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画首“神曲”给你“听”
——“神曲—赵贵德中国画探索展”在河北美术出版社美术馆展出

2019-03-07摄影报道苗卫钟

河北画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贵德神曲美术馆

摄影报道 /萧 山 苗卫钟

赵贵德(满族),1937年生于北京。国内享有盛誉的国画大家,第五、六届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第三届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是第一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作品曾获北京亚运会体育美展银牌奖,入选《百年中国画大展》;《激流》《春潮》等作品入选第五、六届全国美展。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江苏美术馆等单位及诸多国家和地区的艺术机构收藏。

展览开幕式上大咖云集

2018年12月29日上午,“神曲——赵贵德中国画探索展”在河北美术出版社美术馆开幕。一场精彩、震撼的艺术盛宴就此正式开启。

徐光耀、韩羽、李明久、王加林、王离湘、刘小放、闻章、刘金凯、郑世芳、潘学聪、祁海峰、徐福厚、蒋世国、杜锡瑞、汉风、戴魁、贠冬鸣、孙泓洁、林茜、纪青云等文化艺术界知名人士200余人参加开幕式,参观了展览。

《百鸟朝凤》

《献仙音》

本次展览是八十多岁的赵贵德先生时隔28年后的第二次个展,是赵贵德近年来艺术思想与实践探索的一次全新展示,共展出其新近创作的国画、书法作品四十余幅,分为“心灵大颂”“天仙舞”“音乐人”和“书法道德经”四大系列。

展出作品在“传承以往”与“创新未来”的层面有很大突破,不仅是赵贵德先生当下艺术状态的全面呈现,是他书画艺术的一次总结,更是他在艺术“寻梦”道路上的又一次重新出发。

在当天举办的“神曲——赵贵德中国画探索展”研讨会上,三十多位知名艺术家围坐在一起,畅谈书法与绘画创作,围绕赵贵德先生对中国画的深刻探索展开了热烈讨论。

而在以“瞬间碰撞”为主题的现场笔会上,韩羽、赵贵德、李明久、祁海峰等十位书画家共同创作了两幅巨幅画作,并无偿捐赠给了河北美术出版社美术馆。

据悉,此次展览是河北美术出版社美术馆2018年的压轴之展,展期为2018年12月29日至2019年1月12日。

从“问路”到“问道”用了整整28年

画展为什么叫“神曲”,难道画也可以听吗?为什么赵贵德先生,时隔28年才开了自己的第二个个展,而且定义为“探索展”?

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得从赵贵德小学5年级时写过的一篇作文说起。

那是一篇很俗套的作文,上过学的人大概都写过:我的理想。

科学家、工程师、作家、警察……一般人写完就完了,但赵贵德从那时候起,就很认真地设计自己的目标了,他说长大了要当“大”艺术家。

为了这个“大”字,赵贵德苦苦奋斗了大半个世纪。

在赵贵德看来,中国画是做学问的画种,画家需要有三个功夫:文化功夫、语言功夫和技巧功夫(排序不能变),三者都100分才算大艺术家。

现在赵贵德先生已是年过八旬、荣誉等身的大画家了,但你若问他大艺术家的目标实现了吗,他会干脆利落地回答:“没呢。”

因为“大艺术家”是个标准,也是永恒的追求,不断水涨船高。很可能这会儿觉得够了,等再过十年发现还不到60分。所以,他总是不断否定自己。当年,人民美术出版社为全国知名画家出画集,别人争着往里挤,赵贵德却一拖再拖,画册没出就开始“否”了。

包括正在进行时的这个展览,带着画来石家庄的头天晚上,赵贵德又看了一遍,说“这不行”。

“不行”不是真不行,而是指跟自己的认知还有差距。有人觉得赵贵德太苛刻了,但他说只有苛刻才能觉醒,必须要严肃认真地对待艺术。所以,1991年在中国当代美术馆办过一个“问路展”之后,时隔28年赵贵德才在河北美术出版社美术馆办了这个“探索展”,也可以定义为“问道展”。

“问路”是摸着石头过河,“问道”就上升到一种哲学境界了。这个跨越,赵贵德用了28年,但依然“在路上”。他说展出的40余幅作品不是展示成就,不是彼岸,只是展示他的思考、他对问题的追究。

他甚至说,对于画家(尤其画中国画的)来说,80岁到90岁还是向上攀登的黄金时期。“80岁以前是爬行动物,还不知道怎么登台阶。我现在‘80后’了,终于知道往上登了。”

