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堂“找茬”课

2019-03-06陈晓丽

大学生 2019年2期
关键词:阿达实验班动画

陈晓丽

北京电影学院有个阿达实验班,其培养目标是动画领域卓越人才。

实验班的名字取自动画大师阿达。阿达是北京电影学院校友,1953年毕业后进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他一生共参与编导、设计《三个和尚》等三十余部动画片。

动画短片制作课是实验班的一门核心课程。在大一、大二的基础课程训练的基础上,大三这门专业实践课,同学们真刀真枪开练。全班10位同学分成三个小组,每个小组创作一部时长五分钟左右的动画短片,每个小组要定期在课堂上汇报制作进度。学校领导、专业老师和其他同学共同评判制作的质与量。

这一天,三个小组汇报了各自制作的短片。据阿达班班主任张丽老师介绍,三个小组在开始时一共提出了23个短片的创意,但最终只保留了这三部。

这三部动画短片分别讲述了三个小故事:

——一名女子在雪地中苦苦等待自己离去的情人,最终冻死化成仙鹤飞向远方。

——武将、小生、花旦打作一團,但镜头拉开,原来只是在炒饭,武将只是里面的火腿,花旦只是鸡蛋,小生也只是黄瓜。

——阿强回到拆迁的老家,玩具箱子里面的玩具勾起阿强的回忆……

同学汇报完,老师开始点评。点评的方式,用任课老师何晓川的话:“其实就是各种‘找茬”。老师的“找茬”涉及设计细节、创造力和创作角度等各个方面。

设计细节上找的茬最多,每部作品简直都被挑得“体无完肤”。比如女主角化为仙鹤翩翩飞去。“这个场景气氛要求画面颜色清冷素净,避免艳丽的色彩出现。”“不要有太多无用的线条,这会分散观众的视线,要注重人物肢体和眼神的表现,使观众专注于剧情发展。”

老师找的最大的“茬”也许是创造力。“希望同学们能发挥自己的设计长处——创作力,我们不培养技术人才,技术问题,后期可以委托动画后期制作公司的技术人员来帮助大家解决。”

课程结束时老师语重心长地教导大家创作的要点。老师提醒大家要从观众的角度看待作品:“观众去电影院看电影,因为他喜欢看,观众不会去想这个动画影片背后有多少工作量。是不是大师做的?他只会想的是‘好不好看。所以作为创作者,我们自己要时不时地跳出这个身份,要以一个观众的角度来看作品。如果我们自己看了都不喜欢,那就不用做了,如果自己喜欢,那就加倍努力把它做到极致。”

猜你喜欢

阿达实验班动画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做个动画给你看
行知实验班
动画发展史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同桌的阿达
我是动画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