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朝文字狱案悲歌

2019-03-06宋伟哲

检察风云 2019年4期
关键词:文字狱乾隆帝乾隆皇帝

宋伟哲

文字狱是中国法律史上的一曲悲歌,而荒唐的“《字贯》案”与“《一柱楼诗》案”不幸成为这曲悲歌中最凄凉的乐章。

《字贯》案

清军入关后,在统治中原汉人时总显得信心不足。博大精深的汉族文化让清朝统治者非常自卑,“反清复明”这四个字不断刺痛清朝統治者的敏感神经。他们畏惧汉族士大夫怀念朱明王朝,产生反清思想。因之,清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等朝大兴文字狱,从文人的诗文中寻章摘句,制造一系列冤案以钳制思想维护统治。

乾隆中期以后,皇帝好大喜功,宠幸奸佞,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民间反清苗头逐渐上升。面对这种情况,统治者非但不反思过失,反而采取更为严厉的统治政策。自诩才高尤好舞文弄墨的乾隆帝对钳制读书人的思想特别重视,为此连下严令让各级官员彻查全国书籍,寻找所谓的反清悖逆文字。圣旨一下,各级官员开始查抄禁书。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江西新昌县(今江西宜丰县)有人向官府检举揭发本县一个叫王锡侯的举人,称其所著之书《字贯》竟敢删改和批评由康熙皇帝钦定的《康熙字典》,实属大逆不道,应予严惩。王锡侯何许人也?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他出生在江西一个普通家庭,从小发愤苦读以求功名。然而,王锡侯的科举之路一直不顺,直到三十八岁才考中举人。此后他屡试不第,家庭也日渐贫困。从此,王锡侯开始发愤著书。他发现由康熙皇帝钦定的《康熙字典》虽然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但是缺点也很明显。他认为《康熙字典》收字太多使用不便。为此,王锡侯耗尽多年光阴撰就《字贯》一书,他在《字贯》序中批评《康熙字典》“查此遗彼,举一漏十,每每苦于终篇掩卷而仍茫然”,又对自己的《字贯》自夸了一番,希望以书成名的同时也能靠售书赚钱来补贴家用。

不幸的是,这本书给王锡侯带来了灭门之灾。几年前,新昌县有个泼皮无赖王泷南因为教唆词讼被官府发配边疆。发配路上,王泷南潜逃回乡,却被王锡侯等人抓住押解官府治罪。从此,王泷南对王锡侯痛恨不已,他发现王锡侯《字贯》中的问题后,立即向官府举报以泄私愤。此时的江西巡抚名叫海成,是满洲正黄旗人,学问不高,却善于溜须拍马。他接到下属的汇报后,并没有仔细研究,立即将此案上奏乾隆皇帝。海成在奏折中认为王锡侯《字贯》序文中的语句“显属悖逆”,建议将王锡侯革去举人身份。此时的海成心里美滋滋,认为自己在查抄禁书方面又立了一大功。可他做梦也没想到,制造这么一起冤案竟然让他和王锡侯的末日同时来到!

原来,海成在上奏乾隆皇帝的同时依例呈上了王锡侯《字贯》一书。日理万机的乾隆皇帝置军国大政于不顾,竟然饶有兴致地看起这部《字贯》来。不料刚看到第十页,乾隆皇帝竟怒不可遏。乾隆帝发现王锡侯在《字贯》中竟然将康熙帝、雍正帝、自己的名字玄烨、胤禛、弘历直接写上。古人讲究避讳,君主的大名更是绝对不可直接书写的,必须缺笔,或者改用别字。其实,王锡侯不是不懂得这个道理。他写这些名字,正是为了教导年轻人避讳的方法,而不是故意冒犯皇帝。可乾隆帝却不管这些,他在圣旨中指责王锡侯的行为“深堪发指,此实大逆不法为从来未有之事,罪不容诛”!乾隆帝给王锡侯定了谋大逆的罪名。其实,谋大逆罪在《大清律例》记载得明明白白,是指毁坏皇家宗庙、陵寝、宫殿。乾隆帝的判决显系冤枉。结果,王锡侯被处以斩刑,子孙七人被判斩监候,其余家属、家产尽数充公。这个全部家产不足百两的穷困之家遭遇灭顶之灾,令人痛心不已。

王锡侯遭殃了,可海成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然也濒临问斩。乾隆帝认为,海成仅将王锡侯定罪革去举人“实大错谬,是何言耶”?王锡侯冒犯避讳的文字,在书的第十页就能看到,海成却没有指出,这最令乾隆帝不满。他在圣旨中严厉斥责:“海成岂双眼无珠茫然不见耶?抑见之而毫不为异,视为漠然耶?所谓人臣尊君敬上之心安在……对此大案亦漫不经意,朝廷又安借此辈尸位持禄之人乎?海成实属天良尽昧,负朕委任之恩。”如此严旨之下,海成的命运可想而知。他被判了个斩监候,秋后处决。万幸的是,史载他秋后捡了条命,被发配边疆。此外,大批官员以及与王锡侯交往的文人也遭遇不同程度的迫害,那个泼皮王泷南也没落个好下场。此案是一出彻头彻尾的悲剧,没有一人是赢家。

