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策略探讨

2019-03-05鄢正纲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年10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体育锻炼意识

鄢正纲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3)

运动意识是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身体锻炼的基础,缺乏运动意识便不能积极进行一些体能锻炼,而在个人出生到进入社会从事工作这一段时间内,最有利于终身运动意识培养的阶段即属于在校学习阶段。有研究表明,我国虽然不少的高收入人群,但这些高收入人群在拥有优越的物质条件的同时,却也饱受疾病的困扰,不仅没有因为经济条件优厚而获得幸福感,反而因为疾病长期处在死亡的阴影中,使其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学生时期缺乏相关体育意识培养,造成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后不注重运动,继而身体素质下降。而高校作为大部分学生即将不如社会的最后一处教育殿堂,对个人运动意识的培养更是其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失的一环。

一、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性

体育活动与体力劳动有所不同的一点在于,体育活动并不以物质报酬为基础,且不具备利他性,属于完全自主自发的进行一些身体机能的锻炼,其基础在于个人是否具备体育意识。而体育意识是指个人对体育实践,体育运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以及各种内外关系等方面的精神活动的总和,唯有具备体育意识的人,才能自主自发自愿地参加到体育活动中,积极从事一些锻炼。而缺乏体育意义的人,即便在进行体育活动,其精神状态也是负面的,其心里对体育活动仍然抗拒,体育锻炼也无法长久。

在科技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衣食住行的水平均通过科技得到较大提高,而这一提高同时,也造成人们因为长期处于对科技产物的依赖,而身体缺乏锻炼,尤其是一些高校毕业后,从事一些脑力劳动的人,更是常年缺乏运动,其身体素质已长期处在亚健康状态。久而久之,毕竟造成身体素质的严重下降和各种疾病的出现。

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如果缺乏体育意识,就很难获得一个良好的体魄,在将来的就业竞争中获得有利条件,而即便因为一时的体育成绩而进行体育锻炼,没有一个终身体育意识,将来也可能无法积极参与到运动锻炼当中,无法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做出合理的运动调节。

当学生拥有终身体育意识后,体育锻炼不再成为一种短期获得某种利益的手段,而是成为其处于自身健康幸福考虑,自主自发进行的,利于其日后即便参加工作,组织家庭,也能拥有一个良好健康的体魄。为此,高校体育教育中,体育意识的培养对整个社会公民的身体素质水平也有着直接影响。

二、目前我国高校对学生终生体育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

1、对体育教学的轻视

无论小学,初中还是到高中,大多数学校对学生的体育运动并不重视,而更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尤其是高中期间,学校的教学重点主要应付高考一块,很少给学生做相关体育教育,这一情况延伸到大学当中,教学任务稍稍减轻,对学生体育教育才有所增多。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教学任务繁重,一方面原因在于学校教师、教授对体育锻炼的轻视乃至蔑视,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知识高于体能,课堂学习高于体育锻炼,继而导致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态度敷衍,教学形式单一,引起学生反感。

2、体育理念教育不合理,不深入,无内涵

由于我国自古以来地观念是“文”高于“武”,导致在文学、伦理、道德等方面有自己的传统理念,但在体育理念上一片空白,而由于我国优良体育理念的缺失,造成学校体育教学理念缺乏内涵,无法说服学生,无法把正确的体育理念传达给学生,导致即便告知学生‘这是为你们好,体育能帮助你们锻炼身体’,也因为整个体育理念缺乏内涵而无法打动学生,无法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运动价值观,学生便很难养成自主自发参加到体育活动中的体育意识。

3、体育教学形式单一,枯燥乏味

传统的体育锻炼大多是要学生跑步、跳远、俯卧撑等等,且千篇一律,极为枯燥。且教师在制定相关运动量的标准时,不考虑学生个人情况,导致一些体能差的学生完成较差,且疲劳程度高,一些自尊心强的学生甚至会因为丢了‘面子’对体育活动产生厌恶。

4、不注重体育运动的氛围营造

由于体育活动往往是全班集体参间,属于群体活动,这时不注重氛围的营造,乃至有时有了不良氛围不及时发现制止,譬如打篮球时出现一些摩擦碰撞,教师未能向学生提供一个宽容、友爱的篮球运动氛围,在摩擦发生之后海报未及时制止,导致学生出现打架斗殴现象,进一步损害了学生对体育运动,体育锻炼的热情。

5、教学环境差,缺乏相关教学器材

目前体育教学环境差与教学器材不完善是体育教学中存在一大问题,其对于培养学生体育意识虽无直接关系,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体育活动的价值判断,譬如一座其他教学设施的均属于优良的学校,唯独体育教学环境差,教学器材匮乏,便会给学生一个体育活动无价值的不良印象。而导致这一显现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对体育教学的不重视,继而在拨划经费时,常常将本属于体育教育的相关经费划入其他科目的教育经费中。

三、高校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中存在问题的相关改进措施

1、提高教职人员对体育教育及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重视

纠正教师的错误观念,要求相关教职人员定期对进行相关知识吸收,提并设立相关考核标准,不达标者予以薪资上的惩罚。通过提高相关教职人员对体育教育的重视,及对学会终身意识培养的重视,加强对学生的体育教育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并且,学校管理层也应当积极参与到相关学习当中,提高自身对体育意识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做好表率作用。

2、引进先进的体育理念

我国虽然一直以来重文轻武,但随着时代发展需要,人们需要不断提高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为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对学生传达相应体育理念是,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体育理念,譬如奥林匹克运动精神,虽然我国已召开奥与会,但奥运精神尚未普及深入。而先进的体育理念能从根本上帮助学生建立起终身体育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运动价值观,防止学生离开学校和体育考核之后,便不再进行体育锻炼。对于学生日后的工作生活都有极大帮助。

3、丰富教学形式同时也规范教学内容

刺激学生运动欲望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最好的方式,其中主要在于找到学生兴趣点,挖掘学生运动爱好和运动特长,譬如多组织学生进行篮球、足球、排球比赛,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组织安排,譬如个子矮的学生不宜强迫其参加篮球比赛。在丰富教学形式的基础上,规范教学内容,要求教学内容合理、科学、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以此防止学生在相关活动中受伤。

4、教师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做好主心骨角色,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

过去体育教师往往只是对学生的体育锻炼进行监督,缺乏融入感,而教师参与到自身发起的体育活动中时,学生便会以教师为轴心,出现一些摩擦也不会引发不良事件。教师通过对体育运动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处在积极的运动氛围中,有利于其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和爱好培养,而长久的运动爱好能帮助其建立终身体育意识。

5、增加体育器材及体育教学环境建设的经费

教学环境直接关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较差的教学环境易使学生丧失兴趣,而在教育经费一块,需保障体育器材及体育教学环境建设的经费不被划归到其他经费中,且适当提高比例,改善教学环境,增多体育器材,不仅仅利于教师展开教学和学生进行体育活动,还能有效减少因器材不合格,场地不规范等引起的安全事故发生。

四、结语

由于大学阶段属于大多数学生最后的在校学习阶段,这一阶段对学生终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关系到学生日后的运动积极性,对于其长久发展的基本需要,即身体素质是否优秀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得到重视,在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中,应当提高教师自身认识水平,对学生传递正确的体育理念,保障教学方式多样化,刺激学生的运动兴趣,保障相关体育器材和环境建设的经费,最终帮助学生建立终身的运动意识,为社会建设提供全面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体育锻炼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呆呆和朵朵(13)
西点军校体育运动的开展及启示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