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战略在印度面临困境的原因

2019-03-09王亚苹

大经贸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中印关系一带一路

【摘 要】 印度作为南亚的大国,其在南亚的巨大影响力对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在南亚的顺利推进具有重大意义。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南线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国家,印度在中国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战略中是不可代替的。然而“一带一路”战略在印度推行的现状并不乐观,为了找出症结所在,对症下药,使“一带一路”战略能够顺利推进,本文主要从发展差异,雙边关系以及双方认知差异方面分析其难以顺利推进的原因。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印关系 认知差异

目前,印度对中国提出的“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相对关切,但对中国的提出的“一带一路”虽然没有明确反对,但是也不支持,态度消极。2018 年 6 月初的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上,印度也是在《青岛宣言》中唯一未表态支持“一带一路”的成员国。 此外,印度还对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进行反制,通过出台“季风计划”、干扰中巴经济走廊、与日本共建“亚非增长走廊”等,对冲“一带一路”。通过对域内国家拉拢打压企图抵消中国在南亚的影响力。不难看出印度在短时间内对“一带一路”的倡议是抗拒的。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一带一路”战略在印度面临困境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原因。

一、中巴经济走廊

中巴经济走廊以喀什为起点,途径巴控克什米尔地区、伊斯兰堡、拉合尔终止于瓜达尔港,全长3000公里,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贯通南北丝路关键枢纽,是一条包括公路、铁路、油气和光缆通道在内的贸易走廊,也是“一带一路”的重要项目。中巴两国致力于把走廊打造成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工程和先行项目,但中巴经济走廊也是印度最为担心的一条战略通道,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巴经济走廊通过印巴两国主权争议地区克什米尔。虽然中巴经济走廊经过的是巴控地区,但印度从不认为巴控区是合理合法的。印度反对“一带一路”的官方理由正是认为中国忽视了印度对主权和领土的核心关切。然而中巴经济走廊是连接70个欧亚国家的新丝绸之路的重要支柱,在“一带一路”的战略布局上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在这一点上中印双方僵持不下。另外,印度与巴基斯坦关系一向紧张,中巴经济走廊项目带动沿线经济、文化、民生等各方面的发展,这一系列的变化发展让印度担心中巴经济走廊在克什米尔地区造成的战略影响。

二、国家安全考虑

(一)“一带一路”布局对印度造成压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国家在俄罗斯和中亚五国、东南亚十国、以及中巴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所涉及的南亚诸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三个方向:一从中国经中亚、俄罗斯到欧洲;二从中国经中亚、西亚到波斯湾、地中海。三从中国到东南亚、南亚、印度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分两个方向:一是从中国沿海港口经南海到印度洋至欧洲;二是从中国沿海港口经南海到南太平洋。从战略布局可以看到,印度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必经国家,北部有中巴经济走廊,南部又有经过印度洋的海上丝绸之路。在印度看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在布局上是对印度的一种包围,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印度是将此布局视为威胁,反对“一带一路”的靠近。

(二)缺乏政治互信。“一带一路”布局对印度的“包围”加上中印边界问题的矛盾难以化解,中印关系的紧张始终存在。印方反对“一带一路”战略的关键的因素仍然是边界问题,悬而未决。这也是中国和印度固有的矛盾和分歧。在印度看来“一带一路”的倡议,从历史和文化层面影响了印度在南亚的软实力布局,从国际经济格局层面制约了印度的对外贸易设想,从国家外交战略层面削弱了印度外交战略的竞争性。这种政治互信缺失严重影响了两国的贸易合作。

三、印度对自身的定位

(一)印度的大国姿态。一直以来印度都已大国自居,—个大国自然不愿接受另一个大国的提议。更何况印度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单方面提出的一项侧重于本国国内的发展政策,并非是多国会议商议出来的结果,所以没必要支持和响应,配合中国发展壮大,实现别国的发展目标。在印度看来“一带一路”只会让中国在南亚地区“一家独大”。历届印度政府都将外交重点放在南亚。“印度洋是印度的印度洋”以及“南亚是印度的南亚”思想根深蒂固,对于外部力量进入南亚及印度洋反应敏感。分析南亚的区域特征发现,印度作为南亚次大陆上最大的国家,其他国家环绕其周围,形成众星捧月般的区域架构。不论在地理、人口、政治及经济指标上,印度长期均有压倒性的优势,使得印度决策层形成巨大的错觉,即印度完全有能力实现南亚地区的排他性,并引领南亚地区发展。比如,尼布尔、不丹这些国家过去只能选择印度,但是中国“一带一路”的倡议给了这些国家更多的选择空间。2015年印度对不丹的封锁未见成效,可见一斑。印度以南亚大国自居,不愿意有另一个大国涉入南亚,从而威胁印度在南亚的大国地位,故印度对“一带一路“的倡议是抵触的。

