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长们的“北京之家”

2019-03-06宋君玮

大学生 2019年2期
关键词:陈垣号院马寅初

宋君玮

在老北京大大小小的胡同里,有不少大学老校长旧居。

东堂子胡同75号

蔡元培故居

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多年,一生俭朴未置一宅一地,在北大任职期间,先生先后在西城、东城、宣武租房居住。位于东城区东堂子胡同的75号院目前保存最为完好,先生于1917年至1923年间在此居住。

整座院落为一三进四合院,其中第一进院的倒座房是当年蔡元培先生的会客厅。2000年东堂子胡同西口拆迁改造时,蔡元培故居原址被保留下来,成为一处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钟鼓胡同17号

胡适故居

胡适曾在北京居住20年之久,目前可以确定的一处是位于东城区钟鼓胡同的17号院,其民国时期的老门牌为14号,从这里步行十来分钟便可到达北大红楼。钟鼓胡同原名钟鼓司胡同,因明朝钟鼓司设立于此而得名。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胡适的一篇《文学改良刍议》似钟鸣鼓震,发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如今的17号院已成为居民大杂院,院内已看不出最初的模样。

东总布胡同32号

马寅初故居

与前两位北大校长租房不同,东城区东总布胡同32号院是马寅初于1950年5月购买的,整座建筑为西洋风格。围墙很高,院内建筑是一栋二层西式楼房,现在马寅初的后人仍在此居住。

作为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1949年8月,马寅初任浙江大学校长。1952年,马寅初任北京大学校长,居住在学校附近的燕南园63号。燕南园有着“园中之园”的美誉,它是燕京大学建校初期专门为老师们建造的住宅区。冰心、周培源、朱光潜、冯友兰等知名学者都曾在燕南园居住生活过。

如今的燕南园一部分成了北大和各种机构的办公场所,还有一部分继续保持着优秀学者入住的传统,55号院现在的主人便是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

兴华胡同13号

陈垣故居

位于西城区兴华胡同的13号院是陈垣先生的故居,这是一座标准的两进四合院。从1939年搬入至1971年去世,先生在此居住了33年。陈垣先生曾任私立北京辅仁大学校长,1952年5月19日,私立北京辅仁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合并组成新的北京师范大学,陈垣出任合并后的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2011年,陈垣故居被纳入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现第一进院落为居民住宅,垂花门后的第二进院落已辟为陈垣先生纪念室。

新开路胡同73号

刘瑞恒故居

提到刘瑞恒,大家可能有些陌生,但要提及他曾担任校长的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那可是大名鼎鼎!这座百年学府培养出众多医学人才,被誉为“中国医学殿堂”。

刘瑞恒先生是我国著名医学专家,中国创伤医学的奠基人,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创建者。1924年,先生出任北京协和医院代理院长,1929年起,又兼任北平协和医学院校长。

协和医院在建院之初,在附近择址建设了兩座别墅和几栋专家住宅,专供在协和医院工作的高级教授居住。现位于新开路胡同的73号院,就是协和当年为刘瑞恒先生建造的住宅,是一处带花园的二层小洋楼。

责任编辑:曹晓晨

猜你喜欢

陈垣号院马寅初
受益终身的三点“忠告”
尊师风范
马寅初巧喻教子
首次全面披露了中央对马寅初平反的内情
陈垣对外来宗教史研究的贡献述略
离奇的凶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