用哲学“结构大脑” 艺术家必须是思想家

赵贵德先生的画不是具象的,有的是模糊了人形的人们演奏各种乐器,有的是手眼观天的天仙们载歌载舞,还有用《道德经》的文字为载体、利用汉字的间架结构组成的一幅幅画。

很美,很震撼。如果不能理解赵贵德“用哲学结构起来的大脑”,恐怕也看不懂。

从来没遇到过哪位画家,不谈绘画本身,而是从国学三经(《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说起。

从1961年起,赵贵德就开始研读《道德经》,这给他带来的是最根本的思维方式的改变。一般人的思维轨道是:这个颜色怎么用?这条曲线是什么?赵贵德先生的思维路径却是“辩证”的。绘画是视觉艺术,他觉得视觉是一种狭隘的捆绑,虽说眼见为实,但虚才是最强大的生命气场。只不过,人们的想象力往往不够宽阔,总在存在中找认知。实际上,更广泛、更宽阔的认知,在“无”里头。

中国画是用哲学思维方式进行创作的画种,线条和色彩要表达的,恰恰是肉眼看不见的东西。赵贵德认为,一个艺术家必须是思想家,思想家最大的功能就是通过冥想进行创造。

所以他说“画马非画马”,所以他笔下的“神曲”可以看,更能听。就像闻章先生为展览写的前言中所说:他把“神曲”化成了线条、色彩和节奏,把声音化成了结构,把听觉的化成了视觉的,且也让人通过视觉而联通听觉,使得“神曲”现前。

中国画可读、可视、可听。不过,你想要听到,首先得自己心里面有声音。

这是个哲学问题。但话又说回来,画不是让人懂的,而是让人欣赏的。你不一定先研读《道德经》再去看画,甚至你不一定要了解画家本人,你只要看得舒服就行了。赵贵德说,新时代创造的点在于美,舒服了就是美。

他不仅读“三经”,还读苏格拉底、柏拉图的《对话录》,莫言、贾平凹、铁凝、王安忆、蒋勋、刘心武,说起来也是如数家珍。

以上都可以理解,毕竟跟绘画离得很近。但果壳儿里的宇宙、广义狭义相对论、引力波,赵贵德先生说起来也头头是道。《时间简史》《未来简史》《意识光谱》《三体》等一般艺术家不太会看的书,他也很有兴趣地读了。

对于赵贵德来说,读书就像“一”生万物,找到了事物间内在关联的东西,兴趣会引导他一本接一本读下去。所以他经常去北京的三联书店和商务印书馆,从来没有空着手出来过,而且一般不会只买一本,至少都是两三本。

赵贵德画画时,案头也放着书。看似离绘画很远的书,其实对他的创作很有影响了,还“不是一般的影响”。

“只有一杯水的时候,你盯上半天,也跳不出这个圈子。再加上一杯茶呢?再加上一杯果汁呢?成分多了以后,你想问题就不一样了。”赵贵德说,读书就是占便宜,因为你比别人“多”了。

“回家办展” 两代冀美出版人合奏“神曲”

赵贵德先生不仅是国画大家,而且在出版领域也是成就颇丰。

在河北美术出版社工作期间,他培育了河北的年画队伍,打造了河北的年画品牌,主持了《中国玉器全集》等众多精品出版项目的实施,为出版社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谈到为什么把自己人生的第二次个人展览放在河北美术出版社美术馆,赵贵德先生饱含深情地说,自己曾在河北美术出版社工作二十多年,对河北美术出版社一草一木都充满感情;除此以外,对出版社办的美术馆也充满感情,出版社办美术馆,在全国也没有几家,充分体现了河北美术出版社对文化、艺术和品牌及社会责任的传承、追求与担当;河北美术出版社的美术馆办出了水平,在画展设计、展览布置甚至包括作品标签的各个细节都体现了很强的专业性,值得托付。

河北美术出版社总编辑潘海波对于赵贵德先生“回家办展”表示十分荣幸,他说,“赵贵德先生不同寻常的探索和问道之展义无反顾地选择在河北美术出版社美术馆举办。这体现了老一辈冀美出版人对新一代冀美出版人浓厚的情意、无声的支持和殷切的期许。这既是一次个展,也是一次合奏,堪称两代冀美出版人在生动展示如何出好书、出人才、创品牌、办名社方面合奏的一支'神曲'。”

猜你喜欢

贵德神曲美术馆
钢·美术馆展览现场
钢·美术馆二层展厅 钢·美术馆一层展厅
青海贵德地区藏族面食与文化研究
后全球化时代的神曲与寓言
贵德县气象干旱特征分析
去美术馆游荡
张杰演唱功夫主题神曲《我是来揍你的》
美术馆
神曲MV怎么撸? 让神曲界一姐王蓉教你
燕赵书画名家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