(二)印度的小国心态。印度有着强烈的大国诉求,却有着小国的心态。大多数的国际合作或者倡议,印度都是不合作的态度。闭关锁国和被殖民的历史,遗留着保守主义的思想。一直以来印度在全球治理和多边谈判中长期扮演搅局者角色,面对中国提出的倡议自然不会轻易说“是”。出于安全和规避风险考虑,印度并不想与中国绑在一起。在印度看来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更多基于政治考量,带有明显的战略意图。首先,“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落实将为中国在印度洋扩展影响力提供方便。印度对中国的固有认知以至于对中国的倡议向来带有偏见。虽然在新中国建立之初,两国建立友好的双边关系,但是60年代的边界战争,令印度至今对中国还心有余悸。因此,即使近年来两国关系趋于和缓但印度始终将中国视为“威胁”,对中方主导的“一带一路”持消极态度。

四、印度自身的发展需求

(一)中印贸易逆差。中国是印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印度在中国的主要贸易中排在第十位,因此,印度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高于中国对印度的贸易依存度。以2017年为例,印度对中国出口额占印度出口额的4.2%,印度从中国进口额占印度进口额的 16.1%; 相比之下,中国对印度出口额占中国出口额的3.2% ,中国从印度进口额占中国进口额的 0.7%。并且中国对印度的出口仍在持续增长,而对印度的进口却增长缓慢。两者的严重失衡导致印度对华贸易逆差不断提高,引起了印度贸易保护主义,伴随着印度国内频繁变化的关税政策,两国的贸易摩擦也越来越多。

(二)中印贸易竞争。中印两国地处亚洲,都是新兴经济体,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竞争,特别是在出口商品和出口市场方面。作为两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产品趋同较为严重; 同时,两国在工业化进程中均处于产业链底端,出口对象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主,仍以 2017年为例,在中国和印度的前十大出口伙伴国中,有四个国家是一致的,因此难免因为竞争相互挤占市场。与中国的发展竞争是印度长期的焦虑,因为印度在多方面和中国相比是非常相似却又位于劣势,印方担心加入“一带一路”后,经济对中国开放,中国企业会以压倒性的优势冲击印度本土的经济和产业。

五、其他国家的介入

日美等发达国家的阻碍是另一个制约“一带一路”推行的影响因素。虽然目前日美对“一带一路”的看法有所转变,但之前一直出台的政策对冲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如美日推出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美国新出台的“印太战略”,以此来压制中国推出的“一带一路”。在这些战略中,印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印方表示可以与中国合作但不接受开放的“一带一路”,但可以接受中国参与“印太战略”。印度参与构建的“印太大联盟”表明印度致力于推动“亚洲多极化”,而制衡中国则是印度的主要目标。印度的“东向”政策得到了东盟及美、日、澳等国的积极回应。这既有赖于印度自身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与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给这些國家带来的压力密切相关。印度本就对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抱有戒备,其他国家的介入印度无疑是乐见其成的。

结 语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中国与印度虽固有历史问题,边界争议,但这不是“箭在弦上”的问题,可以通过国与国的对话减少猜忌,在国家的绝对安全上增加政治互信。可以就印度在坚决反对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退群”等反全球化问题上和中国的共同立场进行友好交流,缓和矛盾。互相尊重是中国对外关系的原则之一,面对印度的大国诉求,中国也可适当满足印度的大国虚荣心,以便更好的推进两国的交流合作。中国和印度都是两个发展中大国,作为两大新兴经济体代表实现“中国梦”、“印度梦”,“龙象共舞”更符合两国利益。“一带一路”倡议是在“共商、共建、共享”中实现互利共赢,是中国智慧助力亚太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南亚大国的印度对“一带一路”的顺利实施意义重大,但却因其一直态度消极,使得“一带一路”的南亚进程面临困难和挑战,就目前国际态势看,改变印度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消极态度将是希望与困难共存。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青岛宣言》,2018 年 6 月 10 日,http: / /news. china. com. cn /2018-06 /11 /content_51987018. htm

[2] 梅冠群.印度对“一带一路”的态度研究[J].亚太经济,2018(02):78-86.

[3] 刘旸.“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印贸易合作问题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04):23-24.

作者简介:王亚苹(1993-), 女,籍贯:河南,硕士研究生,单位:中原工学院,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基本问题研究

猜你喜欢

中印关系一带一路
资讯
王毅回应中印分歧望双方打开心结相向而行
莫迪政府缺席“一带一路”对中印关系的影响
印度崛起对中国的挑战与双边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