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三清山风景区发展空间格局优化研究

2019-03-05胡林波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9年20期
关键词:三清山空间规划旅游

胡林波

1江西省福欣生态工程与旅游研究院有限公司 江西 南昌 330000

2江西财经大学江西旅游发展研究中心 江西 南昌 330000

前 言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9年6月15日印发《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中办法【2019】42号)。为国家发展规划的落地提供空间保障,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做好国土空间规划的顶层设计,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9年5月10日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两个文件分别提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和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这都是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改革任务的重要举措,未来国家自然保护地体系也将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支撑下得到落地实施与监督管理,这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现有自然生态空间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了政策方针引导。

在学术界和业界,关于国土空间规划和国家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问题探讨已广泛开展。如王凤武等以广西花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例探讨边界调整问题;庹川等基于湖城共生的滇池流域国土空间格局的构建进行探讨;赵智聪等从功能、层次、时序、地类、法定地位等5个方面讨论国土空间规划中自然保护地规划之定位问题。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于2019年10月10日印发《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将现有各类自然保护地按照自然属性、生态价值和管理目标等特征重新确定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三类,实行中央直接管理与中央地方共同管理、地方省级政府批准管理的两级管理制度。其中,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将在整合优化范围后,将全部划为或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地,同时实行核心保护区、一般控制区的差别化管控。到2022年,各省将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省自然保护地发展规划,明确区域内自然保护地的规模、类型和空间布局。

三清山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根据《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及综合未来国家保护要求与三清山现状发展实情,笔者认为三清山很有可能会被划定为国家级自然公园。然而,不管三清山将会归并整合划为国家公园还是国家自然公园,在全域旅游、乡村振兴、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时代背景和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语境构架下,旅游业作为三清山最重要的发展产业和人类活动,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发展用地和活动空间,在三清山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批复及其国家自然保护体系建立之前,应立足现实问题,重新审视国土空间规划下的旅游产业发展等专项规划,主动衔接和积极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这个大盘子,提前谋划好三清山未来旅游产业的发展空间,用统筹观、全局观来前瞻性、科学性的制定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并根据政策指向来研判与调整优化发展格局,以应对各类宏观政策变化和旅游市场带来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以便更好的推动实现三清山生态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一、三清山风景名胜区基本概况

三清山,位于江西省上饶市的东北部,与德兴市、玉山县、浙江开化县为邻,因玉京、玉虚、玉华三峰宛如道教玉清、上清、太清三位最高尊神列坐山巅而得名。三清山总范围为756.57平方公里,其花岗岩峰林微地貌形态类型完备,有奇峰48座,造型石89处,景物、景观384处,主峰玉京峰海拔1819.9米,其中巨蟒出山和司春女神是核心地标。三清山的道教历史文脉源远流长,共有宫、观、殿、府、坊、墓、台、塔等古建筑遗存230 余处。三清山因此也被誉为是“西太平洋沿岸最美的花岗岩”、“中国古代道教建筑的露天博物馆”。

二、三清山旅游业发展格局现状

首先,三清山形成了“一心二区多团”的空间格局,即一个枫林旅游管理和集散服务中心,金沙旅游服务区、外双溪旅游服务区,以及通过202省道和游步道串联山上山下的多个旅游产品组团。

其次,由于旅游产品格局方面以地质观光、文化体验、户外运动、研学科普等产品为主,到三清山的游客以半日游及一日游为主,两日及以上的游客相对较少,且对门票收入依赖过重;同时,游客重游率较低,本省游客、过夜游客、高消费游客、入境游客和中青年年龄结构的游客群体缺乏。

另外,旅游交通格局方面,由于从八磜到汾水的道路没有打通,使三清山环山交通不通畅,游客只能到山上的核心景区游览观光,西部和山上部分旅游资源空间没有办法高度利用起来,使得三清山形成了一种“慢旅快游”的尴尬局面。

三、三清山旅游发展空间格局优化

目前,江西省人民政府正遵循“以大品牌大营销打造精美大景区,以大思路大手笔做强旅游大产业”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文化和旅游强省建设。三清山,也以“三清天下秀”为核心品牌,按照全域旅游模式,全面推进三清山“全域、全景、全时空”发展,并有意大力发“飞地经济”。

笔者认为,三清山可充分考虑风景区及其周边区域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产业发展现状及道路交通等基础条件,结合三清山、玉山县、德兴市三地行政结构和未来大旅游圈建设,在空间模式上按照区域协同发展理论,形成“内核-核心景区+外围-点状多旅游组团”的组合模式;在行政管理上整合玉山县全境、德兴市大昄乡(港首)等部分区域,成立参照井冈山市模式的“三清山市”,实现空间模式和体制机制上的改革,以努力破解目前三清山旅游业发展用地不足的瓶颈问题和未来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带来的不确定性问题,形成空间均衡、布局优化、功能互补的大旅游格局。具体来讲,是遵循在全域旅游、乡村振兴、国家公园和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一核辐射、三区协同、一环串联、多团推动”的发展思路,全力构筑 “一个旅游核心区、三个协同发展区、一个旅游交通环、多个功能组团”的旅游发展新格局。

(一)一核辐射。即三清山国家自然公园旅游核。以三清山风景区核心景区为主体,以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世界级旅游资源、一流的配套设施、优质的产业基础为依托,以破解瓶颈、协同发展、串联融合、共建共享为路径,主动应对和提前谋划三清山国家公园体制构建(笔者预判三清山可能被划定为国家自然公园体系类),深化管理服务和运营机制改革,创新发展模式,打造2.5天微度假功能的三清山旅游创新发展示范区,真正发挥出三清山这一旅游核对周边大旅游圈实现辐射带动和跨越发展的引领作用。

