识的理解、整合与贯通能力;临床免疫模块对命题的要求是在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模块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运用、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等。医学免疫学更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课让学生动手更动脑,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建立批判性和科学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实验报告占课程总评成绩的10%(表1)。

2 结果

2.1形成性评价对期末考试成绩的影响和作用 2016~2017和2014~2015学年期末考试试卷不同,但题型相同,难度相当,试卷α系数均在0.85以上,表明试卷检测结果可信度高。三个专业中,临床医学八年制(临八)和基础医学(基医)专业的试卷相同,题型在单项选择题、英语名词解释、简答题的基础上,比临床医学五年制(临五)专业多了综述题,试卷整体难度较临五专业为高。应用复旦大学医学教育研究室设计的通用试卷分析软件,比较分析2016~2017和2014~2015学年医学免疫学课程期末考试成绩,结果显示两学年学生的考试成绩均呈现负偏态分布(表2),说明教学富有成效。虽然平均考试成绩无明显差异,但从成绩频数分布来看,开展形成性评价教学的2016~2017学年临八、临五和基医三个专业在85~100分数段(相当于我校设定的A和A-等级)学生比例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图1)。进一步运用GraphPad Prism 5软件对2016~2017学年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考试成绩进行相关性分析,如图2所示,2016~2017学年修读医学免疫学课程各专业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成绩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以上结果表明,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终结性考核成绩产生积极作用。

表1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免疫学课程评价体系

Tab.1MedicalimmunologycurriculumevaluationsystemofSchoolofBasicMedicalSciencesFudanUniversity

评价项目权重评价内容深度学习能力评价方式实验课0.1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知识的理解、探究和实践能力,批判性、创造性科学思维训练形成性当堂小测验0.1固有免疫代表性知识点个体对知识的初步理解形成性适应性免疫PPT汇报讨论0.1PPT制作、口头表达和沟通能力、内容科学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知识的深入理解、新旧知识整合贯通阶段、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形成性临床免疫综述撰写0.1文献阅读的质和量、内容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表达的清晰性、完整性和准确性知识的深入理解、整合和迁移应用阶段,批判性科学思维建立、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形成性理论闭卷考试0.6免疫学的经典理论和知识个体掌握核心学科知识(理解、迁移)能力终结性

图1 运用不同评价方法的2016~2017学年和2014~2015学年,医学免疫学课程各专业学生期末考试成绩≥85分的学生比例Fig.1 Proportion of immunology students with final exam scores over 85 points in academic year 2014-2015 and 2016-2017 using different assessment methodsNote: *.P<0.05.

2.2关于形成性评价的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星”免费在线平台向2016~2017学年317名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0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5%。调查结果表明,有90%以上的学生同意形成性评价提高了自学能力(96.01%,其中,“非常同意”达到87.04%)、促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95.02%),以及有助于了解免疫学科发展新思想、新概念、新成果(91.03%)。而在促进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89.37%)、促进学习和思维方式改变(86.71%)、激发学习兴趣(85.38%),以及有助团队合作精神培养(82.06%)方面,有80%以上的学生表示赞同。具体结果详见表3。基于上述发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内部学习动机的激发,深层学习方法的使用,以及合作、交流和分享人文理念的培育,是医学免疫学课程有待进一步改进的方向。

图2 2016-2017学年形成性评价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关性分析Fig.2 Correlation between formative and summative scores in academic year 2016-2017Note: *.P<0.001.

表22014-2015学年和2016-2017学年医学免疫学课程期末考试成绩频数分布

Tab.2Frequencydistributionoffinalexamtestscoresofimmunologystudentsin2014-2015and2016-2017academictheyears

学年/专业人数人数/百分比≥85分84~75分74 ~ 60分<60分平均分±标准差2016-2017临八+基医17071/4256/3330/1813/779.59±12.172014-2015临八+基医14852/3550/3427/1819/1377.08±14.302016-2017临五14753/3641/2831/2122/1576.6±13.22014-2015临五10735/3331/2924/2217/1675.4±14.1

