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体性鉴赏,拓展诗词教学内容

2019-03-05

语文天地 2019年26期
关键词:词句尝试意境

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收录了不少经典的古诗词,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组织学生从鉴赏表现手法,理解情感主旨等角度入手分析古诗词。这种多元解析的方法能让学生全面理解古诗词,提高鉴赏能力,然而遗憾的是有些教师只是简单采用问答的形式进行教学,缺乏巧妙的活动设计,这导致学生缺乏阅读兴趣。我在教学中尝试借鉴赵洁老师组织学生整体性鉴赏活动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找到鉴赏古诗词的基本途径,这样就能拓展古诗词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闪光点,巧妙串接

在教学中,我首先尝试将讲一首古诗词变成上一堂古诗词鉴赏课,引导学生进行深度解读和鉴赏。我鼓励学生找到内容中的扩展点,尝试从古诗词中的精妙处入手,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我鼓励学生找到古诗词中的词句,并用这些词句串联起来,用“作者独白”的形式说出作者的情感变化,演出一幕作者的内心独白剧。

在学习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二十四课《古代诗歌三首》的《破阵子》的时候,我就鼓励学生抓住词中的闪光点展开学习。这首词的文眼就是“壮”,于是,我鼓励学生展开找“壮”的整体阅读活动,看看词作中有哪些词句具体展现了“壮”。此时有学生找出“醉里挑灯看剑”“弓如霹雳弦惊”等词句,将其连缀起来,感受了作者壮烈的胸怀。我又鼓励学生思考:“既然作者的胸怀这样壮烈,那么最后又为什么会有‘可怜白发生’这样悲观的想法呢?”我鼓励学生将“壮”的点串联起来,尝试还原作者的内心情感,说说作者的心情变化。学生发现:“作者的心中是怀有报效祖国的壮烈情怀的,但是可惜的是他已经老了,无法实现梦想,但是这丝毫都不能阻碍他依然有着一颗壮烈的内心。”这样学生就很好地还原了作者的内心独白,体会到了“壮”这个闪光点。

这样的活动不仅有趣,而且还能让学生准确地找到古诗词创作的闪光点,能让学生对诗人的情感变化有更清晰的了解。赵洁老师认为在指导学生进行古诗词赏析的时候要注重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基础理解,而抓住古诗词词句中的闪光点进行链接的方法正好能让学生层层递进地理解古诗词的精华处,提高基础理解的能力。

二、留白处,深度拓展

赵洁老师认为在整体性鉴赏活动中,还要组织学生展开文本细读的活动。我便组织学生围绕文章的留白处展开读写结合的鉴赏活动。学生首先找出文章中没有言明的留白处,然后展开想象,想一下那些被作者隐藏的信息是什么。这样能让学生与作品产生共鸣,使学生真正做到文本细读。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二十四课《古代诗歌三首》的《观刈麦》这首诗详细地介绍了作者的所见所闻,将农民悲惨的生活经历展现了出来。虽然这首诗歌写得十分详细,好像在读者的面前展开了一张生活长卷,但是,这其中依然有很多留白之处。我鼓励学生展开深入探究的活动,尝试展开想象,想一下那些农人在从事劳动的时候内心想的是什么。我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句诗写了农民的心态。明明干活十分疲劳,太阳炙烤很热,那么为什么,他们还希望夏日长一点呢?快点天黑,能早点休息不是很好吗?”学生尝试围绕这个留白处展开想象,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有学生提出:“若天晚点黑,就能干更多的活,就能支付捐税。他们觉得,若不努力干活,就会变得像贫妇人一样,难以生活下去。”学生发现,作者虽然没有言明,但是却通过一个“惜”字展现了农民的心理,体会到了农人凄苦的心境。

阅读古诗词的过程,其实也是情感慰藉的过程,也是思想发生的过程。在围绕留白处进行鉴赏的过程中,学生能更细腻、周到地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把握留白处,体会作品中的情感,将词句品读和想象思考结合在一起,起到深度拓展的效果。

三、意境性,触及单元

在设计整体性鉴赏活动的时候,我采用单元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将内容相似的作品放在一起进行鉴赏,这样就能组织学生展开文本对比阅读和单元阅读的活动。学生通过作品的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诵读涵泳,进而全面诵读同单元主题的作品,提高赏析能力。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三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中展现了经典的咏月诗词《十五夜望月》和《水调歌头》。我在教学中组织学生从《十五夜望月》入手,展开古诗词配乐朗诵的活动,并给学生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进入到古诗词的意境中。我鼓励学生说说从《十五夜望月》中能找到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筑了怎样的意境。有学生在诵读后有所感悟,认为:“诗歌中冷露、桂花等意象都是秋天的典型事物,展现了一种清冷的意境。”此后我又组织学生展开对比阅读的活动,学生将《十五夜望月》和《水调歌头》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看看两者塑造的意境是否相似。学生发现,这两首作品都展现了清冷的意境,《水调歌头》中的“琼楼玉宇”也展现了高处不胜寒的意境。最后我又鼓励学生展开扩展阅读,尝试阅读其他以中秋月明作为主题的诗词作品,看看其意境。

从一篇到多篇的扩展阅读活动能让学生逐步结合整个单元主题展开拓展训练。通过活动设计,我鼓励学生从词句的理解向整首词句的意境展开赏析,并进而对同主题的作品都有所认识。这样学生就能主动掌握相关的知识,呈现新知的建构过程。

四、句篇感,将心比心

在设计整体性鉴赏活动的时候,不仅要让学生注意到作品中的好词好句,还要从词句上升到语篇,要让学生整合其中的核心问题,进行全面把握。我鼓励学生尝试将自己想象成作者,展开猜读的鉴赏活动。学生先读一下诗词作品前面的词句,但是不读后面的内容,然后采用将心比心的方式,猜测一下诗人在诗词作品后面的内容中会加入怎样的想法,会写哪些内容。这样学生就能增添语篇感,对作品的理解也会更深入。

在组织学生阅读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十八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时候,我鼓励学生将自己想象成作者,用将心比心的想法思索一下作者会怎样创作。在这首诗歌中,作者用大量的词句展现了自己悲惨的生活状况,包括茅屋被秋风吹坏,被子很冷,家里没有干的地方,难以入眠等,我鼓励学生找出这些句子,分析作者的生存状态。当学生读到“长夜沾湿何由彻”后,我鼓励学生展开思考,尝试想象一下作者此时的内心是怎样的感受,后面会写什么。有学生提出:“作者是不是会抱怨一下自己生不逢时呢?是不是会抱怨一下君主不懂得体恤老百姓呢?”学生发现,原来作者并未抱怨,而是希望天下寒士都能安稳生活,自己就算受苦也没关系。这样学生就通过对比一下子体会到了作者高尚的情怀。

我在教学中总是围绕词句之间的关系和篇章结构之间的关系提出问题,这样能让学生对作品进行整体把握,学生就能更好地了解各个词句之间的关系,理解古诗词的内容。

在古诗词赏析的过程中,若教学形式过于呆板,则学生很难深刻理解作品,组织学生展开有趣的活动能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对古诗词的赏析若是碎片化的,那么学生就会缺乏整体意识,所以在组织活动时要注重设计整体性鉴赏活动,这样才能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词句尝试意境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尝试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