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探究

2019-03-05

语文天地 2019年26期
关键词:三味书屋百草园语文课堂

初中语文课堂要围绕语文学科最原始、最传统的内容,字、词、句、语、修、逻、文、思展开教学。而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关键人物在于教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从课堂管理、教学语言和课堂提问两方面入手,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学语言对学生能力发展的影响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合理组织,对学生个性发展和能力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学语言的组织不但是课堂教学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现,也是与学生沟通的语言艺术。

例如,《望庐山瀑布》中提到的“飞流直下三千尺”一句,描述了一幅壮丽雄奇的景观,教学生试着对此景观作以遐想,然后在此中听到具体的瀑布声,来感知诗人的情怀和意境,当然,也可以将自己置身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曲径通幽的历史情怀当中,而这样做的最终结果就是让学生对未来的美好家园有一个憧憬,以及对于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当然也要有将自己置身于一个美好家园的强烈愿望中。因此,教师要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从课堂的教学组织语言和提问的艺术性进行有效开展。

二、课堂语言组织的榜样效应

教师组织语文课堂的语言要为学生树立榜样。教师的课堂语言运用的本身,就是学生语言组织能力模仿的对象。语言榜样效应的打造首先是语言内容与课堂主体紧密联系。例如,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课堂导语设计:“让我们一起走进你童年的乐园,享受一下童年的欢乐。”继而对文本内容展开阅读探究。导语的言简意赅直奔主题,更能抓住学生对文本探究的注意力。因为鲁迅先生的作品学生并不是第一次接触,而且对于文学常识的了解学生早就在课前已经预习完成。在新课的导入过程中如果再一一烦琐地道来,不但不能有吸引学生,反而给学生留下教师讲课“啰嗦”的印象。

在文本分析的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好课堂教学内容的过渡语。例如,在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文本“我”要离开“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了,这篇散文描写中地点的变化,也是作者思想感情从依恋百草园向“厌恶”三味书屋的转变。教师过渡语言的设计要有精准的概括性:“如果让你离开乐园,你会愿意吗?作者离开百草园时是怎么想的呢?”文本分析的过渡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以“愿意”一词进行提问,点明了作者对百草园的无限依恋,启发学生思考作者离开时的思想感情,直接进入文本下一部分的探究。教师过渡语的精准设计,为学生课堂上的阅读分析过程提供了鲜明的层次感,陈述两件相关联的事,在语言组织上会有很大的启发,同时也直接影响学生在作文时,对选材后的合理承接作出了“过渡句”的示范。

一节课结束对文本内容的总结必须是体现文本研读要点的高度概括。让学生既掌握了文本内容又学习到了教师严谨的课堂教学组织语言。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课堂总结:“本文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追求自由以及对封建教育的批判。”高度的概括给学生留下回味文本内容的空间,也学习到教师组织课堂语言的条理性。

三、课堂提问的艺术魅力

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性,可以加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是比较了解的,在课堂提出的问题就要有难度上的“递增”。在难度加大的提问中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例如,教学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可以设计这样的提问:毛泽东怎样评价词中提及的人物?词中提及的人物有什么共同点?怎样理解词中“惜秦皇汉武”一句中的“惜”字?在三个问题提出学生逐步研讨的过程中,学生会紧紧围绕诗词的主题,被问题引领得由浅入深,并探究出该词的深刻含义。

要体现课堂提出问题的艺术性,就要对所提出的问题有所创新,可以放飞学生的思维,延伸学生的想象空间。例如,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一文中这样写道:“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大约”和“的确”的连用,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会感到困惑:孔乙己到底是“大约”死了呢?还是“的确”死了呢?因此,从语法和作者感情以及文本含义的角度为学生设计问题,即:“这两个词用在这儿有矛盾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描述呢?”“这样描述的意义何在?”这三个问题的设计是让学生以小说的角度审视文本,体会作者的感情和文章表达的思想内涵。从而解脱了学生的困惑,提高了思维水平。教师的提问不但要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还要注重创新问题的内容。

例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在这篇文本的阅读分析中教师要深入文本内容,发掘在题目上寄托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弄清题目承载的深意,结合文中四次对背影的描写为学生设计问题,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感情从不理解、不体谅到感激、悔恨、感念的情感变化,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总之,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教学,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课堂管理、教学语言和课堂提问三方面入手,才能切实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三味书屋百草园语文课堂
百草园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学校里的“百草园”
三味书屋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多元训练 实现读写转化——以部编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仿句为例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以景写情——探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情感
试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几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