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忘不掉的贺年卡

2019-03-06李玉林

慈善 2019年1期
关键词:贺年卡玉林小人物

李玉林

这是多年前的一段记忆。

我仿佛又看到了我办公桌上放着那张贺年卡,那是1996年的7月份。一年的时间已过去了一半多。

那一年,我差不多每天都要看看那张贺年卡,尽管那上面并没有什么必须总看的东西。

那一年我收到了多少贺年卡?

天南地北,国内国外的亲朋好友寄来的贺年卡实在不少,我已记不清统共收到了多少张,也记不清都是哪些朋友向我表示了新年的祝贺。

唯独这一件,却总是那样清晰地呈现在我眼前。

其实,它根本算不上什么贺年卡,比那最低档的明信片式的贺年卡也不如,它只不过是一张纸,一张适合写毛笔字的淡棕色的宣纸。那上面用毛笔写:

玉林同志:

你好!新年将到,春节临近!提前向你拜年,祝你在新的一年里刊物办得更好。

冬安!

石坚

二月十八日

那天,看过几张精美的贺年卡,当我打开那个平常的信封,看到这张不平常的贺年卡时,我的那颗稍稍有些动荡的心像被疾风吹动,即刻便澎湃起来。

石坚同志,天津市人民恐怕没有几个不知道的。他是领导,市一级的领导,曾经的《天津日报》总编辑、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论年龄,他又是长辈,是我的同班同学马平分的父亲。

我看着这张特别的贺年卡,看着,心里越发不安起来。本来,该我向他老人家表示新春的祝愿,向他拜年。没想到,他先向我这个年轻的后生,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拜起年来。

我看着,想着,忽然又觉得不那么奇怪了。因为我所认识的老革命、老领导石坚同志对我这样的普通人,对年轻的记者、编辑、甚至对于普通的工人、农民总是那样随和、平易、亲切。我的几个年轻的朋友谈起石坚同志时,都说和他这样的领导在一起,从没有距离感,轻松、愉快,可以畅所欲言。石坚同志又学识渊博,文思敏捷,所以和他接触,我们常在不知不觉中长了见识,受了教育。

在和石坚同志的交往中,我们能时时感受到他非常鲜明的平民意识,他特别关心平民百姓的疾苦。有一位工人书法家住房十分困难,石坚同志得知后便主动为他到处奔波,想方设法为其改善住房条件。也是从那时我才知道即便像石坚同志这样有资历的市领导,解决起这类问题也是很不容易的。石坚同志关心、帮助过多少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恐怕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

我想,我们单位的所有同志谁也不会忘记我们区文联那窄小的楼梯上传出的石坚同志那有力的脚步声。那时石坚同志还在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任上,我们的《城市人》杂志还是内部刊物。

一天,我壮着胆子请石坚同志为我们杂志写一篇稿子,命题作文。没想到,石坚同志非常畅快地答应了。没几天,石坚同志便打来电话说,稿子已经写好了。我说我马上去取。他说:“我去你那儿吧,看看你们,连把稿子送去。”

石坚同志说来就来了。他微笑着,到我们杂志社的每一间办公室,向同志们问好,和大家握手,又坐到我那只有五平方米的小屋。

…………

我又看石坚同志给寄来的这张特别的贺年卡,仿佛看见他手中那应付裕如的笔正上下翻卷,笔走龙蛇。他的书法出神入化,神采飞扬,字字又都如从大地生出那样有力,实在是一件宝贵的珍品。

我總是在想,如何从中汲取营养,真正把他的祝愿变成现实。

石坚同志离休之后,我常常到他家去和他聊天。他高兴我去看他,我更是高兴从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身上学习如何做人,怎样为文。

石坚同志去世前几天,我还与他通了电话。他在电话里与我说了许多话,还告诉我说:“我生病了,马上又要回医院了。”我说:“您生病就不要说太多了,别太累了。”他说:“对,不说了,等我好了咱们再说。”

没过几天,我就听到了石坚同志逝世的噩耗。那是2014年5月3日的下午。那一年石坚同志90岁高龄。

已经过去快5年了,我常常还会想到他……

猜你喜欢

贺年卡玉林小人物
贺年卡
学做贺年卡
The four variables that account for the emergence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Unit 6 Travelling around Asia Listening and speaking
基于Cell—SELEX的核酸适配体在生化分析与生物成像中的应用
小人物
大人物和小人物
一定抓到那个贼
台湾风云小人物
小人物的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