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代东北农产品商品化影响因素探析

2019-03-09王娜

大经贸 2019年12期
关键词:商品化影响因素

【摘 要】 东北地区是中国典型的农业发展地区之一,1861年营口港开放到日伪政权建立之前东北地区农产品商品化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清末弛禁放荒政策促进了东北移民的增加和土地大面积的开发,旗地升科及私有制土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封建地主土地关系逐渐瓦解。引进西方先进的农业技术,建立近代农业垦殖公司,港口与铁路运输贸易快速发展,东北传统农业开始向近代农业转型等诸多因素共同影响着东北地区农产品商品化的日益发展。

关键词 近代东北 農产品 商品化 影响因素

一、近代土地关系的转型

清代早期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主要集中在辽中一带,乾嘉年间有大批的余粮运往关内,东北地区的粮食也主要供应给盛京一带王公大臣、八旗子弟所在的辽东地区,剩余可作为商品的粮食是十分有限的。清政府为了保障盛京地区的粮食供应,“对奉天、直隶海船往来,贩运米豆杂粮,向有例禁。”[1]清政府的例禁使东北地区农产品商品化发展的速度极其缓慢,小农为单位的自然经济依然占主导地位。

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国门被迫打开,虽然封建君主专制弊端日渐暴露,《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是这一次战争的失败并没有对边远的东北地区产生过多的影响。然而,1858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却给东北这片土地强烈的冲击。中英《天津条约》签订后,牛庄(营口)成为了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此后,东北地区也成为了西方帝国主义列强倾销商品的市场、掠夺原料的基地,西方列强的纷至沓来成为东北地区农产品商品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道光年间,已经开始有流民潜入凤凰城东叆江西岸私自开垦,1848年,清政府在凤凰城附近查出大批私垦熟地,“饬令地方各官分别招佃征租”。[2]东北地区官荒地的开禁促使大批的流民和少地的农户进行土地的开垦,清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介入丈放土地,禁地逐步得到开垦耕种,东北的耕地面积开始迅速增加,大批关内移民使东北地区的粮食产量不断增加。此外,旗地的升科,进一步消除了旗地与民地的界限,旗民交产合法化。东北地区原有的封建地主土地形式开始向私人地主经济转变,束缚东北农业发展的诸多不利条件都被打破。

东北地区在列强的侵略下,被迫开放,农业亦不例外的在夹缝中生存。清政府弛禁放荒的土地政策以及移民的大量涌入,东北地区的土地面积不断扩大。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不断渗透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壮大为东北地区农产品商品化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

二、交通运输迅速发展使农产品商品率不断攀升

1861年营口港开港以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加强了对东北地区的渗透。1863年清政府下令“各海口豆石开禁,准令外国商船运售”,1862年营口外轮仅有86艘,1865年就增加至274艘,约90%的外轮从事粮豆转口贸易。[3]大豆三品贸易是东北地区与外国农业贸易联系最典型的农产品纽带之一,东北地区的商品化率在此后不断地提升,东北地区的农业经济被迅速卷入到资本主义市场之中。但是,仅仅依靠港口和大车陆运进行农产品贸易是远远不能满足外国资本主义需求的,当时牛庄至铁岭的174里舟运航程,上航需13至15日,下航需6至10日,陆运的大车,载有一吨至一吨半的亦不过日行五六十里。[4]

进入20世纪后,东北地区形成了以铁路运输为主,河运为辅的交通网。形成了以中东铁路、南满铁路、京奉铁路为主、呼海、吉长等为辅的沿线铁路。铁路筑成后,百业勃兴,其成效卓著者,首推农业。[5]北部农产品开始大量南运,位于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联结点的长春迅速成为东北粮豆运销的中心,1907年仅有30万石,1912年增至75万石,长春所有的仓库豆袋、高粱包堆积如山,甚至没有可以容纳的地方。铁路的兴建将农产品市场引向农村,农产品市场经济通过铁路亦给农业以重要影响,逐步打破了传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农产品商品化率不断攀升。