表3医学免疫学课程学生对形成性评价满意度调查

Tab.3Asatisfactionsurveyamongimmunologystudentswithregardtoformativeassessment

项目非常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促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210(69.77%)76(25.25%)10(3.32%)5(1.66%)有助了解免疫学科发展新思想、新概念,新成果184(61.13%)90(29.9%)23(7.64%)4(1.33%)激发学习兴趣158(52.49%)99(32.89%)35(11.63%)9(2.99%)提高了自学能力262(87.04%)27(8.97%)9(2.99%)3(1%)促进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181(60.13%)88(29.24%)26(8.64%)6(1.99%)有助团队合作精神培养199(66.11%)48(15.95%)45(14.95%)9(2.99%)促进学习和思维方式的改变168(55.81%)93(30.9%)32(10.63%)8(2.66%)

3 讨论

3.1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推进素质化教育 医学免疫学终结性考核为理论闭卷考试。试题紧扣教学大纲重点掌握内容,少有超纲,全面系统考察学生对免疫学经典理论和核心概念知识的掌握程度,以期为日后临床和科研工作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按照评分标准流水批阅试卷,为考察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提供客观依据。医学免疫学课程的形成性评价,以免疫系统健康与疾病的前沿热点研究为核心内容,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开展当堂在线小测验、小组为单位的开放性专题讨论和撰写研究进展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求知,促进学生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提高知识的综合分析和运用能力。形成性评价,从学生口头和书面报告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完整性方面,考查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深度和学习质量;从内容组织和表达的清晰性方面,考察学生的沟通能力。通过随堂在线小测验即时反馈,便于学生自我监控学习和改进学习方法(表1)。因此,医学免疫学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在内容、方法和功能上能够相互补充,两者相结合的考评体系,将有助于“医学基础扎实、临床技能规范、职业素质良好的国际通用型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3.2形成性评价教学促进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本质上是学习者采取的一种主动和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以高阶思维为核心特征的学习。倡导深度学习,对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形成性评价的自主性、过程性、反馈性特点,决定了形成性评价在评估学习成效的同时,本身可以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培养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在课程结束后进行的调查问卷表明,大多数学生对医学免疫学课程中运用形成性评价促进深度学习策略和效果感到满意(表3)。

开展形成性评价的2016~2017学年临床医学八年制和五年制以及基础医学专业本科生期末考试试卷成绩达A(A和A-)等级比例,较一次性终结性考核的2014~2015学年有显著性上升(图1);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成绩之间存在低度正相关关系(图2)。以上结果支持形成性评价教学对学生的终结性考核成绩产生积极作用。然而,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成绩呈低度正相关,这一方面体现出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本身在内容、方法和功能上有不同特点;但另一方面,也提示我们在今后教学实践中,需要进一步改革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推进能力考评和素质化教育。例如,在终结性评价中,可以适度增加整合基础和临床免疫内容的试题比例,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进一步完善小组合作学习机制,在强调团队合作交流的同时,能够体现个性化评价,防止小组学习中的“搭便车”,提高形成性评价的个体区分度等。

3.3形成性评价实践中的问题和对策 2016~2017学年的平均成绩比2014~2015学年有所提高,但无显著性差异(表2)。平均成绩虽是反映整体平均水平常用的指标,但计算方法本身也有易受极端高分或极端低分影响的缺点。这提示我们今后的形成性评价应结合学生自身能力特点和个性特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多种潜能,提升自尊和学习兴趣,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学习兴趣是决定学生采用浅层或深层学习方式的重要影响因素。在问卷调查中同学们也提出了“多开展一些关于有兴趣章节的评价”建议。目前,因学生人数增多和师资力量不足所致的大班授课,以及专业课程数目增加而压缩课程学时数的教学现状,为关注学习过程和个体能力发展的形成性评价实施带来挑战。同时,形成性评价教学显著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并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开展小班教学,为教师学术和教学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上和制度上的扶持和帮助,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形成性教学质量。

4 结语

我国的高等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倡导深度学习,对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我校医学免疫学课程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体系改革尚处于起步阶段。我们的教学实践初步证明,形成性评价能够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促进深度学习。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有助于学生专业知识、技能与素质的全面发展。结合学生自身能力特点和个性特征开展形成性评价,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是我们今后努力和改进的方向。

猜你喜欢

免疫学学年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医学的进步
内容回顾 温故知新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第二届星火学年
本刊诚聘特约审稿人
本刊诚聘特约审稿人
本刊诚聘特约审稿人
本刊诚聘特约审稿人
杨浦区老年大学举办2015
——2016学年期末汇报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