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法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融合策略

2019-03-05

语文天地 2019年26期
关键词:写字汉字书法

书法教育离不开语文教学,语文教学是书法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书法教育的内容丰富多彩,我们要善于把握其中有价值的书法教育内容,使得书法教育和语文教学相融合,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和艺术素养。书法教育是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的基本内容,是学生提升自我素质,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语文课堂,积极地渗透书法教育的元素,以情激趣,以趣助学,让学生在欣赏、感悟中提高文化素养。为此,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入手,做到语文教学和书法教育的有效融合。

一、将识字写字和书法教育相融合

识字、写字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汉字是我们民族智慧的结晶,她的构造体现了我国先民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与文化心理。汉字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文化,我们只有通过识字、写字、用字才有可能深入体会其中的奥妙。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但要向学生讲清楚汉字的意义和用法,还要向学生讲清楚汉字的基本结构和笔法,以及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如执笔方法、汉字书写笔顺以及书写的正确姿势等。甚至我们还应该向学生讲一讲汉字在造字法上的特点及其在历史演变中的不同形态,让学生从历史发展的源头上去了解和认识汉字,为书写打好基础。

二、将语文教学内容与书法教育相融合

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他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性情。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亦可做到语文与书法的融合。

如在教学《家乡的桥》一课时,文中介绍了各种各样的桥名,它们的书写或篆或隶或行或草,或高古或凝重或端庄或飘逸,这时我们不妨展示一下这些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这些作品的不同风格和特点,感受这些作品的艺术魅力,将书法艺术与语文学科相融合,以情激趣,以趣促情,用书法艺术来加深学生对文字及文化的理解,并以语言文字来诠释书法艺术。

又如,在对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进行阅读教学时,亦不妨对其进行大胆的延伸,引领学生去了解和认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那些风骨卓然、气节过人的杰出人物。如唐之颜真卿,既可讲其大义凛然的民族风骨,也可讲其《祭侄文稿》的艺术地位,并引导学生去欣赏它、品味它,让学生了解“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的创作特点,从而真正了解颜真卿的民族气节和风骨,并感受其将这种民族的正气同书法艺术完美结合起来的巨大艺术魅力。

三、将语文教学活动与书法教育相融合

语文教学的活动多种多样,精彩纷呈。在教学中我们不妨将这些活动同书法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既学语文,又学书法。如故事竞赛,抄写比赛,手抄报选评,黑板报评奖,等等。在活动中,教师要自己带头示范,进行创作,以此来影响学生。我们既可以布置一些描红、临摹的作业,让学生去练习,也可以组织学生认真抄写课本上隽永优美的文句,并在班级进行交流和评比。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和审美能力,而且还能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组织纪律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另外,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教师与学生在一起交流思想,畅谈感受,又可以加深师生的情感,有利于课堂教学的管理和语文书法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将情感教育与书法教育相融合

语文不仅是语言运用的工具,也是情感教育的主要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可将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和不同时代的书法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文学与艺术的殿堂中徜徉,在历史情感的长河中恣意前行。

如在讲《木兰诗》时,可引导学生去欣赏魏碑石刻,去感受北方民族的粗犷与豪放。而在讲陶渊明的作品时,则可引导学生去欣赏晋帖,让学生去感受江南的温婉与明丽,在小桥流水中感受人物细腻的性情和风骨。引导学生欣赏历代名家手迹、墨宝,不但可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也可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求知欲望。

再次,学生在进行各种书法练习的过程中,会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和体验。练习楷书使人持重,练习草书使人热情奔放,练习隶书使人敦厚沉稳……凡有所练,都可以塑造一个人的完美个性,对一个人今后的事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更重要的一点是对书法的练习和欣赏,对学好语文有着直接的帮助。经常练习写字,可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总之,书法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书法教育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提升国民素质与修养,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与自信心,具有无比的优势。语文教学与书法教育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将二者融合在一起,既教学生学语文,又教学生学书法;既启迪学生的智慧,又陶冶学生的性情。从而让学生工工整整写字,堂堂正正做人,并将中华文明传至四方。

猜你喜欢

写字汉字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我学写字
学写字
写字好看,需从小“练”起
我学写字
书法欣赏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