《一柱楼诗》案

就在《字贯》案血迹未干之时,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江苏又发生了《一柱楼诗》文字狱案。令人惊奇的是,这起案件的主要推手之一竟然是刘墉。没错!就是那个在文学作品里跟和珅斗得死去活来的刘罗锅,此案也成了他宦海生涯中为数不多的污点之一。

所谓《一柱楼诗》,乃是江苏人徐述夔所作的一部诗集。徐述夔乾隆年间中过举人,也做过知县。不过他一生仕途不顺,又好写文作诗。去世之后,儿子徐怀祖将此书出版来纪念其父,这本是当时江南文人常有之事。徐家长期以来与当地蔡家有私仇,双方关系很差。多年前,徐怀祖花2400两银子买了同县人蔡嘉树堂弟蔡耕田的几顷田地。徐怀祖去世后,蔡嘉树以该田中有他家祖坟为由,想贪便宜用960两银子赎回该地。徐怀祖儿子徐食田当然不允,蔡嘉树便向官府揭发徐食田祖父徐述夔著作《一柱楼诗》有所谓悖逆诗句。例如“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重明敢谓无天意”“江北久无干净土”“乾坤何处可为家”“近来世事益非非”等等。其实,这本是读书人抒发情感之诗句。可蔡嘉树却称这是徐家悖逆的铁证,徐述夔显然是怀念明朝,讥讽大清,公然否认现在的大好形势。

明眼人一看,这是彻头彻尾的诬告谋财案。县官涂跃龙接到报案后,也看出蔡嘉树的心思。这时,徐食田听说蔡嘉树要告自己的消息,主动向官府坦白祖先并无诽谤朝廷之意并将书籍、刻板上缴。依照当时的规定,凡是主动坦白的,一律从轻发落甚至是免罪。县官涂跃龙不想把事情闹大,他将书籍、刻板依律上交上级后,判处徐食田将有蔡嘉树祖先坟墓的十亩地让与蔡家,想就此结案。谁知蔡嘉树不服,又到省里的藩台衙门告。

江苏藩司陶易的师爷陆琰负责办理此案,他一眼看出蔡某的歪心思,在批文里斥责蔡嘉树,查抄禁书是官府之事,“与尔何干,显系挟嫌倾陷”。他还批复地方衙门,一旦查明徐述夔诗文无悖逆之事,就要依照律法“诬告反坐”的条款处分蔡嘉树。蔡嘉树当然不服,于是又向当时任江苏学政的刘墉揭发。聪明的刘罗锅深知蔡嘉树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而乾隆帝目前又对查抄禁书极其敏感,自己若是不管此事,蔡嘉树一旦告到京城,自己必遭大祸。为明哲保身,刘墉违心地将此案上奏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览奏后果然龙颜大怒。他在上谕中大骂徐述夔:身为举人,竟然丧心病狂,胆敢在诗文中怀念明朝,对大清暗中讽刺诋毁,狂妄悖逆,实为罪大恶极。而江苏地方官对此案竟敢“消弭情事,不知其是何肺肠……负恩若此,殊为可恶”。乾隆给徐述夔也定了谋大逆的罪名。徐述夔、徐怀祖父子虽已死,终被剖棺戮尸。孙子徐食田、徐食书、师爷陶易以及其他主要涉案人员被判斩监候,秋后处决。徐家家属入狱判刑,财产全部充公,与本案相关大量官员以及与徐家有来往的不少文人也都受到严惩。

文字狱的故事令人心寒。可是,历史并不是一直冷酷无情,也有温情的一面。坦白地说,文字狱案不但今天看来让人心痛,就在当时,也有心知肚明而敢怒不敢言者。乾隆帝的皇十五子颙琰就是其中之一,也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嘉庆四年(1799年)初,乾隆太上皇驾崩,嘉庆帝终于开始真正掌权。他立即除掉了奸臣和珅,举国称快。紧接着,嘉庆帝便开始为乾隆朝的文字狱案平反,足见此事在他心头之重。

乾隆帝制造文字狱,本意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嘉庆帝作为清朝最高统治者,本身是这一举措的最大受益者。可他深知制造文字狱如同饮鸩止渴,看似强压民意,实则后患无穷。尽管并未直接批评父亲乾隆帝,但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嘉庆帝的这一举措应当得到后人的谅解和称赞。不过,嘉庆帝的平反似乎还是来得晚了一些。读书人已经习惯了埋首于古籍间考据,不敢妄言国事,社会思想僵化不前,人才遂日渐枯竭。几十年后,清王朝在西方侵略者面前毫无还手之力,最终土崩瓦解,吞下了自酿的苦果。

编辑:薛华 icexue0321@163.com

猜你喜欢

文字狱乾隆帝乾隆皇帝
「二皇帝」和珅对乾隆皇帝的进贡(下)
「二皇帝」和珅对乾隆皇帝的进贡(上)
清代碑学兴起并不仅因为文字狱
「二皇帝」和珅对乾隆皇帝的进贡(中)
皇帝偷枣
清代西苑三海楹联研究
乾隆皇帝与平桥豆腐
从曾静吕留良案看雍正朝文字狱
清乾隆后期饬禁剧曲策略的调整及撤局问题——兼谈乾隆帝对戏曲的真实态度
乾隆帝御用藏密瑜伽修行寶典《究竟定》編譯背景考*——附論乾隆帝的藏傳佛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