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最强着力点

2019-03-05

语文天地 2019年26期
关键词:正音读音古文

文言文教学在初中学科教育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自主欣赏水平的必需内容。我国著名文学家朱自清曾说:“要让学者感受到语言文学的魅力,就要耗费一些功夫去吟诵,如此反复朗读和吟咏,方能深刻理解,他们的理解能力才得以上升。”诵读作为教导学生鉴赏文言文的有效方式备受教师的关注和运用,不仅能让学生深入解读文章内容,更有助于体会作者的意图和情感,以下将详细介绍诵读教学的高效策略以提高我国古文教育质量。

一、顺读上口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在初始学习文言文时往往会面临读音不准或卡读的难题,不便于深层理解作者意图。对此,熟读精思是达到预定教学目标的第一步。在教学谋篇文言文时,需要先让学生预习,把握字体读音,然后在课堂正音。正音的做法是让学生大体齐读,在齐读前预示容易出错的字,再个别读,然后根据朗读的实况纠正错音。当个体读音出现错误时会由全班的齐读声所纠正,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如八年级上册《观潮》一文中,“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 )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一些学生读成“sai”,而另一些学生会读成“se”,教师要讲述破音异读、通假异读、古音异读的差异,科学掌握古音字的读法。班级具有表现欲的学生会争着个读,表现出浓厚的朗读兴趣。部分教师会纠结于齐读正音会掩盖错音,不利于学生的自主思维,但让学生读起来顺口却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齐读正音可分为小组齐读、男女齐读等,应用穿插朗读的方式让文言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随着学生越来越熟悉文章,他们朗读的语速也会逐步提高,从而专心投入到朗读成诵的过程。

二、声情并茂

诵读,应做到“声声人耳,心心相应”,要让他们掌握阅读技巧,恰当地应用文学技术体会作者的思想,增强诵读效果。要提高诵读质量,首先就要停顿适当,不错不漏;而后认识抑扬顿挫四类语调的用法,在诵读时注意语气的轻重缓急,使得整篇文章连贯起来。诵读的最高要求便是传神,在阅读时能够通过字词、读音来展示面部表情,体会文章的风格和作者的身材。文章的轻音和重音是由强弱和长短决定的,重音刚强,表现出果敢、坚毅、庄严,轻音则表现出柔弱、缠绵。

古文在诵读时也要注重停顿,指语流的停顿,按照作者要表之意作出的间歇与休止,主要分为语法、逻辑、结构三大类。合适的语气停顿能够控制好朗诵速度,更好地表达情感。文言文的诵读应当遵循一定的规律。如句首、句尾的着重词,句中的关联词。古代文人喜爱将虚词放置于局首,发挥了强调和统领全段的作用;又如文言文中连续的两个单音节词,在诵读时必须分离,以免混淆古义与今义。在处理停顿地方时也可根据语言的顺序,如动宾之间、名作状。特定名词不可破读,句子节拍之间也要停顿。一般而言,古文是两字一停,或按照音节停顿,教师要多钻研古代字词的应用手法和古文知识,方能带领学生做好通读全文的功课。

三、疏通文意

文章顺口后,下一步的思路便是探寻作者行文意图和思想感情。不管是哪篇文章,摸清作者思路才是首要问题,依据作者的行文轨迹才能正确疏解文章。要展开思路,关键在于理解关键句和字词。比如《桃花源记》一文中,主要脉络是渔人出入桃花源的行踪,仔细描述了发现、探寻、离开、再寻找的过程,诵读时要引导学生将各个线索联系起来,从“忽逢桃花林”到“得一山”,从“初极狭,才通人”到“豁然开朗”,从“见渔人,乃大惊”再到“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步步到位,体会时代背景下作者的生活愿望。在朗读时,遇到生字生词容易产生紧张情绪,学生的思维会不由自主地放在其含义上,这便是会意,然后才是真正进入到理解状态。

文言诵读除了解读文章创作背景、字词难句等,还要为学生创造会意的条件,促使他们有序展开思维活动,自觉养成文意疏通的习惯。会意条件的创设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一是代问诵读。比如在教学《岳阳楼记》,可以提出作者范仲淹描写了岳阳楼的哪些景物、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等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朗读、去理解。二是在让学生齐读时,需要有选择地进行点拨,紧扣教学大纲和目标,筛选重点字词,在诵读中“精思”。

四、背诵接龙

文言文教学要把阅读和背诵联合起来,可选择抽查背诵的方式督促学习,由家长协助检查背诵效果,长期实践表明,学生多喜爱用背诵接龙的方式。具体方法是由教师随机确定某个顺序,起头后让学生接句,按照文章的顺序背诵,适用于大部分学生。要切实体会古文与今文的差异,就必须花费一番功夫反复吟诵,这样才有利于加深印象,有良好的感悟,也便于培养出语感,有效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善于诵读者,在学习文言文时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认识到科学诵读教学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学生的诵读能力和效果,做好日常训练,循序渐进地增加诵读量,合理挑选教材中文质兼美的作品,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陶冶情操。

猜你喜欢

正音读音古文
中古文學劄叢之二(五題)
从闽粤两地正音书的语音性质看清代官话问题
“那”与“哪”的读音
天一阁旧藏《太和正音谱》考
古文中走出的“超能力者”
字词篇
从《泊船瓜洲》中“间”字的读音说开去
读《隶定古文疏证》札记
盐谷温《太和正音谱》排印本研究
我是小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