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几点建议

2019-03-10吴杏英杨良畏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整合初中数学信息技术

吴杏英 杨良畏

【摘要】信息技术的出现对初中数学教学手段的改进和优化提供了新机遇,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整合能够实现传统教学无法实现的效果.信息化不是教育的目的,没有思考与灵魂的信息化会误人子弟.本文从六个方面去阐述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整合

一、背景介绍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先进,信息技术的出现为初中数学教学手段的改进和优化提供了新的机遇.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整合能够实现许多传统教学无法实现的效果.《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面简称《课标》)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1].”《课标》还提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意实效.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不能完全替代原有的教学手段,其真正价值在于实现原有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1].”《课标》中“合理”二字,往往是大多教育工作者不容易把握的,因为《课标》没有给出这个度,没有一个标准.本文将探索如何去把握这个度.

二、信息技术教学在课堂上出现的常态问题

自从信息技术走进课堂,越来越多的教师将课程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使课堂效率提升起来.但随着时代进步,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提升,许多教师开始依赖信息技术,导致今天信息技术教学在课堂上出现了如下常态问题.

(一)在数学教学中注重课件制作

應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但是,很多教师非常依赖多媒体教学,只要是碰到大型公开课,第一时间不是去想如何备课,如何做教学设计,而是在网上找素材,做课件,这就本末倒置了.课件的制作应该是在教学设计完成之后才开始着手的工作,并且是辅助教学的.教师应该把精力放在教学设计上,多媒体课件应在教学设计完成后去制作,一定要注意心理策略,遵循教学原则,千万不要弄巧成拙.

(二)轻师生互动交流,重多媒体应用

《课标》指出:“不应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简单地将信息技术作为缩短思维过程,加大教学容量的工具;不提倡用计算机模拟实验来代替学生能操作的实践活动;也不提倡利用计算机演示来代替学生的直观想象,弱化学生对数学规律的探索活动.[1]”现在的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公开课,简直成了多媒体的天下,许多需要学生自己动脑去思考,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去实践、去探索的机会都被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所代替.如果多媒体的演示代替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就会减少,学生会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正是课堂教学的大忌.

(三)轻教学质量,重教学数量

《课标》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不能完全替代原有的教学手段,其真正价值在于实现原有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甚至达不到的效果.[1]”科学把握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时机,才能用之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必须考虑展示课件的最佳时机,找准最佳作用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从而提高多媒体使用的实效性.目前的课堂多媒体教学中,基本都是一种模式:演示、讲解.有的课堂上学生40分钟面对着屏幕,把原先低效的“人灌”变成了高速的“机灌”,教师成了放映员.本应该让学生思考时,教师却直接用多媒体演示,学生在解题时出现了疑难,本应该引导学生仔细探索时,为了让自己已做好的课件别浪费,便走马观花似地晃过去了,这样运用信息技术,不是舍简就繁,避易就难吗?

三、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上运用的时机

上面我们陈述了大多数教师滥用、错用信息技术教学的现象,那么如何正确使用信息技术是本文要论述的主要问题,笔者从下面六个方面去说明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上运用的时机.

(一)用于难以表述清楚之时,但反对该讲却不讲

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展示说不清楚的内容,中学数学中有很多知识需要后续数学知识才能表述清楚,但是受制于学龄与学情,不能在理论上认知,只能借助多媒体来展示,让学生有视觉上的“认可”.但是,有部分教师却将原本很容易说清楚的内容去用多媒体展示.有些教师在讲授“科学计数法”时,先播放了近十分钟的微课,学生最后注意力都不在知识上,全停留在知识外的视频上.笔者发现这个视频是该教师精心制作的,但是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因为他把本该可以讲清楚明白的内容,没有去讲,导致效率比较低.

(二)用于难以想象之时,但要先想象再演示

如果没有想象能力,是很难学好数学的,初中数学对想象能力要求较高,例如,在几何里,若学生想象力较弱,或者无法想象出几何图形的变化,这时如果借助信息技术,则很容解决这些问题,既可以将难以想象的问题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也能为以后学生的想象思维提供最好的模型素材.但是,我们不能盲目地用信息技术去扼杀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用于难以板书之时,注重板书的设计

有些数学课板书较为困难,特别是涉及画图题,如果知识接受过程与板书过程关系不大,这时信息技术可以给予教师很大帮助,不仅节约教学时间,而且知识呈现优美、客观,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学习“直方图”时,教材例题展示已收集到的63名同学的身高数据,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数据,合理分组,列出频数分布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这些都是不容易在黑板上板书的,如果采用教材及板书结合讲解,效率会很低下.这时候如果借助信息技术,可以直接在多媒体上呈现相关数据和表格,且在数据分组时会自动化处理,不会漏掉数据.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快速画出各种统计图,不仅准确,而且美观!

(四)用于难以操作时,注意不要包办操作

信息技术结合数学课程,可以帮助很多教师解决一些难以操作的题目,或者操作起来比较麻烦的题,又或者是不规范,难以让学生明白,影响课堂效率的题目.

但有些问题是不需要信息技术去操作的,完全可以凭学生自己操作完成,就没有必要使用信息技术,尽可放手让学生去操作.例如,计算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这种操作就没有必要使用计算机等辅助工具,学生动手操作更能理解计算方法.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动手操作的,我们尽量不去“麻烦”信息技术,多去“麻烦”我们的学生.

(五)用于难以观察之时,避免该观察却不观察

有些数学问题比较难于观察,如果借助信息技术,會显得很轻松.初中数学教材上大多数问题都是需要观察得出的,这是由于大多数问题的证明是需要理论支撑的,而大多数理论学生是没有的,比如,在教学有理数乘法时,在负数乘负数的规律探索中,我们是直接由观察举例得到负数乘负数得到正数.像这样由观察得到的算法或者规律,在初中数学教材里有很多,导致很多教师不去引导学生观察,而是直接由多媒体去呈现.

(六)用于难以探究时,但要注意探究方式的选择

探究学习是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独立地获取新知识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2].数学教学中,师生会经常碰到一些探究性较强的题目,有些题目探究性较强,大多数学生不知从何下手,甚至有些学生看到答案也是一头雾水,不知其理.教师在讲授这类题时,也是很费脑筋,不知如何切入才能让学生听明白,提高课堂效率.

如果一味地借助信息技术探究数学题,那么我们最终会剥夺学生的探究创新思维,这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所以,我们在探究题方面,不要盲目使用信息技术,即使使用,也要注意方式,不可完全呈现在学生眼前,要具有启发性.

四、结束语

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用不当,就得不偿失.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不能完全替代原有的教学手段,其真正价值在于实现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耿恒考.培养初中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教学路径[J].江苏教育,2015(42):35-36.

猜你喜欢

整合初中数学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