图:三清山旅游发展空间格局优化示意图

(二)三区协同。落实国家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战略,紧握当前三清山世界地质公园成功扩园和外部旅游大交通网络建设的良好机遇,加强推动与玉山县、德兴市的无缝对接与紧密合作,打造西部-怀玉山避暑康养度假区、北部-港首医疗康复度假区和东部-三清湖滨水康乐度假区,构筑大三清山旅游圈的协同发展格局,形成拉动上饶市乃至江西省旅游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高地。

1、西部—怀玉山避暑康养度假区。利用三清山世界地质公园-怀玉山片区的海拔高度、气候环境和红色资源优势,依托怀玉山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建设基础,打造高标准的基础设施、公共配套设施系统和高品质的避暑休闲和康养度假设施系统,形成“养眼、养肺、养生、养心”的四养特色。主要举措是提升建设游客服务中心、怀玉书院、怀玉山庄、方志敏清贫事迹陈列馆等现状子项目;挖掘 “马灯戏”、“串堂班”、“花鼓戏”等地方剧种和民俗文化资源,设计“非遗”文创产品,使之成为怀玉山避暑康养度假区的特色文化“招牌”项目;利用怀玉山与井冈山、瑞金、闽南等地红色文化方面的差异特色,策划打造怀玉山红色培训基地、怀玉山红色主题度假村、方志敏精神体验园、怀玉山印象剧场等子项目。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度假运营主体,极力塑造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国字号品牌。

2、北部-港首医养康度假区。依托德兴市港首“一肩挑两头”的优越区位,以实现空间联动、资源整合和产业集群为宗旨,加快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服务设施,推动打造三清山北旅游圈,形成联动婺源、景德镇的桥头堡。重点可以“上饶全面建设国际旅游名城”为契机,启动与上饶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上饶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形成战略合作,引进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专科医院和保健疗养机构,利用周边农田荒地和溪流山谷空间,建设中草药园和有机农园,打造港首国际医疗康复度假小镇,形成“养胃、养颜、养性、养寿”的四养特色。笔者建议参照“明月山-温汤”发展模式,将三清山核心景区作为港首康复度假型游客的休闲后花园,培育一批国家级医疗康复类示范典型产品,着力构建“三清山-港首”特色的医养度假+生态观光模式。

3、东部-三清湖滨水康乐度假区。三清湖位于三清山与玉山县城的中间位置,遵循地脉空间延续性、山水资源完整性和旅游产业集聚性原则,建议利用三清湖的水利资源,弥补三清山风景区滨水旅游产品的不足,打造三清山东南部旅游圈。在严格保护控制三清湖生态环境和水利资源的前提下,重点将罗汉洞、少华山、少华禅寺、漏底古村等山水和文化资源纳入三清湖板块进行开发建设,策划打造三清秀谷、8D激光水秀表演、少华禅修基地、国际滨水自行车赛等近水休闲、环湖体育类优质旅游项目,形成“养身、养情、养智、养神”的四养特色。突出强化三清湖滨水康乐休闲度假的产业聚集优势,辐射带动浙江开化县、常山县等浙赣边境实现跨区域旅游发展。

(三)一环串联。即三清山乡村公园游憩环。依托现状道路和交通设施,结合德兴市、玉山县和三清山风景区的交通通道规划建设,整体提升旅游区道路等级和乡村道路景观质量,配套完善的公共交通服务设施。重点是提升648县道(怀玉高速互通口-枫林-紫湖)、202省道(三清湖-金沙-港首),推进建设汾水索道服务区,打通连接八磜-汾水的旅游通道,分段打造人性化的主题休闲驿站、高水准的国家风景道,稳步建设出一条贯通“一核三区多团”的环山智慧旅游公路,形成三清山乡村公园游憩环,这条环线将串联起各个差异定位、有序建设的山水产业片区和乡村发展组团。

(四)多团推动。即多个差异化的旅游项目组团。依托环三清山旅游公路沿线资源富集的线性旅游廊道,根据交通条件、资源禀赋、国家公园未来体制和三清山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情况,在大三清山旅游圈采取并形成“核—层—团”的三清山模式,即在由内核至外山的不同等级保护区和外围保护地带,形成多个不同主题定位、差异化经营模式和联动协同发展的,环绕三清山的旅游特色小镇、主题旅游村、旅游景区和点状项目组团,实现三清山旅游核辐射带动周边功能组团区域的圈层式发展,而周边多个旅游功能组团反向推动三清山旅游核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 语

三清山是世界自然遗产地,“三清天下秀”为其总体品牌形象,其发展目标为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那么,应该有世界级旅游产品、发展空间和配套设施来支撑。因此,三清山应认清差距、研判形势,在国土空间规划未编制和国家公园体制未建立之前,通过深度挖掘和巧妙利用自然人文资源,采用文化创意和现代科技手段,精心策划打造出三清山奇绝天下的地貌景观、鲜绝天下的地质奥秘、玄绝天下的道学文化、秀绝天下的空间景象、妙绝天下的道养康术等世界级IP产品,全力丰富产品供给侧和提升产业配套体系,形成优质项目库后,与三清山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单位进行主动对接,以预留发展用地和可优先拓展的空间,让产品体系和配套体系能够在空间上得以落地实施,从而形成新的更大的旅游发展空间格局,将资源优势转变为产品经济优势,助力三清山打造成真正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猜你喜欢

三清山空间规划旅游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思考
水墨三清山
游三清山
银河空间规划委员会
空间规划的海外经验探讨
我国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思考与展望
旅游
三清山九项省地方标准发布实施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