东北地区农产品进入世界市场,需经过各大港口进行贸易输出,东北进行农产品输出的四大港口为大连港、营口港、安东港和海参崴。随着粮豆大量运往国外,外国的市场不断扩大,成为了东北农产品商品化的又一契机,农产品的生产量不断增加。1908年,英国北美榨油业因北美、印度、埃及等国的油料作物欠收,原材料严重短缺,南美等国的油料作物产量亦不如前两年,东北大豆三品一时盛行于欧洲。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对加速东北农产品商品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影响农产品商品化率不断提升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三、农产品加工技术的发展与农产流通市场的形成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东北地区农产品加工市场的需求不断扩大,粮食加工技术快速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农产品商品化率的提高。农产品商业流通的渠道迅速繁盛起来,最典型的就是东北商业资本经营的粮食购销机构粮栈,是东北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的载体。

榨油业使东北大豆成为外国和本国需求量最大的粮食之一。大连榨油厂1922年有65家,1923年仅一年时间增加至87家,消费的东北大豆1926年为1 197 359吨,占东北地区大豆总产量的30%。[6]北满地区哈尔滨1919年有榨油厂28家,1921年增至41家,1923年以后榨油业在东北地区首屈一指,发展迅速。1922年,哈尔滨民族资本创办的机器面粉制造厂20余家,1930年发展至30家,在世界经济危机前夕,东北的制粉业产量始终是增长的。酿酒业是东北北部地区的第三大产业,1922年以后酿酒厂快速发展,到1931年新增高粱酒酿酒厂315家,新式的酿酒厂快速发展起来。哈尔滨的啤酒业不仅供应哈市的市场需求,同时远销海外。

农村各个阶级对市场化的依赖程度是考察农产品商品化率的一个重要因素,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东北地区实行严格的闭关锁国政策,农业生产始终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及其缓慢。随着私有制土地经济的发展,以货币形式为主的租佃关系、雇佣关系快速发展,使农民的生产生活不在局限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范围内,货币开始在市场上迅速的流通,农民可以自由支配手中现有的货币购销商品。帝国主义列强对东北地区的侵略,将农民进一步卷入市场交换的中,农产品商品化进程进一步加速。在东北农产品销购的市场机制中,粮栈是粮豆销购经营的典型,同时兼营粮豆的储藏、保管、运输以及向农民借贷资金和储销生活用品等,成为加速农产品商品化的重要枢纽。

在农产品加工业日渐发展的过程中,诸如油坊、烧锅、火磨等诸多以农产品为原材料的制造业迅速发展,粮食销购的载体粮栈迅速发展壮大,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卷入使东北地区农产品流通市场日渐发展,都成为了影响东北农产品商品化率的重要因素。

四、结论

近代东北地区农产品商品化的性质依然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商品经济,但是自营口港开阜以来至1929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爆发前夕,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刺激了近代农产品制造工业的产生,加速了东北近代化进程的发展,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当然,对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东北而言,促进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需要有推动因素,封建地主土地关系的瓦解,资本主义的入侵,交通运输也的发展,农产品加工技术及市场流通的发展都是这一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参考文献】

[1] 清朝文献通考,卷33.

[2] 奉天通志,卷39.

[3] 衣保中.中国东北农业史[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

[4] 刘祖荫.满洲农业经济概论[M].建国印书馆,1945.

[5] 东省铁路经济调查局编辑.北满与东省铁路.哈尔滨:东省铁路经济调查局编辑,1927.

[6] 于春英、衣保中.近代东北农业历史的变迁[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7] 衣保中.中国东北农业史[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

作者简介:王娜,出生年份:1994年,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吉林扶余,学历:硕士研究生  单位:辽宁大学  研究方向:中国近代东北区域史

猜你喜欢

商品化影响因素
论虚拟角色名称商品化权益的独立性
明清时期陕西果树商品化趋势及殖民采掠初探
日本商品化权的历史演变与理论探析
对农业技术市场推广的服务研究
过度商品化引发的生态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