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感于“从善而流”的底蕴

2019-03-06楼伊菁

慈善 2019年1期
关键词:行李箱小伙子母亲

楼伊菁

由时下的民宿热,我总会情不自禁地联想起母亲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在困境中投宿的经历。那时,我在浙江老家插队务农,响应“留在农村与贫下中农一起过春节”的号召,春节不回上海。生平第一次远离父母独自在外地过年,母亲终是放心不下,可收到我的信后无法阻拦,好在春节有三天假,于是冒着风寒赶到了乡下来看我。谁知下了火车,漫天风雪堵住了山路,开往山区的公路已无法通车。记得当时从临浦火车站到长途汽车站蜿蜒一里多路,还得通过浦阳江上一条铺着长长的脚踏板,人走上去还会摇摇晃晃的铁索桥。冰天雪地的,天知道已是天命之年的母亲,是怎样心急如焚地走过这座令人胆战心寒的大桥,置身于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长途汽车站的。眼见得天已渐渐黑了下来,母亲已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无奈之时,若不是那个跟母亲同车下来的好心乘客,将一筹莫展的母亲带往她的住地,热情地留我的母亲在那里过了一夜,真不知母亲将如何熬过这个又冷又饿的雪夜。好心人分文不取,临了连她的名字、地址都没有留下。这也就成了我永恒的遗憾!

我始终感叹过去的那个时代古道热肠的世道人心。记得下乡前最后的一个暑假,母亲让初中毕业的我去她工作上认识的一个朋友家帮忙照顾他新出生的小毛头。出于对婴儿的新奇,我兴致勃勃地去了。平生第一次接手一大堆洗尿布抱孩子的杂活。对从小由外婆一手包家务的我来说,手忙脚乱之下,真不知该从何做起!幸亏主人家的邻居大妈们热情指点,我才勉强担负起责任。当周围邻居不明就里地问我:你母亲是不是你亲娘时,我想,他们不知道,我母亲身为市公安局的五好干部,她让我帮助的这位朋友,他是一介伙夫!伙夫的妻子来自郊区农村,没人照顾她坐月子。母亲是看他家经济困难,好心让我去帮帮他们。

“从善如流”是我们民族的道德积淀,这种精神基因孕育出乐于助人的慈善之心和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上世纪九十年代我采访的麦凤玉老太,她从电视里看到卢湾区交通民警颜申午赤手空拳与歹徒搏斗受伤的消息,特地买了大包大包的营养品,一路打听,送到病房,送上了她对英雄的一份敬意。出于记者的职业敏感,我禁不住想探究:这是怎样一位老人?出于爱心探望英雄又为何不愿披露她的姓名?从她所居住的徐汇区武康路这个地段,我发现她住的是市委家属院。然而当我叩开这位退休女工的家门时,不由得愣住了:她家里仅有几件陈旧到几乎简陋的不合时宜的老家具,更别提现代化的家用电器了。这么热的天,床上连一张凉席也没有,显然,她的家里并不宽裕。后来才知道,她的老伴是开电梯的工人。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生活清寒的老人,却拿她菲薄的退休金,买来营养品,去看望一位素昧平生,并且不在她生活的管段工作的交通民警!慈善,通常表现为强者对弱者的关怀和相助,麦凤玉老太所奉献的爱心里,不同样流动着我们民族传统的那种“从善如流”的文化底蕴吗?就像战争年代支前的老区人民,那情急之中用自己乳汁救活新四军伤员的红嫂,不正是出于慈悲为怀的善良之心吗?

仁慈之心是人类的精神所在,这种优良品质是世代不变的常道。今年清明前夕,我去老家给父母上坟,才攀上火车站入站口高高的水泥石级,忽感到手上的行李箱轻了。回头一瞧,原来走在后面的一个陌生的二十来岁的青年,伸手帮我托了一把。小伙子诚恳地对我说:“我看你好像提不动了。”匆匆与热心的小伙子在入站口分手后,我又攀上电动扶梯去检票口进站。也許是上了年纪吧,挤在徐徐上升的电动扶梯上,不知怎的脚下一软,竟跌倒在踏板上!行李箱也跟着自动上升的电梯一级级地滚落下去。这时,排在我后面的一个三十岁上下的男青年,放下自己的行李,赶紧转身帮我去捡那滚落下去的行李箱。及至他身后的妻子埋怨他说,“你怎么自己行李箱都滚落下去也不捡,先去捡人家的行李”时,我带着歉意望着厚道的小伙子,竟感慨得说不出话来……是的,眼睁睁看着他的行李箱也随之滚落下去,我真不知道怎么办好。车站幸遇的这两个来自外地的小伙子古道热肠之举,让我切身体会到“从善如流”的人性之美德已经潜移默化地在新的一代身上传承,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社会的当今,这美德就显得更为可贵,更令人感叹。

猜你喜欢

行李箱小伙子母亲
背起你的“行李箱”
灯泡先生
行李箱
行李箱组合
反击
聪明的小伙子
给母亲的信
The Psychology of the Suitcase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